1楼:手机用户
b试题分析:b.介词“用”。a.介词,表对象/介词,比。c.动词,引导/名词,制度。d.连词,并且/连词,却。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冉有、季路见 于 孔子子贡贤 于 仲尼
2楼:淫娃
cc项:之,均作代词,这。a项:介词,引出对象;介词,比。b项:介词,用;介词,按照。d项:表假设关系,如果;表转折关系,却。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3楼:誓言love悦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2)像这样,因此(如果)远方的百姓不臣服,那么就(应该)整治文德使远方的百姓来投奔。
小题5:“疾”字集中地表明了孔子的态度(1分)。话说到这里,孔子已经在批评冉有的个人道德了。
在孔子看来,君子做事应该内仁外义,应该克己复礼,应该承担责任,而冉有恰恰相反。孔子的爆发,跟冉有突破了孔子的政治人格底线有关(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d项“无乃尔是过与”是个宾语前置句,翻译过来应该是“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过”是“责备”的意思,动词。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两个“也”都表判断。 b而且,表并列/相当于“地”,表修饰 c介词,把/介词,按照 d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b项中孔子与**三次对话,第一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二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信息错位。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持”译作护持,“颠”译作跌倒,“而”表转折,可译为却,“相”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一个分句1分)(2)句中“如是”译为像这样,“故”译为因此,“来”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远方的人来投奔。(一个分句1分)
小题5:
试题分析:解答这道题要联系本文的背景及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应该克己复礼,而本文中冉有的谈话恰恰违背了孔子的一贯主张,使孔子非常生气,训诫学生:君子“疾”的事,你却去做!
言外之意正是在批评学生的道德品质。(找出“疾”字1分,分析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一)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4楼:小希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小题1:(1)这是鲁国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2分)
(2)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个借口的人。(2分)
小题1:第一个“惧”的是:祸起萧墙;第二个“惧”的是:阴谋暴露。(2分。每点1分)
小题1:过:责备
小题1:连词,和、跟、同。a介词,对;介词,在。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并且。d代词,这;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义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要结合句意断句,3分。一处1分
小题1:(1)关键点“社稷之臣”、“何以”。“臣”。
可以理解为“臣属”、“臣子”、“附属国”、“附庸国”等。(2)关键点“疾”、“为之辞”。“为之辞”可以理解为“找借口”、“找个托辞”。
小题1:第一个“惧”答到“国家内部的忧虑”等即可。第二个“惧”从孔子的角度答到揭露阴谋之意即可。
阅读下面的课内古文选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
5楼:手机用户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1:试题分析:c家是指卿大夫的封地。
点评:该题的c选项涉及到文学常识问题,“国”和“家”这两个词学生经常容易记混。明确:“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卿大夫的封地。
小题2:试题分析: d. 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句末语气词/表被动;b项,去或来/凭借;c项,在/无实义,不译。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c 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
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3:试题分析:b是称赞孟子的。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首先要弄明白对联写的是什么,接着要看这些行为是不是孔子的行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楼 何必起名 a 不韦避兵而走剡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b 得大木而庥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c 自吾之止于是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知 d 而况敢毁伤之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之 选d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楼 匿名用户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 这庙是什么时...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楼 百度用户 dd项 以 ,因,介词。a项 于 ,从,介词 表被动,介词 b项 虽 , 虽然,连词 即使,连词 c项 而 ,可是,转折连词 因而,因果连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n 2楼 手机用户 dd 均为连 词,表转折,却。a 与 动词,亲附 亲近 连词,和。b...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楼 匿名用户 独 两句全是独自单独的意思 我用的是排除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楼 小天才 aa项两个 危 均作 高 讲 b项两个 举 分别解释为 全 都,举起 c项两个 就 分别解释为 靠近,完成 d项两个 援 字分别解释为 拉,攀。 下列各组句中的加点词语 意义和用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