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政治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党和政府要做些什么?

2021-02-24 19:08:23 字数 4945 阅读 2794

1楼:匿名用户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

经济发展了,人民内

生活水平提高了,手中容

余钱多了会刺激消费的扩大,往上刺激生产的扩大,这样企业才会增加新岗位和新员工,岗位需求增加了,就业问题就减轻了。

就业问题不可能全部解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是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的现象,所以要正常应对。

2楼:匿名用户

个人觉得是所学内容与工作有关并有实践经验,像我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也有相关的证可是没实践,公司一听应届就不要...可是若没人愿意招应届生的话,那应届生又哪来经验?...很奇怪的逻辑

政治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党和**要做些什么?

3楼:匿名用户

党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加强宏观管理,减少劳动力的过度供给。\r\n2、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的就业途径,继续实行分配倾斜政策。

\r\n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扩大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促进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r\n4、提高城乡劳动者对失业风险的承受能力。\r\n5、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开放民间投资领域。

\r\n6、拓宽就业眼界,实行面向国际市场的政策

就业困难是什么意思

4楼:现实在说谎之歌

意思是:就业困难就是 工作岗位不够 或者 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岗位。

就业困难主要分两方面而言的,一是对求职者,二是求职环境,

很多工作面对初入职场的人来说,都需要从基层做起,很多应届生眼高手低,喜欢进大公司、喜欢坐办公室,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对于已经有职场经验的人来说,销售岗位和技术研发的无疑是收入最高的,新人由于不懂,怕吃苦,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之前和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供求不平衡问题,东部沿海和大城市,工矿企业、单位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所以,人才需求存在着地域差异,部分求职者考虑就近、方便和不愿意去外地、小城市等原因,造成一定程度上人为选择上的就业困难。

扩展资料:

我国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

1、是我国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下岗职工近1000万,社会失业人员约570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8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亿多人,这四流合一,形成了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2、是我国经济增长持续走低,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从1997年起,我国经济就持续走低,当然,这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有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缓慢下来。但不管什么原因,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对我国就业的形势是不利的。据测算,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提供近80万个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

3、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是比较低的,很多是人口负担,而不是劳动力资源。据统计,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水平,农村平均为5年,城镇平均为8年。在劳动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3.5%,职业技能素质差,从**到一般百姓都不很重视职业高中、各类技术学校教育,到这些学校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要求素质高的高科技、新兴领域和行业的工作没有人干而严重缺岗,而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型并且工资待遇低的行业却人满为患,致使许多人下岗失业。同时,一些技术工种和苦、脏、累、险职业招生和招工难又是社会现实,造成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4、是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低,致使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过慢,与一般发达国家农业就业人口只占5%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是50:23;27,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不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与国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0%~80%来比,差距也是很大的。

4、是弱势群体就业更难。

一些特殊地域、行业就业也难。比如,矿区、林区、大三线边远地区是就业难点。城市中的残疾人、文化低、无技能、长期失业者、大龄女职工;农村中的老、弱、病残者,不仅不能就业,还会因**残导致家庭更加陷入贫困。

6、是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的隐性失业者是我国就业的主要难题。

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多剩余劳动力,外出打i受到诸多限制,困难重重,很多只能处在半失业状态。城市有许多企业因种种原因,开工不足,工人成为隐性失业者。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劳动就业的两大难题。

7、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使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全面,**这方面的工作滞后,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5楼:匿名用户

就业困难主要分两方面而言的,一是对求职者,另外是求职环境很多工作面对初入职场的人来说,都需要从基层做起,很多应届生眼高手低,喜欢进大公司、喜欢坐办公室,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对于已经有职场经验的人来说,销售岗位和搞高技术研发的无疑是收入最高的,新人由于不懂,怕吃苦,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之前和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供求不平衡问题,东部沿海和大城市,工矿企业、单位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所以,人才需求存在着地域差异,部分求职者考虑就近、方便和不愿意去外地、小城市等原因,造成一定程度上人为选择上的就业困难。

对于企业单位来说,需求的是有能力、有进取心、有学习力的人才,部分企业存在着男女需求,虽说男女平等,但是在相当大的职务里面还是会考虑性别差异的,如做秘书、助理、财会、文秘等相关工作对长相气质好的女性还是比重看中的,所以,这些职务、岗位女性比例会比较大,而想从事人事、行政、文秘专业的男性而言,或者对于工矿企业里面的技术工、维修工、售后人员来说,对出差有要求的话,男性比例会比较大。新兴产业里面,比如网销、**、客服等又对女性要求高,所以,部分企业的男女要求对就业困难造成一定影响。

6楼:皆创服务

就业困难是指相关人员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或者连续失业一定时间内仍未能实现就业。具体情况大致如下四种:

(1)技术不精,很难在所在城市找到工作;

(2)岗位饱和,需求岗位在所在地已经饱和,该岗位所需人才较少;

(3)就业市场饱和,当地需要就业人数超过当地所需工作人数;

(4)人口流动受限,地方人口流动波动不大。

现阶段,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大学生就业困难。个人认为导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整体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有很大的关系。

从2011年至2017年的这七年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又增加了5075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回到之前的数据,2010年时全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1.19亿,这是2010年以前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大学生数量,而2010年之后的短短七年间,这个数字就从1.

19亿一路飙升至1.7亿,增长了42%。

而2001年-2016年全国gdp平均增长率为9.5%。但是自2011年开始,中国gdp增长率就开始一路下滑,从7.

9%跌至6.7%。经济增速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市场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已不如当年旺盛。

此外,就目前来看,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约有1100多万家,平均100多人拥有一家中小企业,相较之下,日本1.25亿人口,400多万家中小企业,平均30人拥有一家中小企业,美国3.2亿人口,接近3000万中小企业,平均10余人就拥有一家中小企业。

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相对于这么大体量的人口规模来说,是明显偏少的。作为吸纳就业大户的中小企业数量这么少,能提供的岗位数量自然就很有限,特别是一些好工作,更是要挤破大家的脑袋。

就此,就造成了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

7楼:夏七海

就业困难

就业简单来说就是 工作岗位

困难则是 工作岗位不够 或者 工作人员不够的双重意思就业困难就是 能够工作的人员或工作岗位稀缺,难以很顺利的各司其职

8楼:星语最萌

就业困难有一下几层意思:

(1)技术不精,很难在所在城市找到工作;

(2)岗位饱和,需求岗位在所在地已经饱和,该岗位所需人才较少;

(3)就业市场饱和,当地需要就业人数超过当地所需工作人数;

(4)人口流动受限,地方人口流动波动不大。

9楼:匿名用户

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对性

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不均衡性。从目前就业态势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衡量维度一般包括所学专业、学历、单位用人数量、区域人才需求数量等方面。从专业设置看,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在学科门类上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导致专业设置趋同,以往各具特色的专门学院越来越少,热门就业专业也越来越少。

目前除少数工程技术专业外,其他文理专业人才需求都已经饱和或趋于饱和。同时,高校招生的“高计划性”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也标识着高校人才的产出与社会需求的不均衡性,导致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供大于求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的不均衡性。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但言人才培养能力过剩还不合时宜。根据**,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

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2,平均年需求量为660万。相对于每年全国人才需求总量而言,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与年人才需求平均数量吻合。

结合前述影响因素考虑,就业难现象将更多地体现在地区差异上,即经济发达地区和就业主体区域人才饱和,而老少边穷地区人才需求仍呈“饥渴”状态。

高校人才素质与用人需求的不均衡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素质型转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呈现出高校人才培养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均衡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观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从就业形势不难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仍未与时代要求同步。许多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受供求关系变化和就业竞争的“挤压”而到县域就业,或者到边远地区就业。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国家在高校设置上,十分注重高校的地区分布。目前在我国地市级区域城市乃至某些县域城市都设立了高等学校,其目的在于缓解地市级以下区域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但从现实看,这些高校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

经济学必须解决什么基本问题,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

1楼 辣椒 1 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是 等价问题 2 在原始经济中,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是 商品生产 3 在纯粹资本主义经济中,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是 生产的相对过剩 4 在集权经济中,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是 垄断 2可能有问题 希望采纳 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 2...

本书主要解决了计量经济学的什么问题

1楼 扶桑树 本书定位于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满足经典假设条件的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 放宽经典假设条件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虚拟变量 联立方程组模型及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等内容。讲述力求简明扼要 通俗易通,尽可能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并将ev...

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比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楼 新野旁观者 什么是比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比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 两个数相除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比值不变 这叫作比的基本性质 3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举例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再说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2楼 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