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21世纪第一圣人
这里说说不太被人注意的一段吧,就是《八佾》中记载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段内容之所以这么说,不是要求大家相信神明,而是要求大家参加祭祀活动要认真,不要随随便便。由此,可以认为是要求大家做事要认真,不要敷衍应付。,这段话在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论语》读后感!50字!8篇!
2楼:匿名用户
读不懂!!!!!!!!!!
3楼:匿名用户
论语读后感五十字求帮助
4楼:匿名用户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经典,细细读来,仿佛穿越了时空,重现了孔老夫子与**们的对话。
《论语》并不是教条,孔子所提倡的也不是吃人的礼教,更多的是在说行仁,或者在阐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告诉我们要积极行动。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是说行仁要靠主动,而非是被动。化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孔子也很了解自己的**,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去问,答案便不相同,这是因为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因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辩证的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论语》不愧为一部经典,每次阅读都感觉是对身心的一次洗礼。
读《论语》的感受和收获50字
5楼:匿名用户
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让人叹服。我辈读书人应学孔子,先致于学,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楼:匿名用户
子曰:“道之以
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理解:这段话中孔子举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而不能使人懂得犯罪的可耻。而道德教育既能使人循规蹈矩,又能使人有知耻知心。
反映了礼治不同于法治的特点,儒家思想认为用礼制来规范、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能有效抑制“犯上作乱”动机的行成。
下切:管理公司如同治国一样,万博老师说过,管理管的是人、人心。人心向善,可以用道德标准来约束人的行为,人心向恶就需要用机制来约束,人心到底向善还是向恶?善恶有时就在一念之间。
假如管理公司只是用思想道德约束,而没有机制约束行为,就会滋生出不好的行为,执行力不强,想的多做的就会少。假如只有机制而没有思想教化,公司就会显得冷冰冰,不人性化,收不到人心,员工离职、抗拒、拖沓等情况也许就会出现。
所以通过跟随李万博老师学习国学,懂得中庸之道,才能更好的去平衡,管理一个公司需要礼与法的平衡结合,用礼制统一思想,教化人心,达成思想统一,用法制规范行为标准,达成行为一致。比如我们国家的军队,有统一的思想保家卫国,守土有责,加上严明的纪律规范,严格的训练,所以才能称之为强军。当公司的每一个人都统一知道公司的经营理念、方向格局等,再加上统一的行为动作,上下齐心齐力,就会创造奇迹,公司和谐,业绩翻倍。
公司就如同军队一样了。
管理公司,其实管理的并不是公司,而是人,没有人怎么管一家公司?而管理人先管理的是人的行为还人的心?假如人心不在公司上,单纯去管理人的行为,人和公司能走的长远吗?
因此先管理的应该是人心,如何管理人心?就需要先从思想上教化,思想要走在行为的前面,有统一的思想,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如何从思想上去教化?
就需要领导人像超级演说家一样有好的演说力、说服力!老板没有演说力、说服力,说再多员工也听不进去,听不进去老板的思维格局和意思就传达不到位,听不进去就收不到人心,收不到人心,老板就没办法掌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没有信赖感,因此老板就害怕员工离职、抱怨、煽动、负能量。
所以不管一个公司是从用礼治还是从法制,都首先需要领导人具备特别强的收服人心的能力,而收服人心最强大的**就是演说力和说服力!
如果你还在为没有演说力和说服力所困扰,不妨来大印文化学习李万博老师的《总裁演说思维》课程,教你快速收入收心收钱!
7楼:慕容仙容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的言行,用“言传
身教”的形式布道说法,虽然语言简短但分外精炼,味深隽永,充分表现了儒家“仁爱”的核心思想,其中的一些观点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很有启发。
8楼:__立
《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论语十则每一句的感悟
9楼:風尛尐
第一句:学习的方法、乐趣以及做人的态度好的话可以让自己更加愉快。
第二句: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修养,要反省自己的行为。
第三句:学习时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在温习旧的知识时就有新的发现。
第四句: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句: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句: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第七句: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可以给自己做老师的人。
第八句: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必须胸怀宽广、意志坚强,这样才能接受重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第九句: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经受严峻的考验,不随俗流,保持节操,而不同于一些见利忘义、无骨气的小人。
第十句:不要把自己不会做的,交给别人做,要为他人着想。
我打出来!手都酸死了!
10楼:匿名用户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怎么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怎么不开心呢?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怎么算不上是有修养的人呢?"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知:了解
而:连词
时习:时常的复习。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 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日:每天
为:替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法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东西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学习他的长处,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等
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焉:在其中,代词。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士人(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刚强,勇毅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
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
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
凋:凋谢
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编辑本段]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50字!8篇!
1楼 匿名用户 读不懂!!!!!!!!!! 2楼 匿名用户 论语读后感五十字求帮助 3楼 匿名用户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经典,细细读来,仿佛穿越了时空,重现了孔老夫子与 们的对话。 《论语》并不是教条,孔子所提倡的也不是吃人的礼教,更多的是在说行仁,或者在阐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仁远乎哉?我欲仁,...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800字
1楼 蜀都小葵 读完《于丹 论语 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 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论语的读后感该怎么写,论语的读后感是怎么写的?
1楼 红漆工人 你读完论语如果不感动,或者不郁闷,这个读后感就没法写了。建议 读一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看看他的读后感怎么写。 你可能是文科方面的学生,建议读一下《论语疏证》。 做完以上的东西,你就是不想写也不可能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2楼 匿名用户 你怎样想就怎样写啊 吹捧孔子呗 论语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