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告是什么意思,古代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 14:12:15 字数 7430 阅读 6517

1楼:匿名用户

古代文告是兼有法律和教化双重功能的官方文书,也是古代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涵盖数千种规范民间事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法令、法规,其内容涉及到吏治、安民、钱粮、学政、约束兵丁、盐禁、救荒、庶务、关防、狱政、词讼、乡约、保甲、风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楼:匿名用户

文告是公告和通告的统称。

3楼:ˇ白兰地

**机关发布的通告。

4楼:老气安卓

你好!文告是公告和通告的统称。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古代麻是什么意思

5楼: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中国麻纺织的历史比丝绸更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布和苎麻布一直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渐为棉布所替代。黄麻布和亚麻布自宋代开始生产。在麻纺织技术形成之前,人类用石器敲打,使麻类植物变软,然后撕扯成细长的缕,用以搓绳或编结成网状物。

中国麻纺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手工阶段(公元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手工机械纺织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70年),动力机器纺织阶段(1870年以后)。

6楼:于无申处

古代专指**。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告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7楼:华律网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

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解决争议,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

8楼:匿名用户

①《动》告诉;报告。《愚公移山》:“操蛇之神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送东阳马生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②《动》祭告(鬼神)。《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③《动》称:说。《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

④《动》请求。《杨修之死》:“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

⑤《动》告发;控告。《陈州粜米》:“点纸连名,我可便直告到中书省。”

⑥《动》古代官吏休假。《史记·汲郑列传》:“上常赐告者数。”

【辨】告,诰,诏。见“诰”字。

古代文是什么意思

9楼:匿名用户

言 动说谈论 《挑花源记》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86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历王弥谤》吾能弥谤矣 乃不敢言

《名》言语 言论 《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邵公谏历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彘

《名》一字为一言 《琵琶行》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名》一字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 今吾且死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我岂有所失哉

《名》著作 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助》无实在意义 《归去来辞》世与我相逢 复驾言兮焉求词缀 多用于动词之前 《左传 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守信之言

【言重】出言慎重

《动》谈论说话 《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名》话 言论《琵琶行》又闻此语重唧唧

《名》谚语 《左传 僖公二年》语日 唇亡齿寒《动》告诉 《为学》:贫者语于富者日

【语次】谈话之间

《名》线条交错的图形 花纹后写作 ‘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楩楠豫章《形》华美 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千斤 文车二驷,服剑一《名》文章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

《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10楼:靳大希鸿祯

文在古代bai的意思

1.事物错综复杂所造成du的纹理或形zhi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dao.

专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属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11楼:小鱼儿

文言文中的“而”是一个

多词义多词性的词。

◎而 ér《名词》

颊毛。例1:而,颊毛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九.而部》

例2: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周礼·考工记·梓人》

◎而 ér《连词》

(1)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

(2) 表示并列关系。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例: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例: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代词〉

(1) 你;你的 。

例: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例2: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例3: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例4: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例5: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这样,此 。

例: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相当于“之”,“的”。

例: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语气词》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例: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动词〉

如,好象 。

例: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12楼:匿名用户

而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

〈名〉颊毛,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像两腮的胡子,内层像生在嘴下的胡子。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而,颊毛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九.而部》

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周礼·考工记·梓人》

〈代〉(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经·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而翁-----你的父亲

(2)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个人。

〈连〉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可不译

古文形体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2)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才”。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乡(通“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通“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5)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6)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8) 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 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助〉(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3)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论语·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5) 结构助词,用于介宾结构修饰的状语之后。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的”式定语从句结构中,介词“因”构成的状语表示动词“应收取”“应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辅助状语对动词的修饰。)

〈动〉(1) 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通“能”

①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②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13楼:匿名用户

而名词义:

1、象形字。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而,颊毛也。——《说文》

连词义: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2、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义:

1、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助词义:

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语气词义:

1、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义:

1、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另,néng,通“能”。

名词义:

1、才能。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动词义:

1、能够。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词义汇编:

1、颊毛;胡须。

2、如同。

3、代词。你;你的。

4、代词。他;他的。

5、代词。这个;那个。

6、连词。表示并列。犹如,又。

7、连词。表示承接。犹就;然后。

8、连词。表示递进。犹并且。

9、连词。表转折。犹然而,却。

10、连词。表假设。犹如果。

11、连词。表因果。犹因而,所以。

12、连词。连接状语于动词。现常用于把表示目的、原因、依据、对象的状语连接到动词上,与前面“为”、“为了”、“因为”、“由于”、“就”等用语相呼应。

13、连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以强调主语,含有“竟然”、“却”之意。

14、介词。到;往。

15、介词。用,拿。

16、助词。用于句末,表感叹语气。

17、助词。用作形容词、副词的后缀。犹然。

18、助词。用于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19、助词。用在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参见“而後”、“而外”、“而上”、“而下”。

20、助词。用于句中,表示语句的舒缓。

[néng]通“能1”。

21、能够。

22、能力,才能。

23、安定。

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种麻,古代麻是什么意思

1楼 高安腐儒 麻 是我国本土古老的古老的农作物之一,诗经中最早有记载 《 丘中有麻。 诗 王风 丘中有麻 》,因此中国种麻历史早于夏商周时期 2楼 匿名用户 中国麻纺织的历史比丝绸更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 布和苎麻布一直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渐为棉布所替代。黄麻布和亚麻布...

古代的昭惠是什么意思,古代文言文中召对是什么意思

1楼 锂电是信仰 昭惠皇后,即大周后,名 宪,小字娥皇,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生于公元936年卒于965年。是五大周后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 比后主大一岁 ,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 因娘家姓周而名为周后。大周后娇美柔情,慧质兰心,《南唐书》称其 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箫琵琶 。《霓裳羽衣曲...

虚的古代意思,虚古代是什么意思

1楼 来自星空的我梦 虚的古代意思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意思是 空的,例如 太虚 虚古代是什么意思 2楼 匿名用户 虚的古代意思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意思是 空的,例如 太虚 我感觉是这个意思。 古文中虚景是什么意思 3楼 匿名用户 虚景 i x j ng 想象中的景物。 晋张华《情诗》之三 佳人处遐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