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比翼鸟之后怎么了

2021-05-25 20:15:22 字数 3791 阅读 9820

1楼:百度网友

楼主 我拜托一下ok??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化蝶~~~

化成蝴蝶 双飞花间

化成比翼鸟是有句诗中体现的---白居易《长恨歌》里面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比翼鸟谁变的没听说,更别说之后了,

连理枝倒是有在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孔雀东南飞里有提及.

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呼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恋人们总爱用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来诉衷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我国古代文人歌颂忠贞不渝爱情的著名诗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2楼:快乐加加佳

不是化为比翼鸟,而是化作蝴蝶!

3楼:九方锦文

大哥,是化作蝴蝶,化作蝴蝶后呢,肯定是生了一堆毛毛虫啦~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化蝶不是比翼鸟

4楼:百度网友

可是王八就不能双宿双飞 了啊,应该是寓意在天愿为比翼鸟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化成蝴蝶,而不是其他

5楼:风生谁起

为什么不化比翼鸟?因为那是别人的典故,都跟着化比翼鸟那么梁祝也就不过只是一个复制模板的故事,化蝶的故事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凄美流传出来了。

梁祝为什么画的是蝶而不是比翼鸟

6楼:匿名用户

“梁祝化蝶的故事里,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化成蝴蝶,而不是比翼鸟或者连理枝?”文综的考卷上,一道“梁祝化蝶”考题让考生们脑洞大开。吉林考生朱同学认为,“蝴蝶”普通人更熟悉一些,作为一个源自民间的故事,最终的结局显然要回归到民间百姓最熟悉的意象上。

江苏省无锡一中的一位女生小刘在答案里做了戏剧性的拔高,“梁祝的故事最后其实没能大团圆,比翼鸟和连理枝都是大团圆的象征,所以不能化成比翼鸟。”

对此,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教授认为,这道开放性考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还是考查考生对于文化的理解,考生的回答能够做到有依据,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是谁,是什么时写的?

7楼:s皓月星辰

一、张恨水、赵清阁、顾志坤这三位作家写过同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三、史籍记载

1.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南朝梁元帝时(公元552-554年)《金楼子》一书中有记载。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记叙:“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二书已失传)

3.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

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4.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郡守李茂城写的《义忠王庙记》记载:“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

’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5.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

……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南朝齐武帝时(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记》:“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

7.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8.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

‘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10.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岱(浙江绍兴人)在其著作集《陶庵梦忆》第二卷《孔庙桧》一文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

”据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祝二人在济宁市邹县峄山读书,曾慕名而至济宁市曲阜孔庙拜祭过孔子,并参阅过孔庙的**藏书,后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恋而死,惊天动地,曲阜孔庙为了表彰纪念他们忠义精神,特地于二人在曲阜孔庙读书的地方标以牌匾,以示纪念。

8楼:匿名用户

作者不详,是个民间戏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9楼:匿名用户

梁祝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详情见:

10楼:匿名用户

《宣室志》 (晚唐)张读撰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

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

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11楼:妃裳

是民间艺人集体创作的,最开始可能有个原形,但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有大量的艺人进行修改才有今天的剧本!

12楼:天津纲丝

明间传说而已,并不能考证它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