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小伦纱布
(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是同时存在、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割的。(6分)
(2)都认为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封建制度和相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4分)
(3)认为“心”为宇宙的本体,强调自心,修身养性(4分)
(4)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4分)
(5)有,如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中节气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4分)
试题分析:(1)这几句的翻译应该是:“在没有天地的时候,毕竟也已经存在了形成天地的理了。
有这种理,便有这样的天地;没有这个理,也就没有天地,没有人物,没有天地间的一切了。有理在,就有气在流行,在发育万物。”“没有面前的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面前的理。
”“一定有了这种理,而后才有这种气。”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言论。
(2)材料二出自北宋理学家程氏兄弟,不仅把天理作为宇宙本体,更与人间的伦理道德原则直接等同:“人伦者,天理也”等等。
(3)原文大意: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出自心学家王阳明的观点。
(4)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哲学观分别体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世界观,都属于唯心主义。
(5)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
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
2楼:凉月奏丶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33761理”的具体化。(一点2分,共6分)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分)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2分)
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一点2分,共4分)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一点2分,共4分)
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点2分,共4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分析得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是万物的本源;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说明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王阳明的思想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是儒学的新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3)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朱熹和王阳明都适应时代要求,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在于,朱熹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王阳明认为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3楼:手机用户
b试题分析抄:“未有天地之先,毕竟袭也只有理bai,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说明作du者认为zhi理是一切事物的本dao原,,这符合程朱理学的观点,从世界的本源出发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四项中只有朱熹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第19题 (2.0) 分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4楼:天國靜之戀
b。此题中的“天地”代表物质,“理”应是和朱熹口中的“理”是一样的,是一种客观精神,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没有物质之前就存在一种客观精神了。典型的意识第一性观点,是唯心的且是客观的
5楼:琴晖皇甫依丝
b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有先有此理什么意思
6楼:匿名用户
出自《朱子语类》,在天地之前就有“理”了,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
7楼:诸司马即
是说“道”吗?意识应该是在天地开辟以前就有了,就算是有也是先有“道”。道德经有句话是: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我觉得也是这么个意思。
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8楼:匿名用户
您好bai
王阳明是我国古代著名心血du家 其该言论表明zhi他dao是形而上学版
的唯心主义权哲学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自然哲学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但仍具有形而上学性
拉美特里具有辨证思想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和最伟大的继承人
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
9楼:匿名用户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未有天地之先,毕内
竟先有此容理”的理解,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质,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
10楼:人人
(1)佛教和道教的思想。(2分)
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格物致知”(外求),王阳明强调“致良知”(内省)。(4分)
(2)材料一中“天理”是封建等级秩序(封建伦理道德),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2分)
(3)共同点:都对封建君主**制度进行了抨击;都对后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影响。(2分)
不同点:
材料二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3分)
材料三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提供了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提供了思想**。(3分)
试题分析:(1)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知道宋明程朱理学糅合了佛道两家思想,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其实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结合教材知识点回答即可;(2)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启蒙运动思想的核心,直接回答即可,而材料一中的“天理”是指“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二者的区别即是含义有根本不同;(3)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而材料二是中国明清之际的儒家的新思想,要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就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即相同点有哪些,主要不同点(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评:思想文化的比较是历史比较类问题难度最大的一种形式,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本题即是最好的反映和说明,希望引起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地理分布图(图
1楼 雪少 1 根据经纬度可知 甲地是祁连山区,祁连山山地海拔在4000 6000米左右,地势高,山地为西北 东南走向 乙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影响 祁连山区山地走向是西北 东南,东南部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山地海拔较高,形成高山气候,山地垂直分异显...
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
1楼 百度用户 1 深圳特区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岛 4分 2 既便于利用外资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4分 试题分析 1 本问实际是考查经济特区, 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是指邓小平等领导人决定对外...
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
1楼 一微娘恶给 1 深圳特区 珠海 汕头 厦门 4分 2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分 最大的区别是开放的背景不同。 答具体内容也可 3分 3 连云港 南通 4分 试题分析 第 1 问,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联系所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