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状元绝妙对联趣闻,清代状元对联趣闻 周仁忠

2020-11-23 21:14:50 字数 4855 阅读 9806

1楼:匿名用户

韩菼(1637—1704),字元少,号慕庐,苏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状元。

韩菼曾考过个四等秀才,未及第时,授读于蒙馆。馆主识字不多,而又强作能事,往往干预馆政,常将经书句读点破。韩菼为此与他争论,他说:

“你是四等秀才,你懂什么?!”韩菼只得忍受。一天,馆中生徒诵读《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苛免”时,将“毋”字误读作“母”字。

正好有个名士来访,听了暗暗发笑,于是挥笔写下上联:“曲礼一篇无母狗。”笑问馆中生徒:

“谁能出来对下联?”众人面面相觑,只有韩菼起身应对:“春秋三传有公羊。

”那位名士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妙妙妙!”韩菼从此知名。

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又字涧泉,号秋田老人,江宁(江苏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科状元。

相传,秦大士跟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一起游西湖。经过岳坟跟前,大家看到秦桧夫妇的跪像,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气。袁枚发现秦大士一脸尴尬,故意和秦大士开玩笑说:

“秦公,我们今天作副对联吧!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于是随口吟道:

“人从宋后羞名桧。”秦大士红着脸应对:“我到坟前愧姓秦。

”潘世恩(1769—1854)字槐堂,号芝轩,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状元。

潘世恩天资聪颖,器宇端凝。十五岁参加童子试时,终日端坐不离席。吴县知县李永亭非常惊异,于是将他拔置前列,并出对说:

“范文正以天下自任。”藩世恩立即应对:“韩昌黎为百世之师。

”李知县又说:“青云直上。”藩世恩不假思索地对答:

“朱绂方来。”此语出自《易经》。“绂”,古指祭服,又指祭服的蔽膝。

“方”, 古祭祀名,譬如《诗经·小雅·莆田》有“以社以方”诗句。“朱绂方来”一语是指祭祀。潘世恩巧言以对。

李知县赞叹不已:“此童子将来必定富贵!”

蒋立镛(1782—1842),湖北天门人,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科状元。

本来,蒋立镛殿试过后接文华殿大学士董浩和户部尚书曹振镛等人初拟的名次是第三。据传,当日下午,嘉庆皇帝在御花园接见众进士,进行“御批”。正当他举笔欲点时,突然发现蒋立镛为湖北籍,便停下笔来,问道:

“汝是湘北人?湖北人要开天门才能点状元。”蒋立镛不慌不忙,从容答道:

“臣正是天门人,此次从天门来应试。”嘉庆皇帝一时语塞。君无戏言,不得不点了。

但他又不甘心,还想面试蒋立镛的才学,便说:“朕出一联,愿汝即刻对出。”他瞄了一眼旁边的莲花池,吟出一句:

“青衿争出玉宫。”“青衿”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玉宫”即皇宫。这上联意思是说,读书人齐集皇宫,争相脱颖而出。

蒋直镛一想,内涵虽然如此,但表面上都在写眼前事物:“青衿”又可解为荷叶;“玉宫”还可解为水晶宫。这一句如此解来,便成了描写青翠欲滴的荷叶从碧玉般的水面争相透出的美景。

蒋立镛注意到皇帝曾向莲花池瞄了一眼,自己也暗瞅着那里,只见株株粉荷含苞待放,直指苍穹,顿时灵发心窍,朗声答道:“臣谨对——朱笔独点天门。”嘉庆皇帝听罢拍案叫绝,于是朱笔一挥,蒋立镛就成了状元。

清代状元对联趣闻 周仁忠

2楼:匿名用户

一秦大士,字鲁一,又字涧泉,号秋田老人。江南江宁(江苏南京)人。乾隆十七年壬申科状元。

相传,秦大士跟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一起游杭州西湖。经过岳坟,大家看到秦桧夫妇跪像,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气。袁枚发现秦大士一脸尴尬,故意和他开玩笑说:

“秦公,我们今天作副对联吧!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于是随口吟道:

“人从宋后羞名桧……”秦大士当即红脸应对:“我到坟前愧姓秦。”此事不知怎么传到了乾隆皇帝那里。

有次,秦大士陪乾隆皇帝闲聊,乾隆皇帝突然提及此事,并问:“人家都说你是秦桧的后人,是真的吗?”秦大士自我解嘲: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二潘世恩,字槐堂,号芝轩。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状元。

潘世恩天资聪颖,器宇端凝。15岁参加童子试时,终日端坐不离席。吴县知县李永亭非常惊异,于是将其拔置前列,并出对说:

“范文正以天下自任……”潘世恩立即应对:“韩昌黎为百世之师。”李永亭又说:

“青云直上……”潘世恩不假思索地对答:“朱绂方来。”此语出自《易经》:

“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潘世恩妙言以对。李永亭拊掌叫好:“此童子将来必定富贵!

”后来果然。

三蒋立镛,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嘉庆十六年辛未科状元。

本来,蒋立镛殿试过后接文华殿大学士董浩和户部尚书曹振镛等人初拟的名次是第三。据传,当日下午,嘉庆皇帝在御花园接见众进士,进行“御批”。正当他举笔欲点时,突然发现蒋立镛为湖北籍,便停下笔来,问道:

“汝是湖北人?湖北人要开天门才能点状元。”蒋立镛不慌不忙,从容答道:

“臣正是天门人,此次从天门来应试。”嘉庆皇帝一时语塞。君无戏言,不得不点,但不甘心,还想面试其才,便说:

“朕出一联,愿汝即刻对出。”他瞄了一眼旁边的莲花池,吟出一句:“青衿争出玉宫……”“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由于此诗描写的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此后也成为北齐、隋唐两宋学子的**,也是明清秀才的常服,故而指代读书人。“玉宫”出自唐代“诗鬼”李贺《天上谣》: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原指月宫,这里指代皇宫。

上联意思是说,读书人齐集皇宫,争相脱颖而出。蒋立镛一想,内涵虽然如此,但表面上都在写眼前景物:“青衿”又可解为荷叶;“玉宫”还可解为水晶宫。

这一句如此解来,便成了描写青翠欲滴的荷叶从碧玉般的水面争相透出的美景。蒋立镛注意到嘉庆帝曾向莲花池瞄了一眼。自己也暗瞅着那里,只见株株粉荷含苞待放,直指苍穹,顿时灵发心窍,朗声答道:

“臣谨对——朱笔独点天门。”嘉庆皇帝听罢拍案叫绝。于是朱笔一挥,蒋立镛成为新科状元。

四林召棠,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湖广吴阳(广东吴川)人。道光三年状元及第。

道光三年八月,林召棠获准荣归故里省亲。路经苏州时,住在苏州广东会馆。家乡新科状元来了,会馆自然要设宴接风。

席间,请来了一些当地官绅、才俊作陪。苏州是文化发达的古城,人才济济,仅清代就已出了十几名状元,号称状元之乡。因此,在座的苏州显贵藐视出身边远省份的状元,加之衣着简朴,谈吐无华,就想捉弄一番。

有人出面建言:“敝地新建一关帝庙,还欠一副佳联,恭请新科状元题联赐书。”林召棠察言观色,早知其意,颔首微笑,并不推辞。

不一会儿,文房四宝献上来了,林召棠没有犹豫,也不能犹豫,神态自若地握笔在手,说了一声:“献丑了!”随即一挥而就。

联云:匹马斩颜良 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 江南才子尽惊心

此联题关帝庙,句句不离关帝事迹,用典准确,对仗工稳,音韵铿锵,意境豪放,笔力雄健,充分显示了林召棠的才学。于是,满座惊服,气氛大变。这副对联很快风传大江南北,成为联苑翰墨趣闻。

五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南常熟人。咸丰六年丙辰科状元。

当时日本侵略朝鲜,翁同龢是主战派,与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政见各异,争论甚烈。有一天,李鸿章退朝后调侃翁同龢说:“近日偶得一句下联——司农常熟世间荒,可惜就想不出上联。

你是制联高手,敢请赐教!”翁同龢时任户部尚书,相当古代司农;李鸿章是合肥人,时任北洋大臣,掌管内政、外交、官事等大权,实为宰相。翁同龢淡然一笑,立即回敬: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顿时哑口无言。他们都以职务和籍贯以及时事相互答对,还各自正好用“荒”对了“熟”,“瘦”对了“肥”。既有互对、自对,又都是一语双关。

六孙家鼐,字燮臣,号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咸丰九年已未科状元。

咸丰九年是大考之年,孙家鼐告别家乡,进京参加会试。殿试之后,咸丰皇帝召见前十名进士,命以清朝的资盛为内容,各写一副对联。孙家鼐略加思索,即兴书联:

亿万年济济绳绳 顺天心 康民意 雍和其体 乾健其行 嘉气遍九州 道统绍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 治绩昭 熙功茂 正直在朝 隆平在野 庆云飞五色 光华照日月星辰

这副对联既歌颂了清朝的丰功伟业,又巧妙地把历代皇帝的年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嵌入联中。咸丰皇帝看后惊呼:“绝妙!

”于是欣然举起朱笔点孙家鼐为新科状元。

七骆成骧,字公骧,四川资中人。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状元。

骆成骧自幼聪明,初为文字,即惊宿儒。九岁入锦江书院读书,十四岁举童试第一,后又考入成都尊经书院,受业于著名儒学大师王壬秋。骆成骧在书院学习生活十分清苦,不但不能得到家中资助,反把书院发给他的“膏火费”寄给家里。

有天,一个穷同学谢泰来邀骆成骧对句,先出上联:“至穷无非讨口……”“讨口”是巴蜀方言,就是乞食的意思。骆成骧应声对道:

“不死总会出头。”就是凭着“不死总会出头”的信念,骆成骧终成清代状元。

(周仁忠)

对联趣闻(271)宋文甫巧续先生联

3楼:匿名用户

清代文人宋文甫,幼时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深得先生欣赏。某年冬天,朔风凛冽,漫天大雪。先生和学生们正在屋内游戏取暖,这时一个卖炭老翁挑着一担木炭从门前走过。

看着卖炭老人衣衫褴褛,顶着风雪艰难行走的样子,宋文甫想起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形象,情不自禁地吟起白居易的诗,先生却触景生情出了一句上联,叫他对下联,先生上联是:

闷黑的一挑白炭;

宋文甫略思片刻,念出了下联:

焦青的两根黄瓜。

先生见宋文甫对的如此之快,高兴地点了点头。

深秋的一天,先生带着学生到郊外游玩,不远的山坡上,秋风中松涛声声,竹叶沙沙作

响,先生作一上联曰:

松叶竹叶,叶叶翠;

宋文甫听了先生的上联,正仔细观察,忽听几声雁叫,仰望天空,一群大雁从头顶掠过,向南飞去,宋文甫一声高喊:“有了,我想出下联了。”念道:

秋声雁声,声声寒。

先生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

清代状元对联书法欣赏 下

4楼:匿名用户

状元书法欣赏

历代状元书法碑廊位于广东·罗定·哲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