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文里的汉字和文字意思相近吗日文中的汉字和中文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2021-03-07 18:36:18 字数 6406 阅读 1627

1楼:匿名用户

日文里的汉字和文字意思:不一定是相同的,日语中的汉字和中文的意思、读音并不完全都是一样的。

比如:勉强,日语中是学习的意思。

音读——三人(さんにん) 学生(がくせい) 図书馆(としょかん) 便利だ(べんりだ)

训读——颜(かお) 纸(かみ)

汉字的音读,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三种。

吴音——最早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南方地区(吴方言区)的发音。

汉音——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北方地区的发音。

唐音——在宋代之后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南方地区的发音。

汉字的训读,有的只有一种读法,也有的有很多种不同的读法。

山(やま) 川(かわ)

生きる(いきる) 生まれる(うまれる) 生(なま) 生やす(はやす)

直る(なおる) 直ちに(ただちに)

结う(ゆう) 结ぶ(むすぶ)

汉字的训读,一般是针对单词中单个的汉字使用的,这在日语里叫做正训,如:

空(そら) 雨(あめ) 月(つき) 花(はな)

但有时,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单词的训读,是不能按每个汉字把读音分割开来的,这叫做熟字训。如:

时雨(しぐれ) 従兄弟(いとこ) 红叶(もみじ) 流行る(はやる)

在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单词中,往往有音读,训读混合的情况。

一、前面的字用音读的读法,后面的字用训读的读法,日语叫做“重箱読み”,即重箱读。

二、前面的字用训读的读法,后面的字用音读的读法,日语叫做“汤桶読み”,即汤桶读。因为在日语里“汤(ゆ)”是训读读法,“桶(とう)”是音读读法。

之所以是有相同的文字,是因为: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字传入。经过草书等的演化成为了今天的日文。平假名就是部分汉文的草书演化而来的。

2楼:康康侃球

绝大多数都是一样的,有一些有差别需要特别注意,比如说娘是女儿,丈夫是结实,大丈夫是没关系,勉强是学习。。。

日文中的汉字和中文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楼:

有些是 有些不是

例如:日文 中文

爱人(あいじん) **

4楼:匿名用户

日语中的汉字和中文的意思、读音并不完全都是一样的。

汉字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是模仿汉语的读音,训读是用日本固有语言来念,借用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如:

音读——三人(さんにん) 学生(がくせい) 図书馆(としょかん) 便利だ(べんりだ)

训读——颜(かお) 纸(かみ)

汉字的音读,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三种。

吴音——最早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南方地区(吴方言区)的发音。

汉音——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北方地区的发音。

唐音——在宋代之后传入日本,模仿中国南方地区的发音。

汉字的训读,有的只有一种读法,也有的有很多种不同的读法。

山(やま) 川(かわ)

生きる(いきる) 生まれる(うまれる) 生(なま) 生やす(はやす)

直る(なおる) 直ちに(ただちに)

结う(ゆう) 结ぶ(むすぶ)

汉字的训读,一般是针对单词中单个的汉字使用的,这在日语里叫做正训,如:

空(そら) 雨(あめ) 月(つき) 花(はな)

但有时,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单词的训读,是不能按每个汉字把读音分割开来的,这叫做熟字训。如:

时雨(しぐれ) 従兄弟(いとこ) 红叶(もみじ) 流行る(はやる)

在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单词中,往往有音读,训读混合的情况。

一、前面的字用音读的读法,后面的字用训读的读法,日语叫做“重箱読み”,即重箱读。

二、前面的字用训读的读法,后面的字用音读的读法,日语叫做“汤桶読み”,即汤桶读。因为在日语里“汤(ゆ)”是训读读法,“桶(とう)”是音读读法。

5楼:乙木行文

很多意思都不一样.

比如说:毎度乗车有难う

其实是谢谢乘坐的意思

也有一样意思的.

比如说,诞生日 就是生日的意思.

6楼:

有的完全一样,有的完全不一样。

比如下面这些汉语在日语就写成引号内的样子了。

信“手纸” 报纸 “新闻” 桌子“机”

7楼:匿名用户

大部分好像都不一样

比如勉强,在日语是学习的意思

还有面白,是有趣的意思

8楼:桐花落

有写法一样的,但意思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日文里也有的词是中文里没有的

9楼:静等风信子

一般差不多!和古文更象些

10楼:匿名用户

不是完全一样

有的意思还差的特别远

11楼:匿名用户

不是啊只能说大部分是一样的 但是还有少些不是的 完全不一样的

12楼:鴉

日语的当用汉字和汉字不完全一样.

日文里的汉字和中文里的汉字的意思是一样吗?

13楼:匿名用户

历史究竟汉字甚么时候传到日本没有定论,不过一般认为,汉字是于公元5世纪随着一些佛教僧侣将从印度经中国和朝鲜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这些经书的汉字当初是模仿佛经和僧侣的发音来读的。汉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语独有的助词,让日语 日文汉字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

後来发展出一套源自《万叶集》、称为万叶假名的表音系统,万叶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汉字,纯粹假借它们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以草书书写的万叶假名後来演变成今日的平假名。当时不被允许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这套平假名来书写日文。

平安时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学都是以平假名来书写的。片假名也是从差不多的方式发展的:寺庙里面的学生把汉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来成为片假名,用来标注汉字的发音,还有汉文里的日语助词。

随著日文书写系统得以成熟和发展,如今汉字用于大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而平假名则用来书写动词词尾(送假名)、纯日语词汇、或者表记汉字难写的词汇。平假名也用于标记日文汉字的读音(振假名)、和书写给汉字水平不够的人为对象的读物,如小孩、日语学习者的书籍。

片假名则由于它的方形结构,用于象声词和外来语。片假名用来书写外来语的习惯来的比较晚,外来语原先是用汉字书写表意的,如「烟草」代表“tabako”。不过现在反过来有许多外来语词汇正在代替一般词汇。

有语言学家估计现今常用日语有3分之1是外来语及和制英语。

发音日文汉字的读法分音读、训读两类。大部分日文里的汉字都有音、训二读。

音读指源自汉字的读音,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另可细分为吴音、汉音、唐音3类。公元5至6世纪,汉字由从印度经中国和朝鲜的经书传入日本。

训读是与中文读音无关联的汉字读法,是为了标示原来存在的日文词汇而加上联系的汉字,可说是为了解决原本日文词汇有音无字的现象。有指中国的部分方言和韩文也会有训读的现象。

日文部分词汇也有音、训二读,并有不同意思。例如「仮名」(假名)一词,音读为“カメイ”(kamei),意思为假的名字。训读读作“カナ”(kana)的话则指用来书写日文字的平假名、片假名的总称。

为了表示汉字的发音,书写日文时可以在汉字旁添上假名,表示汉字的读法。这种近似中文注音或拼音的标记,在日文叫做「读假名」(読みがな,yomigana)或「振假名」(ふりがな,furigana),常见于幼儿书籍、日语学习者书籍中,或用来表示不常用汉字或日本人姓名的发音。

写法日语汉字的写法大部分与繁体汉字(或正体汉字)相同,但是也有字形相异的汉字写法不同,书写时得多加注意。特别是日语中自行简化的汉字。比如日语中的“角”“泽”。

“天”在日语中是上一横长,下一横短,等等。

国字(和制汉字)

日文汉字多数直接借自中文汉字,但亦有百馀个汉字系由日人利用六书自创[1],这些汉字称为「国字」或「和制汉字」。

国训部分日文汉字的意思和原来中文汉字的解释有所出入。这些汉字被称为「国训」:

冲 oki (岸边,取其「水中」之会意)

椿 tsubaki (树木品种)

字体部分汉字有「旧字体」和「新字体」之分,类似中文的繁体字和简体字:

新字体:国,旧字体:国,音读:kuni

新字体:号,旧字体:号,音读:gō

新字体:変,旧字体:变,音读:hen, ka(waru)

旧字体在二次大战之前使用,1946年由文部省引入新字体。

日本新字体基本上是通过去掉笔画的方式,但也有例外。常见的如

新字体:歩,旧字体:步,音读:ho,bo

新字体:宾,旧字体:宾,音读:hin

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以上两字都含有[少]字缺一点而成的[]字(unicode码位:u+23942),新字体就干脆写成[少],消灭了一个不常用的偏旁。

还有些新字体成为了近义字或同音字取代(按:此处指日语中,不以中文为基准思考),如

新字体:欠,旧字体:缺,音读:ketsu (中文[缺][欠]不同字。)

新字体:缶,旧字体:罐,音读:kan (中文[缶][罐]不同字。)

新字体:死,旧字体:尸,音读:shi (中文[尸][死]不同字。[尸体]新字体写作[死体]。)

新字体:部,旧字体:篰,熟字训读:篰屋heya——部屋heya

有些新字体甚至以一个毫无关联的字来代替。如

新字体:芸,旧字体:艺,音读:

gē ([芸]音读为un,训读[芸る]本来读作kusagi ru,和[耗る]同义,是[草(kusa)]和[切る](ki ru)的合成词,除草的意思。新字形里这两种读法都废除了。)

日常使用汉字

日本**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规定了1850个“当用汉字”。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记,或是用同音、同义字代替。

于是产生以下情况:

残骸→残がい

附近→付近

溺死→水死

由于社会人普通认为「当用汉字」对于社会影响实在太大,于是1981年10月1日日本**又颁订1945个「常用汉字」,新增少量汉字。并以「目安」为准(即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不再有强制力)。

日本的文字简化改革,最初实际上是脱汉运动,甚至有文字拼音化的计划。这与汉语拼音或韩文汉字处境相同。

教育汉字

出现在「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的附录,俗称「教育汉字」。 经过1968年1977年1989年的追加与改订,现在共计1006字,从小一到小六,各个学年的分配为80字160字200字200字185字181字。

日文里的汉字意思和中文里的汉字意思一样吗?

14楼:匿名用户

日文里的汉字

意思和中文里的汉字意思不完全一样。

一、意义完全相同的汉语汉字和日语汉字

虽然汉字到日本之后经过数次演变,但仍与汉字保持相同含义的汉字还是居大多数,如:机械/机械、自动/自动、夜间/夜间、工场/工场、排气/排気、空气/空気、目的/目的、道路/道路、作文/作文、会话/会话、练习/练习、生命/生命,等等不胜枚举。

二、字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

日语的「油断」这个词,我们一看见它会觉得不可思议,油怎么会断呢,其实它是“马虎、大意”的意思;

「喧哗」这个词它本来就是汉语的“喧哗”这两个字,可意思上却超出了汉语“喧哗”的程度,日语意思是“吵架” ;

「真剣」这个词,也不是我们所猜测的“真的剑”,而是“认真、一丝不苟”。

三、字同,而日语和汉语的部分意思吻合, 或是日语汉字意义广,或是汉语汉字意义广

「反対」这个词,国语字典的解释是「対立関系にあること、逆らうこと」,即“反对、相反”两层意思,而新华字典的解释则只有 “反对”一个意思,「道の反対侧」翻译过来是“道路的对面”;

「保持」这个词,「动くからちょっと保持して下さい」翻译过来是“不稳, 请扶着点”这就是说,日语的「保持」仍然有两层意思,即「保持、持续拿着」;

「无理」这个日语单词在国语字典上有四种解释,其一是“无理、不讲道理” 「无理なお愿い」翻译过来是“无理要求”,其二是“不合适,勉强” 「その仕事は私には无理だ」翻译过来是“那个工作我做不了”,其三是“硬干、强干、过度、过分”,其四是“强迫、强逼” 「无理に行かせる」翻译过来是“强迫着去”。

四、字相同而需把日语汉字的先后顺序掉过来理解

「定常」这个日语单词,「定常なやり方で処理する」,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先将「定常」理解为“常定”,然后再更改一下措词则翻译为“按常规方法来处理”;

「许容」这个日语单词,「许容范囲を超えた」翻译过来是“超出了容许的范围”;

「段阶」这个日语单词,「新しい段阶に高めた」,翻译过来是“提高到了新阶段”;

「性根」这个日语单词,「情热を入れ换える」,翻译过来是“洗心革面”;

「利得」这个日语单词,「利得に走る」,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先将「利得」理解为“得利”,然后再更改下措词则翻译为“重于赢利”。

19日文里的汉字和中文里的汉字的意思是一样吗

1楼 匿名用户 历史究竟汉字甚么时候传到日本没有定论,不过一般认为,汉字是于公元5世纪随着一些佛教僧侣将从印度经中国和朝鲜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这些经书的汉字当初是模仿佛经和僧侣的发音来读的。汉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语独有的助词,让日语 日文汉字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 後来...

汉字翻译成日本文字,日文名字是怎么翻译成中文的, 有规定的吗

1楼 乐魂哥 日语五十音图由来 2008 06 1610 42 五十音图平假名的由来 段 段 段 段 段 行 安 以 宇 衣 于 行 加 几 久 计 己 行 左 之 寸 世 曾 行 太 知 川 天 止 行 奈 仁 奴 祢 乃 行 波 比 布 部的省略形 保 行 末 美 武 女 毛 行 也 由 与 行...

19日文汉字“草”是什么意思,日本 草 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本意是指小草。由于日文的笑字发音开头为w 故在网络上经常用w代表笑字。而w看上去很像一团草 故也用草表示笑声。 2楼 圣樱之舞 草的本意就是青草,在日本网络用语中代表被搞笑的那种发笑,我的理解是可能草 的读音和笑的拟声词 很像所以用草代表的笑 3楼 草的话如果是单独一个字的话就是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