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百度文库精选
内容来自用户:精品教育
2楼:木佐
一、赏析意象:诗中出现的意象最能道出作者的心思。通过诗中的意象,在脑海中再现送别的画面,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赏析妙字词句:诗中独到的字词句也很值得赏玩。这既是所谓的“炼字”。
三、赏析思想感情。常见送别诗的感情有如下几点。
1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表达对前途艰险的担忧。
3表达一别难见的生死慨叹。
4表达对朋友的深切祝福。(多处于盛唐时期)5其他复杂情感。
还望笑纳。
3楼:匿名用户
送别是旧时文人聚会的一个重要形式。一为寄情,无论升迁还是贬谪,一去不知还能否再见,或为之鼓励或为之叹息。如高适的《别董大》“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
聚会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制造**,一般较大规模的送别聚会,都会有文集传于当世,不论是送行的人还是被送的人都有了**的机会,或是表露才情,以期被贵人看重,或是表露不满,展示自己的抱负等等。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
所以送别诗内容丰富,应该从诗文内容、作者背景、历史背景等多方面考量。
4楼:匿名用户
由情入景,由景入心。送别诗包含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和依依不舍的留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即是此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明显表达了作者的豪迈大气和对友人的重视。“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则是另一种凄美清凉的境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是大漠孤烟,战场厮杀的斗士笑傲江湖,快意人生的侠客豪迈之作。总之,要用心设身处地站在古人立场上理解体会古人纯洁如玉不带一丝一毫功利的真挚平凡又伟大的友谊。
5楼:匿名用户
跟其他古诗的赏析差不多,先是诗意的分析,然后结合诗人和时代背景来进一步的深入。一些套话就是体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友人真挚的感情等等。
6楼:雪之梦腾飞
一般比较悲伤的,跟亭子啊柳树啊。。。。。。有关
7楼:秋茯苓
现根据意像,比如用柳条代替自己对朋友的不舍:再根据所描写的环境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全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如何鉴赏
8楼:依允泌愁
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淹在《别赋》中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实至今天,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
下面主要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做**,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一,思想内容
前面已经提及柳永与江淹都把送别与伤感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说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别伤感之情。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还以上面那首诗为例。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最后两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6、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种情绪只是轻轻带过,诗人随即把这种怅惘化为为国效力的责任。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向潇湘,自己则北向长安。诗的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看起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实际上在朴直的话语中,表现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通过以上思想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
二、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思想情感总要借助表现手法来表现,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抒情
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歌讲究含蓄蕴籍,表达情感往往婉转曲折,经常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这种手法更是送别诗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别诗中还经常用到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是虚实结合的笔法,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这种手法是鉴赏中比较难把握的,需要我们有一双想象的翅膀。
4、比喻修辞手法
为了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诗人在诗歌中还特别青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送别诗因为善于运用景物营造伤离别的气氛,所以比喻手法更为常见。看下面宋代诗人刘迁的《柳梢青·卢梅坡》一词:泛菊杯涤,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勿勿,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这首诗在表达感情时就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飘泊无定的离别之苦。
下片又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三、经典例题举隅
2007年江苏高考设计了这样的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参***:(1)作者翘首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表现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带雨的乌云遮住了大半个山,路途多风雨,表现了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抒发了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综上所述,我们对送别诗的常见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有了概貌了解,有了这个了解,在鉴赏送别诗时可以有一种高屋建瓴的优势。再通过对经典例题的**,我们会发现鉴赏题的答题步骤也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是思想内容方面的鉴赏题,一定要抓住重点意象,赏析情感产生的原因或依据,再明确意象表达的情感。
如果是关于表达技巧方面的鉴赏题,一定要先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鉴赏这种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9楼:匿名用户
只要有感人的诗句就是。
10楼:卢伊雯
只要是借物抒情的就行
怎么赏析诗呢,怎样鉴赏诗歌
1楼 星星雨 诗词赏析指导要点大致可从以下两大方面指导 一 古诗词的外在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正面 侧面 反面 抒情 直间 间接 议论记叙 描写顺序 远 近 大 小 高 低 俯 仰虚 实 动 静 人 国 描写角度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实写 虚写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借代 对偶 常见于律诗...
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现代诗歌赏析怎么写
1楼 百度用户 诗言志 ,诗是 心灵的火焰 ,从屈原到李白 杜甫 从郭沫若 闻一多到舒婷 海子 他们的诗无不蕴藏着伟大的抱负和高尚的情操,无不流淌着激越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现代诗歌以特有的情感价值取向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广为传诵。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要知人论世。 鲁迅说 我...
诗歌赏析王之涣《送别》,要诗歌赏析.100字左右 王之涣的《送别》李煜的《浪淘沙》
1楼 匿名用户 原文送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离别多。 赏析 杨柳 既是 东风树 ,当然与春风就密不可分。青春是快乐,离别是苦事,杨柳却兼而有之,这就成了一种复杂心情的交织,王维有名的《渭城曲》说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方面是 客舍 是 离情 ,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