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宋的山水画各有什么特点宋代山水画有什么主要特点

2021-03-10 13:57:55 字数 5041 阅读 4396

1楼:匿名用户

南宋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出

现了新的变化。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后来内被称为“南宋

四家”的李唐,刘松容年,马远,夏圭。他们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将北宋雄浑壮阔的全景式描写演化为南宋精巧简洁,

“水墨苍劲”的诗意挥洒。在山水画从北宋风

格向南宋风格的转变中,李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的山水画风格实际上是以李唐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

2楼:匿名用户

北宋初期山

水画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

除北方版山水系统的权山水画外,长于界画的郭忠恕,善于表现湖山小景的惠崇、赵令穰,以及继承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的王希孟等,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李成与范宽,董源以不同的风格创立了北宋南北的三大主流画派。李成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出其文秀的一路。北宋山水画家米芾曾说:

“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李成创造了“卷云皴”,“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

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

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

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宋代山水画有什么主要特点

3楼:

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重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浏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

宋代山水画,其表现的题材上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

北宋中后期受到李成作画风格的影响,同时出现了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米点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等人的青绿山水。

北宋时期的诸画家对“皴法”有所创造,其中以北宋山水画坛的“三家山水”成就最大。

“三家山水”以李成、范宽、董源为代表,当时李成的山水画是“当朝第一”。李成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董源创立了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

扩展资料

宋**学对山水画的影响

理学是宋朝王权在寻找稳固政治过程中的产物,并最终发展成了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经典文化。理学探索人精神的价值取向,在自然山水观的理性认识上不是形而下的。

“外师造化”是宋代中国山水画家体悟大自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画家从自然山水中写出性灵,写出风格,以此来建构新的中国山水画。

画家在关怀山水的自然形态中,其自然精神的价值取向从“物理”的层面引伸到精神的层面,从而达到了客体自然再现到主体精神表现的统一。画家在描绘大自然的山水中,山水画是可视可读的,是形而下的实在之物,其气息、气韵是形而上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宋代山水画家在作画上重理法,这和理学上重理是一致的。理学家重视“格物致理”、“观物察己” 、“穷理尽性”,强调要对自然山水画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从而提高物象表现的真实性与深刻性,这是山水画家创造自然景观中进行了体验并探本求源的原因。

在探索人的心智精神的表现上和技法的原创状态中,宋代山水画家也比前人有所开拓。例如从宋代山水画大师范宽的《溪山引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经典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中国山水画精神理念的可贵之处,它的思辩性不是艺术家感受自然景观,而是处处以物度理,以理度性,乃至以景度情。

像宋代山水画家这样把时代文化意义上理学的人文价值取向,用于体察自然物象的精神实体中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4楼:匿名用户

两宋山水,从风格来说,北宋的秉承五代以来北派“大山大水”,进一步发展出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高远”以及烟林清旷气象萧疏的“平远寒林”,代表是宋初三家山水,李成、关仝和范宽;逐步过渡到“清润可爱”的小景山水,以贵族画家王诜、赵令儴为代表,同时也出现继承五代董北苑(源)巨然的平淡天真“江南画”的米家山水等(米氏父子,江贯道);到南宋的空灵简率的“边角”山水,即以南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为代表。中间也有继承唐青绿山水的王希孟和赵伯驹。

5楼:匿名用户

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

6楼:匿名用户

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五代南北山水画派在构图和表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7楼:匿名用户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

五代、北宋时期是山水画大发展到日趋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山水画,风格纷呈,画家众多,代表着五代杰出山水画水准的关键人物就是画史上常提及的“荆、关、董、巨”。

"荆”是指荆浩、“关”是指关同,“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荆浩、关同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董源和巨然则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魁首。

以荆浩、关同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总之,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同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由于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层,所以,在表现技法上,又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皴”。这种由董源创立的“披麻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

整个清代三百年的山水画,也几乎全都笼罩于“披麻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谓是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米芾、米友仁的"米家山水"

北宋的中、后期,画坛上正式有了“士人画”的提法,也即为后世所说的“文人画”。早在南北朝梁时,萧贲曾作山水,就称是“学不为人,自娱而已”,这种用于“自娱”的笔墨游戏不过是文人士大夫在公事之余,信笔涂抹,随意点染,用来消遣的一种方式。发展到北宋,表现在山水画中的文人墨戏,最典型的形式莫过于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了。

后人遂将米芾称为"大米",将米友仁称为"小米",画史上称为"二米"。

“二米”的米点云山对后世文人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元代的高克慕、赵孟俯、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文徵明、陈淳、董其昌乃至淞江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及“金陵八家”的龚贤等诸多文人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或整体,或局部,都能觅见“米点”的踪迹。所以说,米家父子的云山墨戏·的“米点山水”,是继展子虔、李思训青绿山水流派,荆浩、关同北方山水流派和董源、巨然江南山水画派之后的又一个新颖的,突破常规的技法流派,这是文人士大夫进一步参与山水绘画的结果,是北宋后期突破前人创立的又一种风格。

董其昌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二米”的画法属于水墨写意山水,这种以点代皴,积点成片的技法,画史称其是“以点缀以成形”。米点山水的创立,积极意义是把水墨山水画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把先前山水画追求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完全写实风格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也是审美意识从具象到抽象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米芾父子的功绩在画史上是显而易见的。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卷

《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画。

这幅十二世纪初所作的著名风俗画,真实地描绘了北宋清明时节繁荣热闹的都市生活。其中许多场面可以和《东京梦华录》等史籍记载的情况相映证。

这幅画的艺术性也极为高超。作者采用手卷的横式构图,将极为复杂的场景,如乡野、城市、街道、店铺、茶坊、酒肆、欢楼、舟船、栱桥和城楼描绘的一丝不苟,比例结构合理准确,图中的行者、官绅、大贾、文人、市民等五百余位人物,也描绘的神态各异,似喧闹有声,十分精妙。

张择端是活动于南北宋之交的画家,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徽宗时期翰林图画院画家,尤擅界画。

水墨刚劲的南宋山水画

南宋的山水画和北宋的山水画完全不同,水墨苍劲的大斧劈山水和“边角”式的截景构图体现南宋山水特定的时代性,带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因此,在书画鉴赏中,南宋山水画、北宋山水画是界线分明的两个不同概念,决不可混为一谈而统称为“宋人山水”。王世贞在《艺苑巵言》中说,山水画至“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在这“一变”中,能承上启下,起着关键作用的开派画家则是北宋末到南宋初的画院画家李唐。

其余四家刘松华、马远、夏圭也对后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小结山水画发展至南宋末,基本可以作一个小结。至此,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可以说已臻完备和成熟。这些表现持法归纳起来,即是:

1以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的重彩青绿山水一系;

2以荆浩、关同、范宽为代表的,以小斧劈皴来表现石质坚凝的北方山水一系

3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用披麻皴来表现江南平缓温润的南方山水一系;

4以李成、郭熙为代表的云头皴、“蟹爪枝”山水一系;

5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文人墨戏一系;

6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刚劲淋漓的大斧劈山水一系。

后世几乎所有的山水画都是沿着这些线系发展着的。现技法也大多没有脱出这几系的窠臼。南宋以降,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在董源、巨然和米芾的基础上变化的。

高克恭学"米",曹知白、**润、唐棣也都是赴蹈李成、郭熙的步履。明代前期的浙派、院体山水承袭南宋院体李、刘、马、夏。明中期的"吴门四家"则是近承"元四家",远追董源、巨然。

晚明的淞江画派和清初的所有画派或画家,也都几乎无一例外的从董、巨和"元四家"的三昧中来,无非是作了些意境和审美上的新追求和笔墨上的情趣变化罢了.

五代南北山水画派在构图和表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1楼 匿名用户 五代 北宋的山水画 五代 北宋时期是山水画大发展到日趋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山水画,风格纷呈,画家众多,代表着五代杰出山水画水准的关键人物就是画史上常提及的 荆 关 董 巨 。 荆 是指荆浩 关 是指关同, 董 是指董源, 巨 是指巨然。荆浩 关同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董源和巨然...

清代折扇扇面书画有什么特点,宋代折扇扇面画有什么特点?

1楼 苏州市凌云工艺扇厂 清代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形式多样,除继续表现各家名派的个性艺术风格外,还流行双人甚至多人联合创作,有夫妇合作 师生合作 友人合作等多种形式。比如高翔画的 梅花疏枝瘦朵 折扇扇面,便由金农和陈章题诗。乾隆的几柄消暑折扇,折扇扇面的一面由刘统勋题写书法,另一面由邹一桂画兰花 ...

宋代漆器有什么特点,宋代漆器的品种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1楼 北京创典文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密陀僧兑制生漆的基础上,宋代发明了 推光漆精制技术和器物的髹涂抛光技术。这两个关键技术的创新,把漆的装饰功能推向了两极。一方面把漆质的剔透晶莹发挥到了极致 另一方面也把漆的黑色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审美高度,促进了宋代素髹工艺和雕漆工艺的兴盛。 宋代漆工艺以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