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端木吟天
1.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月圆,一个月半,而且每个月“圆”和“半”都相逢一次;巧合的是,一个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处年头,一个处年尾,而且每一年“头”和“尾”都相遇一回,天生的绝对。
2.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上联有东南西北,下联有前后左右,伴随着两个动作,浑然天成。
3.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同上面的类似,既有东南西北,又有春夏秋冬,妙的是,典当和读书在联中两次出现,一次为动词,一次为名词,更妙的是,联中的方位词和时令词,在把双音节词的字前后调换一下后,仍然是一个名词。让一副对子充满了情趣。
对联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样式
2楼:匿名用户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有关对联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
3楼:祉降绵绵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看到一家家、一户户、一副副字体不
一、内容丰富的对联,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欢欣和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春挥。朝鲜则有立春榜、立春书、立春贴等名称,简称春榜、春贴等。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
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
“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
“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对联是我们传统的文学形式.仔细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
4楼:田虹
回复:一,中秋;二,除夕!?
号外:元宵
节、龙台头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打油翁!书荐!
5楼:伊黛贞藤
中秋,月圆,八月一半是十五元旦
对联与对联文学
6楼:匿名用户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1]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春联习俗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2]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内容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
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
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
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
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
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
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
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
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
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趣对编辑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三步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9]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10]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
苏轼一天遇见佛印,正巧河边的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听见便不爽,把带有苏轼诗的扇子丢在河中,又出了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
中国寺庙对联,对对绝妙,小对联大智慧,中国寺庙的绝妙对联
1楼 青竹遗风 1 且听松风鸣梵曲,遥看明月映禅心。2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寒潭水无痕。3 竹密何妨流水过,山高不碍白云飞。 4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5 万壑疏风清两耳,九天凉月净初心。6 山色溪声明祖意,鸟鸣花语悟禅机。 7 雨落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小对联大智慧,中国寺庙...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
1楼 晓林清风 8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 李鸿章对曰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这里 帝王度量 是指 a 禁止反帝b 协定关税c 割地赔款d 允许驻军 正确答案 c 高手进 对联 2楼 岁月不寒 回文...
千古绝对,上联:一来二往三杯醉,下联经典到爆
1楼 匿名用户 转 笔者尝试试对,上联 一来二往三杯醉 下联 万仰千伏百管直。 下联的意思是大风过后的竹林景象。这个对联的确有些难度,上联的一二三是连数,两个动词 来 往 是反义词, 杯 是量词, 醉 是形容词。要把这些元素综合为一个合乎逻辑又通顺的语句,确实很不容易。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论坛里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