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恋劳
一、“三国鼎立”的实质赤壁之战前,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孙权既不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又不愿“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诸葛亮舌战群儒,详细分析了联刘抗曹必胜,并劝孙权“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孙权与鲁肃、周瑜商讨再三,决定联刘抗曹。
孙刘联盟开始建立。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初显威力,大败曹军,迫使曹操由攻势转入守势。孙刘借机发展各自的势力。刘备占益州,夺汉中,奠定了蜀汉的规模。
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占领岭南,又招抚了占据广、交的士燮兄弟,做好了建吴的准备。关羽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引起东吴不安。吕蒙袭杀关羽,占据荆州。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孙刘联盟亦宣告破裂。
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大举进犯东吴,孙刘关系恶化为战争状态。夷陵一战,刘备大败并死于白帝城。刘备死后,孙刘联盟必须恢复,才能共拒曹魏。
诸葛亮鉴于后主幼弱,恐孙权“有异计”,立即派邓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邓芝晓以厉害: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你若归顺于魏,大则要你入朝,小则以你的太子为质,若不听从,必然派兵进攻,蜀也会乘机顺流东下。如此,江南之地非你所有。
孙权醒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孙刘联盟重新建立。
此后,蜀又派费祎、陈震前往。孙权与陈震“开坛歃盟”。从此,孙刘联盟确定不移,一直到蜀亡为止。孙刘联盟对蜀、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孙刘联盟可以合蜀、吴之力与曹魏对抗,增强了反曹魏的力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其二,孙刘联盟可以使蜀、吴不必顾虑对方,为各自内修政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三,孙刘联盟有利于蜀、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满足各自需求,促进双方发展。联盟建立后,双方聘使经常相互往来,互致方物;民间交往之盛自不待言。
其四,孙刘联盟有重要的军事作用,迫使曹魏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对蜀而言,联盟为其北伐解除了“东顾之忧”,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对吴亦然。
吴可无西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南。
蜀吴互相配合,迫使曹魏两线奔波。在“三国鼎立”的四十多年间,孙刘联盟除在夷陵之战前后极短时间遭到过破坏外,一直得以持续保持。也正因为蜀吴共同抗击曹魏,才使“三国鼎立”延续达四十余年之久。
因此,“三国鼎立”的实质并非简单的三足鼎立,而是孙刘联盟作为一方而与曹魏一方的对抗。
二、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以中原地区为主体的北方,与以巴蜀、江南地区为主体的南方,在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势均力敌的对抗,是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
(一)地理条件:
“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魏则拥有广大的中原,地理上恰好为山水相依的南方对抗苍莽广袤的北方。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吴军习于水上作战,而曹魏中原兵不习水战。
吴扬长避短,利用长江天险和强大水军,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曹魏的进攻。赤壁之战已经证明了长江天险是保护孙吴的一道天然屏障。后来,曹魏多年不能举兵伐吴,其中一条原因就是魏军不能轻易越过长江天险。
西晋灭吴时,也是先占领长江上游,强大的王浚水师顺江而下,与吴平分长江天险才完成。蜀与吴以长江为纽带得以紧密联系,互相依托,互相支援。蜀还有崇山之阻,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九州之地,魏有其七,地域广大,边境重要关隘要冲均派兵把守,灭蜀吴不易,守则有余。
强大的曹魏,虽独霸中原,却在四十余年间,只能对南方的蜀、吴徒作虎视之势。
(二)经济条件:
曹魏经济与蜀吴经济相均衡,即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相均衡。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厮杀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辽阔的北方地区变成了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原。为了改变残破的局面,曹魏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展经济。
至曹魏后期,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洛阳成为人口稠密的富庶区。
东汉末年,中原军阀混战,江南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大量从中原流迁到蜀、荆、江淮一带。南迁人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和江南人民一道劳作,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垦田面积显著增加,建康“其四野则无数,膏腴兼倍”。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成都平原“沟洫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盐、铁、织锦业很发达。总之,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由于遭受东汉末年混战的多次破坏,尽管曹魏后期有所恢复和发展,但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抑制;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却有了巨大的发展,北、南方经济力量基本上达到了平衡。这正是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政治条件:
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人口及地主集团,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人口及地主集团势均力敌。曹魏得到中原豪强地主的支持,东吴以长江南北的豪强地主为支柱,蜀汉得到荆益地主阶级的支持。
蜀亡时(263年)有人口94万,魏有443万,吴亡时(280年)有人口230万。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前有三国志宗僚一栏,开列三方人物477人,蜀汉104人,孙吴131人,曹魏242人。蜀、吴一方共有人口320多万,曹魏一方有443万。
可见,无论是杰出人物(主要是地主阶级及其幕僚),还是人口,都大体相当,这是蜀吴联盟得以与曹魏对抗的政治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作用“三国鼎立”是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走向西晋,即从**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盛唐的顶峰,奠定了第一级稳固的阶梯(两晋及南北朝则可视为第二级、第**历史阶梯)。
其一,“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历史从**走向统一。东汉末年,封建军阀割据一方,全国处于**混乱的状态。
经过多年的征战兼并,曹魏逐渐实现了北方的统一。至208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来又统一了关陇地区。曹操统一北方,避免了群雄割据。
他曾自负地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确,曹操统一北方,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孙策打败扬州的割据势力,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孙权代继孙策后,继续经营江南,在江淮扩张势力,夺荆州,占岭南,招抚广、交,统一了江南。刘备进军西蜀,占益州,夺汉中,南抚吴越,西和诸夷,统一了巴蜀地区。
“三国鼎立”,使全国由**割据逐步向统一发展。后来,西晋继承了曹魏的衣钵,通过两次大兼并战争,灭蜀平吴,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因此,“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历史的倒退。
其二,“三国鼎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孙刘联盟与曹魏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诸葛亮五出歧山,战斗范围很小。
此外,交战范围仅局限于彼此交界之处,于广大地区损益不大。相对稳定的环境,为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三,“三国鼎立”有助于激发三国间的竞争意识,促使各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曹操依靠豪强大族统一北方后,力矫汉末弊政,推行打击豪强大族的政策,以抑制大族势力的发展,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他颁布“唯才是举”令,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被吸收入曹魏政权,有利于革新吏治,使政治比较清明。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曹魏实行军屯、民屯,取得了积极效果:在许昌附近募民屯田,一年得谷百万斛;邓艾在淮河流域屯田,每年得谷五百万斛。地方官大力招徕流民,使其重返生产一线。
这些政策,对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促进农业生产,还修建了许多水利灌溉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对促进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针对“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士人每专权自恣”,诸葛亮采取了信赏必罚的法治手段,打击控制专权自恣的益州地主,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南抚夷越,西和诸戎,成功地安定了西南少数民族,并使其成为蜀汉的重要力量之一。为了保障成都平原的灌溉,诸葛亮派一千二百丁护理都江堰。
蜀设司金中郎将、司盐校尉等官职,加强管理盐、铁、织锦等手工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为了增加劳动力,东吴强迫山越人离开山区,迁到平原,“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又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管理民屯生产。为了增加军粮,实行军屯,还设司盐校尉、司盐都尉,管理盐业生产;另设典船校尉、典船都尉,管理造船。
东吴的冶铸业、盐业、丝织业、造船业都很发达。综上所述,“三国鼎立”是三国各方势力面对东汉末期的烂摊子奋发有为,重新收拾旧山河,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在汉、唐盛世之间,起到承先启后的积极作用。
2楼:嘉兴粽子
曹操统一北方后,主要的割据势力还有长江下
游的孙权,长江中游的刘表(及刘备),长江上游(益州)的刘璋。曹操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全国。其时刘表病死。
刘表少子刘琮继父职,背离刘备降曹。当时,刘备处境极其困难,他败退到樊口,兵力只有1万多。曹军,包括新收降的荆州水军,总数达二十多万。
刘备派诸葛亮东下柴桑,面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孙权在曹兵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决定抵抗,派周瑜率三万人,沿江西进,联合刘备抗曹。周瑜指挥军队,初战赤壁,就打败曹军先头部队。
曹军从赤壁(长江南岸)退到北岸乌林。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曹军有明显弱点:
北兵多不惯水战,且不服水土,发生疾病;曹操本人又骄傲大意。周瑜利用曹军弱点,派大将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为防止波浪起伏而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等待黄盖来降。
时初冬,东南风骤起。黄盖率十艘大船,上面装满干柴、浸透油脂,外用布幔盖好,后边拴上灵便的小船,顺风直扑曹军水寨。黄盖和吴军跳上小船,配合后边跟进的吴军进攻。
刹那间,风大火猛,不但曹军水寨变成火海,就是岸上的陆寨也被烧着。结果,曹军惨败。曹操率少数败军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兼并孙、刘两家。
孙权继续据有江东,势力有所发展。刘备也乘机占有了荆州(今湖北、湖南)大部地区,并进而夺取了刘璋的益州(今四川)。从而形成了曹、孙、刘三足鼎立的局面。
概述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职能及作用
1楼 匿名用户 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秦代开始形成制度,之后便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备。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建立起 主义的 集权制度,并创建了监察制度。 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
反洗钱工作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楼 独立说教育 要充实发挥金融机构在预防洗 钱中的作用,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必不可少。提倡要求我国金融机构必须创建和生长预防洗钱的内部控制机制。凭据美洲国家关于洗钱犯法的模式规矩,金融机构应接纳 生长 增补内部方案 政策 步伐和控制,以预防和监测洗钱犯法。 内部控制纲领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创建确...
战国时期,士阶层获得了什么发展,战国时期活跃的“士”对社会发展起了哪些作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1楼 漫阅科技 在列强纷争的形势下,各国诸侯从巩固自己政治权力的需要出发,纷纷 招贤纳士 ,养士之风形成高潮。当时的秦穆公 魏文侯 齐威王 齐宣王 梁惠王 燕昭王等国君,都曾广招天下之士 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魏国的信陵君 楚国的春申君 秦国的吕不韦等卿相,养士皆以千计。所谓 得士者昌,失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