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惠”有恰逢的意思,古代汉语中,属有恰逢的意思吗

2020-12-26 13:18:27 字数 6554 阅读 3599

1楼:属七和弦

惠字没有恰逢的意思,我查过字典了。你问的是不是“会”,司马迁《报任安书》:“会东从上来。”但是两字不是通假关系。

当“不久”讲时,是副词,如“寻至”,修饰动词,是虚词来的。

古代汉语中,属有恰逢的意思吗

2楼:匿名用户

“属”有两个读音,“zhǔ”这个读音中有“恰逢”的意思。

例如:属京师乱。

翻译:恰逢京师混乱。

“属”的释义:

一、属(属)shǔ

1、 同一家族的:亲~。眷~。烈~。

2、类别:金~。吾~。

3、有管辖关系的,归类:~于。~下。~地。归~。直~。附~。隶~。

4、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5、系,是:~实。纯~谣言。

6、 用十二生肖记生年:~相。

二、属(属)zhǔ

1、连缀,接连:~文。~和(hé)。

2、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

3、古同“嘱”,嘱咐,托付。

4、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5、恰好遇到:~京师乱。

扩展资料属:属在字典中有多种意思,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在生物中,还是位于种与科之间的生物分类单位之一。

1、部首:尸

2、笔画:12

3、五行:金

4、繁体:属

5、五笔:ntky

6、相关组词

属于金属归属眷属隶属侨属下属藩属所属联属属员从属亲属吐属

7、英文翻译

category; to constitute; subordinate to; to fix one's attention on; be born in the year of (one of the 12 animals).

3楼:匿名用户

“属”有恰逢的意思.

属一、zhǔ

1.继续;联接。

2.注入;斟酒相劝。

3.注目;专注。

4.委托;嘱咐。

5.依托;寄托。

6.推托;委弃。

7.满足。参见“属厌”。

8.佩带;带。

9.接触。

10.聚集;会合。

11.撰写;纂辑。

12.正,恰。

13.刚,新近。

14.适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

“先夫人弃背之时,属世荒馑,家涂空迫。”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湖阔兼云雾,楼高属晚晴。

”仇兆鳌注:“属,当也。”宋苏洵《与吴殿院书》:

“属家有变故,苍遽西走,遂不得奉别,怏怅不可胜言也。”《明史·周用传》:“属严嵩柄政,风纪不振。

”15.量词。特指成套的铠甲。

二、shǔ

1.种类。

2.特指牲类。

3.亲属。

4.侪辈。指同一类人。

5.官属;部属。

6.归属;隶属。

7.系;是。如:查明属实。

8.特指在十二属相中的归属。

9.古代行政区划。

10.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动植物分类以种为单位,相近的种合为属,相近的属合为科。

古文中“惠”有通“穗”的意思吗

4楼:影筱

1. 仁慈,仁爱。《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降此大戾。”

2. 恩惠。《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难矣哉!”

3. 柔顺,柔和。王羲之《兰亭集序》:“~风和畅。”

4. 通“慧”。聪明。《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

没有通“穗”。

这些是我从工具书上面查到的

5楼:不告你就不告你

有。穗:《说文》禾成秀也。或从惠。

下面简单地做一下文字训诂:

“禾成秀”〈——禾苗开花〈——花=卉〈——古文惠从芔(卉)

6楼:熙熙如環

这个“穗”字本为会意字。①是古陶文的形体。上部是一只手,下部是“禾”,表示手摘庄稼的穗子。

②是小篆的形体,与古陶文极为相似。③是小篆的异体字,变成了“从禾,惠声”的形声字,后世也就以“穗”作为书写正体了。④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穗,禾成秀也。”“穗”字的本义就是庄稼所秀的穗子,如《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而惠的通假字是慧..

所以两个字并没有通假关系

古文中女是什么意思

7楼:眉梢

古文中来“女”的意思有:自

①通“汝”,就是“你”的意思。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也太愚蠢了吧!)

②本义。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我们一起作为同行(háng)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孩儿。】

③动词,读“nǜ”,嫁女。如“以女(nǚ)女(nǜ)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8楼:匿名用户

古文中的女有时和“汝”通用,解作“你”的意思

其他的解作为“女子”、“女儿”等等

9楼:铃子大了

说到古文,就得注意断句。比如断为古文中 女 的意思,就推介答案的意思。如果断为古文 中女 的意思,那就又不一样了

会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0楼:钝刀割肉

恰逢,正逢。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会术者病笃:恰逢那个术士病重

11楼:匿名用户

会是相会相约交会的意思

12楼:我要沙漏

这里的会是擅长的意思,意思是擅长法术或技艺的人

13楼:匿名用户

能,会,表示懂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

该词翻译为:懂的法术的人

14楼:听杯问月

一般是“恰巧碰到”的意思!

15楼:剑雪忆

会一般有“恰逢、恰巧、刚好”之意,这里的会术者应该是名词,会是“懂得”的意思。

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5

16楼:热词课代表

qaq为网络词语,是一种表情,网络**里常用,是哭的意思。qaq表示悲伤等,qaq有什么梗?

17楼:q王小年

1、应和;跟着唱。

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翻译:荆轲跟着一块唱起了歌。

2、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翻译:和,指和谐、协调。

3、和睦;融洽。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翻译:颜色更加的融洽。

4、暖和;和煦;晴和。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5、指身体健康舒适。

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

翻译:身体健康舒适。

6、搀和,混和。

松脂蜡和纸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翻译:用松脂蜡和纸灰尘混和在一起。

【现代意思】

[ hé ]

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

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

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

5、姓。

6、连带:~盘托出。~衣而卧(不**服睡觉)。

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

10、指日本:~服。

[ hè ]

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一唱百~。

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

[ huò ]

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藕粉里~点儿糖。

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二~药。

[ huó ]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

[ hú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18楼:吕中豪

①《形》**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又】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②《动》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③《形》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④《形》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⑤《介》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

⑥《介》与;跟。《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

⑦《连》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

hè①《动》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荆轲刺秦王》:“荆轲和而歌。”《垓下之战》:“歌数阕,美人和之。”《赤壁之战》:“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②《动》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成遣谁和?”

huò《动》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施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9楼:匿名用户

根据读音的不同,“施”字在古文字的意思如下:

一、读音:shī

1、用作动词,意思是:实行、推行。

2、用作动词,意思是:给予。

3、用作动词,意思是:加。

4、用作动词,意思是:设置、安置。

5、用作名词,意思是:恩惠、德泽。

6、姓。如汉代有施雠。

二、读音:yì

1、用作动词,意思是:及、延及。

2、用作动词,意思是:移动、变化。

三、读音:yí

1、用作副词,意思是:斜的古字。即斜行,迂回曲折着走路。

2、用作副词,意思是:舒缓前进的样子。

“施”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施,旗皃。从,也声。齐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词语解释:

1、施工[ shī gōng ]

释义:实施工程。指按照设计建造房屋、桥梁,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

2、布施[ bù shī ]

释义:佛教用语。指把财物施舍给别人。也指僧尼给人讲解佛经。

3、施舍 [ shī shě ]

释义:出于怜悯或积德思想,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寺庙。

4、措施[ cuò shī ]

释义: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

5、施事 [ shī shì ]

释义: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爷爷笑了”里的“爷爷”,“水结成冰”里的“水”。表示施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主语,如“鱼叫猫吃了”里的施事是“猫”,但主语是“鱼”。

20楼:魂钊

施shī

【动】(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1]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2]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

「与也。」施其功事。——《周礼·内宰》。

注:「赋也。」齐侯好示务施。

——《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3]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

「施犹设也。」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4]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由在古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古代汉语中的“对转”是什么意思

1楼 平常心新号 由 y u 1 原因 原 。事 。理 。 于 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 2 自,从 表及里。 衷 出于本心 。 3 顺随,听从,归属 不得。信马 缰。 4 经过,经历 必 之路。 来已久。 5 凭借 此可知。 6 古同 犹 ,尚且,还。 7 古同 犹 ,犹如,好像。 8 姓。 古代...

之在古汉语中的意思,为 在古汉语中的几种意思

1楼 枫桥映月夜泊 助词,表示领有 连属关系 赤子 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缓兵 计。不速 客。莫逆 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大道 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置 度外。等闲视 。 代词,这,那 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 久而久 。 往,到 吾欲 南海 。 为 在...

"曾"在古汉语中的意思及例句,之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1楼 睢宁一指禅 一 曾 c ng 1 副词,过去发生过 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如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宋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副词,已经 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 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代诗人晏殊的《浣溪沙》 3 通 层 。重叠 有虞之王 烧曾薮 斩群害 以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