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以人类来说,不可知是否永远存在,关键在于对它的定义
假设:某天人类到达了认识的极限,那么我们是否就全知?答案是否,因为就如井底之蛙一样,可知的范围永远存在,不可知的可能性永远存在,也就是说,即使你知道了现在宇宙的一切,但是可能性不会消失,也就是说宇宙可能就是井底,即使你也知道了宇宙外的一切,但那也可能还是井底,以次类推,永远不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全知。
但是如果把全知定义在生存空间或接触的空间内全知,那么这是可能的。当然以现在宇宙的状况来看,目前的计算机是不能达到要求的,就算它有整个目前以知宇宙那么巨大,并且体积和计算能力成正比,也不能解决一些问题。因为还没有正确的算法,就比如把一个不规则图形n等分等问题。
2楼:金贸极光
人脑的速度远远超过所有能发明的计算工具并超过宇宙的信息处理速度!人的计算能力以人脑为起点,不错!但是人脑的思维、运算的机理与过程是生物电的转换过程,没有响应时间问题!
与宇宙自然界中的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每一个人的大脑里都可以装得下宇宙!宇宙也包含了所有生命,所以,宇宙的域与人类大脑的域是联通的,是互相包容的!
只是形式的不同罢了!你说的那个“无限也有发散速度”的速度与“这个速度是否能赶上宇宙的变化速度呢?”中的“宇宙的变化速度”是相同的!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你处在被宇宙包含的状态下,你就会感觉宇宙是不可知的,当你把宇宙装到你的大脑里的时候即你的内心包容了宇宙时,宇宙的一切你就都可以看得见了。你全都知道!
3楼:边疆白杨
我也谈谈对可知论的认识
原来学马哲的时候,我相信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认识的,但是有一次我在想物质和意识的本源性问题时突然感觉到这个世界亦或这个宇宙是不可认识的。
首先,对人单个个体而言,首先他的生命是有限的,他的认识能力更是有限的,正如前面网友说的圆圈理论一样,一个人学习的知识,知道的东西越多,形成的知识圈半径越大,这样圈外的不可知的东西也越多。
其次,对于人类这个群体而言。接上面的描述,有人或许会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获得过程还有一个从上辈人或者是从已经保存下来的资料等方面来获得,那么人类某一天或许能认识世界。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是人类群体知识积累过程,但是不要忘记了,人类对整个浩瀚的宇宙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人类即使能了解人类所处的人类世界的一切知识,但是人类凭什么来了解已经过去的那些事物以及尚未发生的那些事物。
所以,对于人类来讲,我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但是至于为什么我们要去认识世界,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其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一个目标,让我们有生存下来的勇气,以及有生存下来的物质或精神环境。
楼主关于宇宙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以及人类认识能力发散速度的想法,我深表赞同,我觉得人类认识能力的发散速度根本比不上宇宙变化速度,而且我觉得甚至人类认识能力的发散(发展)速度和宇宙变化速度根本不在同一数量级上。
我觉得人类认识宇宙好比是一只小蚂蚁爬在一张大椅子上想搬起这张大椅子上一样的情形,这是多么的可笑啊。首先,它的力量根本和椅子的重量比起来是可以忽略不计。其次,退一亿步说,即使某一天这只小蚂蚁吃了某某药后力大无穷,这个时候它能够搬起这张椅子么,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为它根本找不到支点,你叫它怎么办。
那么,为什么这只小蚂蚁还要在椅子上奔波呢,因为,它只有认为椅子是可以搬动的,它才有活下去的动力,于是它认识了它周围的一片椅面,并且在这个椅面上找到或者是制造到维持生活的物品以及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至到老死,......直到后面发展的蚂蚁群体灭忘,接下来,又有一个新群体在椅子上成长,繁盛,灭亡..........
关于有网友说能造出一台超级计算机来模拟这个宇宙,**未来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不可能的。首先,是不可能造出这样的计算机,假设宇宙中事物发生时间为5s,人造的模拟计算机的发生时间一定不能超过5s,这好比如,在编程的时候某一个问题机器码的执行时间是最短的,你用越高级的语言最后执行的时间越长。其次,即使能造出和宇宙执行时间相同的计算机,但是你想想啊,你的这个人造计算机是在宇宙之中,你所模拟的宇宙中现在有了这么一台计算机,那么你的这台人造计算机所模拟的宇宙已经变化了,你必须要重新建模,重新模拟,如此往复,你怎么样都不能得到这台想包含它自己的计算机模型,有点像无穷嵌套的味道,也就是说只能接近而不能完全等同。
关于lz说的计算机的逻辑、熵问题有同感,计算机采用1、0制度,其实是对自然界信息的一种近似模拟,把信息中的某些现在看起来不太重要的部分忽略了,一旦换一种情况的时候,误差就有变大,甚至出现错误。
就写到这里吧,我不是学物理的,也不是学哲学的,也不是学文学的,所以在理论上,以及文字描述上可能都不太到位,但是相信我要表达的意思已经达到十之六七了,有些观点可能不太对,只是自己的想法而已,闲着没事的时候想想也蛮有意思的,希望lz批评指正,谢谢
4楼:匿名用户
你所说的速度只是表象而已,一条真理可以有无数的形式,其外在形式也可以变化发展,但真理本身具有稳定性,并不是如你所说的瞬息万变的。因此,认识和世界的本质不存在你所说的速度的比较问题。我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人不吃饭会死,从古到今几千年,无论何朝何代没有变过。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候,人不用吃饭了,可能通过另一种方式维持生命,但是不是真理发展了呢?不是的。
你用那时候的理论来看今天的吃饭,仍然是适用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所以不是真理变化了,而是人对真理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你有这样的感觉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人的认识范围就像一个圆,你认识得越多,圆就越大,那你接触的未知世界的范围就越大,你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所以苏格拉底才说“我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
应该说真理在离人的认识无限远的地方,而人的认识活动无限的向它接近,因此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当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内容。
事实上不可知论和可知论的划分,不再于你所说的速度问题上,而是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问题。在不可知论看来,意识与物质的界限是绝对的,没有同一性。而马克思认识论认为意识与物质世界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连接,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具有同一性,因此人能够认识世界。
5楼:匿名用户
可知论强调的是物质和认识的同一性。也就是说只要是存在的最终都可以被认识。
这个论点本身没有错误。知识一个时间的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是无法完全认识这个世界的,但是对于人类本身来说,是有可能完全认识这个世界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只要人类不灭绝或者宇宙先于人类而毁灭)。
这里或许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来解释。真理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人类的认识就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演进的过程。
如你所说,人类能否赶上宇宙的信息产生速度。我认为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的研究(尽管对于人类自身一方面的研究我们几乎等于0,但毫无疑问,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宝库。人类现在注重物质研究而忽略对自身进化的研究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使人类的发展误入歧途。
但是只要人类可以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断得到进化那么认识宇宙的并不是梦想)不断深入人类将无限接近与宇宙信息的产生速度。这里或许有一个极限的问题——无限的穷尽。
人类这种无限穷尽宇宙信息产生速度的潜力,是可知论的基础。再考虑到产生和接收间的先后顺序的话,无限的穷尽就等于是可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可知论是正确的。我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这样概括:在相对的时间上来讲,人类不可能认识全部的物质世界;在无限的时间来讲,人类最终将认识全部的物质世界
6楼:匿名用户
作为非宗教的认识理论,某个(些)人在某一时期对世界的认识是相对片面的,而作为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人类社会的对世界的认识是相对全面的。
首先,应当认为,认识世界的标准不是对全宇宙乃至宇宙之外的以前、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一切事情的认知,因为那对于宗教外的学科是难以做到的,那也不是“认识世界”在哲学上的含义;
认识世界与实际是分不开的,它应当与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是不能脱离的,否则这种认识世界是空虚并且无法验证的,成为一种空谈。认识世界的规律应验于实际中,表明这种认知与实际相符,说明世界可以被认知,从而有别于“世界不可以被认识”。
在古代中国被更多提到的是“天人合一”,所谓天,就是世界、人的命等外在的难以琢磨的因素,应当是包括西方人所说的宇宙。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环节,因为人的因素和人以外的客观因素,世界(宇宙)总是在变化,所以实践、认识也要不断变化、深化才能认识当前的世界。
至于人脑,在科学界还是一个很大的迷,象人脑的原理,工作机理都还是迷,这是科学所能达到的地步;而宗教认为经过修炼人脑可以认识宇宙,认识世界。
你在开始的时候“把宇宙、人脑比作计算机”的思路,很像过去西方的“机械唯物论”,这种认识论存在很多问题(弊端),当代西方和东方的看待人和世界的思想主流不是这样的。
最后要说的是,我感觉你可能对科学比较感兴趣,我在这里也就不客气地留两个问题:
1、什么是科学?
2、科学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当然这样做不是打消你的积极性,你应当想一想如何用严密的逻辑回答这两个问题,并看看你的回答是否与事实相符;因为你提到了“经验”,我也最后要提到这个人:
康德——西方古典哲学的颠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哲学家,其成就不次于黑格尔。康德对“理性”和“经验”作了深刻的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也成为了世界上人们所公认的“最难读懂”的书)。科学是“理性”和“经验”的结合,到了现代,世界似乎越来越证实了他的批判的效验,科学局限在“理性”和“经验”中,并且对此外的事情无能为力。
完。来物理狂人这里做客了:)读了你的说明之后觉得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的。
看待世界的观点是各种各样的,不论是你的还是休谟的还是马克思的,就象不同的各种颜色,我想在哲学领域也是这样的。一种思想是否能行于世除了在思辩中的作用外,还有对现实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涉及到几门学科,国内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和研究者更趋向于把它的重点理解为一种“社会的科学”的思想,而并非主要是哲学,当然马克思主义有他的哲学思想作为后盾。这理论能行于世恐怕是因为它对现实的巨大作用,而非别的。后人说这个理论“很精巧”了,但是它也存在着问题的,而且马哲明显是要依赖科学的,科学的尴尬可能会让马哲也不舒服。
一般认为休谟的主要领域是精神哲学,他的一个特点是他的怀疑论,虽然有时怀疑会导致不可知论,但他确实用他的怀疑论提出了一些至今也未能解决的问题,包括马克思也解决不了。
哲学界的争论问题很多,也有被人们拿来相互批判的(象有人批判不可知主义),又如古典哲学争论的许多问题,在现代哲学来看那都是古典哲学“所犯的错误”;正如你所说的,在哲学史上,真理的答案一次又一次地被改写。
关于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问题,博弈论中有关囚徒困境的问题!!
1楼 匿名用户 前提是双方分别审问,不知道对方的策略,只能从自身的角度考虑。 2楼 找着 两个嫌疑犯是被隔离开同时审讯的,即是在双方都不知道对方选择的情况下所作出的选择。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招还是不招?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招任。 博弈论中有关囚徒困境的问题!! 3楼 匿名用户 囚徒的困境并没说囚...
有关辩论赛的一些问题,有关辩论赛的问题
1楼 匿名用户 说电视上传播的有益信息 对人有好出 并举例子 2楼 蓝冰可 看很多有益的电视不仅能开拓视野 也能增加知识 有关辩论赛的问题 3楼 距离 美 算你问对人了 大 学 ,教 育 一 大学阶段积累知识更重要vs大学阶段塑造人格更重要二 大学生宿舍公寓化利大于弊vs大学生宿舍公寓化弊大于利三 ...
关于梁启超《论毅力》的小问题,梁启超《论毅力》
1楼 殆 大概 以 来,用来 容 从容 参 c n 是不是版本问题啊 我的是 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只有一个容 梁启超《论毅力》 2楼 匿名用户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证 ,做为变法维新当时新文体的代表作家,梁启超自己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 魏 晋,颇上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议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