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词的表达形式与词意之间有时具有某种没在联系,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词的含义,也就是所谓词的理据性。(许余龙,对比语言学2002年,page123)
什么是语言发展的理据性?
2楼:匿名用户
【原文出处】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原刊地名】
通辽【原刊期号】199401 【原刊页号】70-75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作 者】许光烈【复印期号】199504 【标 题】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正 文】 内容提要:本文对汉语词的理据进行了初步的**。认为汉语中的大部分词具有理据性,论述了词的理据 性与任意性、词的理据与词源、词的理据与语义结构的关系;同时对汉语词的理据类型做了分析归纳,将汉语词的理据分为摹声、语源、特征、替代、典故、简缩、禁忌等七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词的理据 研究的意义。
词的理据的研究,如果从古希腊的“本质论”和“规定论”的论争算起,至本世纪,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苏格拉底(sokrates)等“本质论”者认为,名称和事物之间具有内在或自然的联系,名称取决于事物的本质;亚里士多德(arlstoteles)等“规定论”者认为,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内在或自然的联系,名称取决于约定俗成。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班固、刘熙都倾向于本质论;老子、墨子、杨朱、荀子都主张规定论。
经过实践的检验,“规定论”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和发展。 词是事物的名称和标志。事物的名称既然是人们“规定”的,因而用什么词去称呼什么事物,总要有一定道理(理由或依据)。
所谓词的理据,或称词的“内部形式”、“词源结构”、“词的命名义”(1),指的是 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内容的原因或根据。结构主义的“义素分析法”实质上就是利用“义位”筛选法去解说词的理据。研究词的理据,对于阐明事物或现象的“得名之由”,认识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词义演变和发展规律,对于创造新词和编纂词典,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在理论上有关词的理据的许多问题已经比较明确了。比如:词是语言的符号,具有任意性,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般地说,词有理据性,特别是在一定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再生词尤其如此,原始名称的理据是隐晦的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词的理据研究,还很少深入到具体的语言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和解说。汉语词的理据研究就处于这种状态。本文就准备对汉语词(主要是再生词)的理据问题进行初步的**。
一、汉语词的理据研究 1.1 在汉语里,除了原始名称,大部分词的内部形式都具有可释性。例如:
“熊猫”又称“猫熊”,因属猫类状似熊而得名。“企鹅”由于“立时昂首如企望状,故名。”(《辞海》)这就是“熊猫”、“企鹅” 两个词的理据。
词所以具有理据性,因为词与其所标志的事物联系着。孙常叙先生说:“……词和它标志的事物的本质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但是新词的命名不是和它所标志的事物毫无关系的。
叫做‘自行车’、 ‘脚踏车’,叫做‘取灯’、‘洋火’、‘火柴’是有它的缘由的……”(2)孙先生的看法为我们**词的理 据提供了重要依据。索绪尔指出:“我们是给事物下定义,而不是给词下定义……。
”(3)如果脱离了与事物的联系,词的理据将是无法捉摸的。 1.2 汉语词的理据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萌芽阶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如孔子(前551—前47 9)的“政者,正也”、(4)孟子(前372—前289)的“校者,教也”、(5)墨子(前478—前392)认为名“无固是(实)”(6)、荀子(前313—前328)认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7)再如,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钱大昕的《恒言录》、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近人刘师培的《物名溯原》、《物名溯原续补》、章太炎的《文始叙例》、梁启超的《国文语源解》、杨树达的《字义同源于语源同例证》,今人王云五的《新名词溯源》、张维思的《语源蠡测》、俞敏的《古汉语俚俗语源》等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了汉语词的理据问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当然,这些著作主要涉及古汉语词,而关于现代汉语词的理据的研究方面,目前尚无专著问世。近年来,孙常叙先生、张永言先生、张志毅先生等曾先后涉及此领域。
1.3 汉语的词具有理据性,也具有任意性,这是同一事物的两面。“葵花”又叫“向日葵”、“朝阳花 ”、“转日莲”,这是词的任意性问题;而“向日葵”、“朝阳花”皆因其圆盘形头状花序常朝太阳而得名, “转日莲”则因其圆盘形头状花序似莲蓬而又随太阳转动而命名,这是词的理据性问题。
再如,普通话的“花生”,济南称“长生果”、温州称“落花生”、昆明称“花松”、梅县称“香豆”……,也是对理据性和任意性关系的最好诠释。词是个音义结合体,任意性指的是音义结合问题,理据性指的是词义形成的道理或依据问题。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用什么声音去称呼什么事物又是有道理的。
词的理据性和任意性就这样矛盾统一在一起。我们不能用词的任意性去否定词的理据性,也不能用词的理据性去否定词的任意性。 1.
4 汉语词的理据和词源有着密切联系。因而词的理据又称“词源结构”。所谓词源,指的是词的起源或历史**。
有的词源研究可以给解说词的理据提供一定的线索,有的就解说了词的理据。例如: 白丁:
《唐书》“衣黄者圣人,衣白者山人。”就是说做官的衣服有各种色彩,平民的衣服是白色的。因此,老百姓被称为“白身”、“白丁”、“白民”。
(胡式钰《语窦》) 虏疮:即天花。据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载,天花是在汉代的一次战争中,从俘虏中传播来的,为此又称 “虏疮”。
但是,并非所有的词源研究都揭示了词的理据。例如: 纸老虎:
《水浒全传》第25回,潘金莲骂西门庆:“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交。
”这可能是“纸老虎”一词的原形。1904年5月,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第4期发表文章,内称“那个腐败的俄鬼,不过是纸老虎,有什么畏惧他呢!”这是最早使用“纸老虎”的一例。
后来,1922年12月,蔡和森发表在《向导》13期上的《革命中的希腊》一文,也称英国及其**人是“被民众业已戳穿的纸老虎。”1946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中谈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此后,这个用以指外表强大**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事物的“纸老虎”一词便家喻户晓了。
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季札在鲁国观乐,见舞《韶shuò@①》者,曰:
“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后因以“观止”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鸡尾酒:
英语cocktail的直译,指几种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起来的酒。词的理据研究借鉴词源研究,但二者不是同一的东西。词源一般重在考释词的起源或历史**,而不去解说词的内部形式。
在词源研究中,有所谓“俗词源”或“民间词源”,如“何首乌”,传说一位姓何的老者吃了此药而白发转黑,由此得名。“虎跑泉”,传说一只老虎用爪刨地得此泉,因而得名。俗词源多为牵强附会的推测或传说,不能视为词的理据。
1.5 汉语词的理据与词的性质和词的语义结构密切相关。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声音是它的外部形式,意义是它的内部形式。
声音和意义“合二为一”,缺一不可。石安石、詹人凤说:“语音和语义好比一张纸的两面,不管如何裁剪总有两面。
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8)所以,任何一个词都必有声音,也必有意义。如“春风”,chūnfēng是声音,“春天的风”是意义。
“阿q”,
理据性 是什么意思? 10
3楼:路人孔乙乙
理据性研究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的一个新的科学方向,已成为许多语言学科研究的对象。 理据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关于它的一些重要概念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揭开了“名称”和“形式”的面纱,19世纪帕杰布尼提出了“内部形式”这一概念,在同一世纪,索绪尔提出了词汇的“理据性”和“非理据性”的概念,形成了它的两个特征,即“任意性”和“理据性”,还有词汇的理据性关系。
词的内部形式、理据性、理据性关系在理据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几年,通过一些语言学家的不懈研究,“理据性”、“词的内部形式”、“理据性关系”在理据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理据性关系进入到词汇范畴,与其他一些词汇现象密不可分,因此成为词汇学新的研究对象。 在俄罗斯,и.
с.улуханов、е.а.
земская、е.с.куарякова、а.
л.семенас、а.а.
хаматова以及《80年语法》的作者们都曾对俄语词汇的理据性进行过研究。《80年语法》的作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术语:构词理据,理据词,非理据词等等。
在中国,英语和汉语界对理据性研究成果颇丰,而对俄语词汇的理据性研究还很少,因此有很大的**空间。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前言确定选题的迫切性,确定研究对象,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新意及对理论及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提出理据性概念,分析它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并对此分类,强调本**要研究的范围。 第二章回顾了理据性研究的历史,分别阐述了国内和国外学术界理据性的研究状况。 第三章介绍了符号概念和多种语义模式,并且研究了音义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总结了语音理据性,主要是分析拟声词,并深入**其中蕴含的理据。 第五章分析了结构理据性,是从构词角度来说的。主要研究了构词理据性的规则和分类。
第六章是从隐喻角度来分析语义构词中的理据。 结论做出总结,再次强调**所旨以及重要性。
怎样理解词汇系统中存在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理据性
4楼:匿名用户
词汇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体现在词汇中,即就词本身看,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任何语言的词汇,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示什么意思都是任意的。
词汇的相对理据性体现在具体语言语素与语素的组合、词与词的组合是非任意的、可论证的。
可信性与严密性是同义词吗,可靠性的同义词
1楼 匿名用户 a d产品质量特征概括 1 产品性能 产品应达使用功能要求电视机图像声音清晰即性能体现2 产品寿命 产品规定条件满足规定功能要求工作期限3 产品靠性 指产品规定间内规定条件完规定功能能力产品故障工作间精度保持间短等 4 产品安全性 指产品流通使用程保证安全程度5 产品经济性 产品寿命...
什么手机是用骁龙820处理器的,什么手机是用骁龙820处理器的 10
1楼 阿伦亦是阿兰 已经上市的有三星s7,s7edge,小米5,乐视max2,lg g5,htc10 国际版 ,vivo xplay5 旗舰版 即将发布的有一加3,zuk pro 2,锤子t3等 2楼 文哲 小米5,一加,三星s7 s7e。乐视2。 高通骁龙820处理器有哪几款手机 3楼 笨笨安小沫...
解和理的本义与引申义的演变,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楼 安静爱你宝宝 解,从其甲骨文形体看,中间是一头大牛,两边是两只手,角的下面是一个牛头,是用双手把牛角掰下来的意思,在掰的过程中,还有血溅出,见于 角 的上端的两个 点 。从其古文字形体可以分析得知 解 的本义是 判牛角 割牛角 或将东西 剖开 的意思。从 解剖 引申为 解开 脱去 义,如 解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