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好怎么说要全部,语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2021-01-10 07:39:33 字数 6665 阅读 5261

1楼:无诗无酒无名

不可能全部,郭沫若都不可能

如果你实在想知道的话

就去问苍颉吧,不过我怕你买不到回来的车票,呵呵~~~~

语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2楼:lee罗亚辉

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释义:天下之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有圣人才能知道怎样。

2、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3、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4、所用;用来

《韩非子 五蠹》: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释义:施行仁义和机智善辩,都不是用来保持国家的办法。

扩展资料

典故《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3楼:匿名用户

“所以”的各种解释:

1.原因,情由。

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如,《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

如,《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如,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7. 可以。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4楼:匿名用户

所以,在古文中有八个义项。1.原因,情由。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3.用以,用来。

唐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5.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6.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

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7.可以。《易·乾》: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楼:眺望未来

一是当“----的人(事物、方法、态度----)”讲,比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解作“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哪”!二是当“-----的原因”讲,比如“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在古文当中往往被归在“古今异义”当中。

因为在古文中它引出原因,比如“所以遣将守关者”,解作“派遣将领把守关隘的原因是-----”;而现代汉语中是引出结果的,比如“因为病了,所以没来上班”!

希望对你有帮助

6楼:**ile爱尚学习

所以:1、用来.....的人或物 如: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师说》韩愈

2、.....的原因。 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7楼:匿名用户

一般来说学生阶段会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 用来 ;一种是.....的原因

具体的可以追问

古文中“其”的全部解释。

8楼:晚夏落飞霜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唐·韩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等人,他们的贤能不如孔子。)

2、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宋·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看见他射箭十发中可以中**发。)

3、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宋·王安石《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又】自己的。先秦·孔子《论语》:“亦各言其志也。”(都在各自发表自己的志向。)

4、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孙坚沉默了很久,说:

”诸位都发表你们的见解志向。)

5、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有个姓蒋的人,专门从事这项活动已经三代人了。)

6、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先秦·孔子《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听,选择它好的地方学习。)

7、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唐·韩愈《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

8、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唐·韩愈《马说》:“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马了吗?)

9、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先秦·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我还是回去吧。)

10、可要。表示期望。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志!”(你可不要忘记了你父亲的志向。)

11、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先秦·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假如这是真的,谁可以驾御?)

12、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先秦·屈原《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

9楼:龙龙

其的全部解释,大多是在高三时做,并且要求能背,能在句中解释。

全部义项罗列如下。

【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希望”。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或者不译。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10楼:杜健超

文言字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用礼治理国家。

3读音:wéi。制造,制作。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公输》)——我从北方听说您正在制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

4读音:wéi。整理,准备

乃为装谴荆轲(《荆轲刺秦王》)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5读音:wéi。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然后以六合为家(贾谊《过秦论》)

——然后又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

6读音:wéi。以为,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合里理的。

7读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称做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于是陈涉就被立为国王,国号称做张楚。

第二类介词

1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对,向。

太子怒,如为王泣。(《韩非子》

——太子发怒,进去对着君王哭泣。

2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著述,诗歌为了反映事实而创作。

3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有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桀而灭亡。

4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给,替。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读音:wéi。表被动,被

吾属皆为之虏矣!(《鸿门宴》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1

第三类;连词。

1读音:wéi。表因果关系,因为。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因为山珍海味不够吃吗?

2读音:wéi。表假设关系,如果。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

——秦国如果知道这件事,必定不会出兵救援。

第四类,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为什么飞上高空九万里以后才向南飞呢?

引用自“http://zhidao.baidu.***/question/41852746.html”

全部文言文中怎么说,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全部”?

1楼 请叫我啸哥 第一 结构助词 表示都情况 俱 咸 皆 均 等 第二 做形容词 表示所有的情况 众 诸等 第三 做副词 表示全的情况 尽 穷 极等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 全部 ? 2楼 匿名用户 在句子中做结构助词时,表达都这种情况。 俱 读音 j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出自《荀子...

古代文言文中可以翻译为“都”“全部”的词

1楼 匿名用户 1 皆 2 全 3 浑 4 遍 5 悉 6 倾 7 一 8 咸 9 尽 10 具 俱 11 毕 12 胜 13 举 14 均 15 备 16 并 17 既 不完全同义 18 概 19 2楼 真神翳玄 全 悉 杰 倾 一 咸 浑 文言文中翻译为罢了的词 3楼 zjc 座 罢了免的意思。...

语文S版一年级全部古诗是什么,语文S版一年级全部古诗

1楼 丹格教育 一年级 上册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山村》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十枝花。 宋 邵雍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 李白 《咏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