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渊雨清絮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启航,2月3日集结于太仓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
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灵应之记》石碑。两碑都记下了他们六次出航的历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虎门出洋。
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苏门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死时仅62岁 .
他的家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腊、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2楼:匿名用户
1、由于国库耗费巨大,加上郑和已死,后来封存船只,颁布禁海。
2、郑和是虔诚的穆斯林,最后死在了印度(享年62岁)。
郑和推动了中国远洋事业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宣扬了国威,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队,为当时中国的国际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和下西洋所导致的结果
3楼:哈哈欠为你违逆
(2012·鄂州)“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这段话描绘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2018·孝感)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及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
指南针。
(20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采取的措施是派郑和出使西洋。
(2015·孝感)“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2015·**)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4楼:匿名用户
郑和下西洋目的及意义
郑和率大队船舰,众多人员,花费钜大,在28年间,不为战事,连续下西洋七次。这样大规模之远洋船事,在中国史上只有一次,在世界史上也绝无仅有。不可能认为是偶发事件,而必有极强烈的动机,及坚定的目的。
所以向来为研究郑和历史者所重视,而常被提及**。与其它两个大问题 — 郑和宝船有多大? 与郑和船队到过那些国家(或城池)?
共为鼎立三足或三大悬案。在本篇里,我们先谈其动机及目的,以后再谈其它二问题。
下西洋之动机及目的,可能有多种多方面,而各方面也可能有轻重之别。已经被提出之要项,大略可分为皇位继承,政治,外交,**及文化五方面。下文依次**各方面之可能性及其相对重要性。
(一)皇位继承方面
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最后攻下国都南京,火烧皇宫,但过后没有找到其侄建文帝的遗体。朱棣虽马上自号永乐帝,但对于此事及建文帝遗臣跳散各地,可能仍有挂怀。明朝历史文献里,留有一些建文帝可能没有被烧死,而逃亡海外之传言,甚至有说出家于二十年后,返北京之故事。
所以,有人认为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之一主因为追寻建文帝。此种说法不可能成立,因为郑和每次出使海外都是那么浩浩荡荡,建文帝若亡命海外,当闻风而躲藏起来,大规模下西洋寻建文帝绝非有效之方法。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已不相信此说。
但历史**常常为了戏剧化,尚强调此可能。
(二)政治方面
永乐帝在位24年间,中国西北部的蒙古旧部继续对明朝产生危机,永乐帝还亲征几次,并在最后一次征途中去世。所以,有人认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是为安定海外,使永乐没有后顾之忧,已利明朝专注防御北方之乱。
但此说不可能成立,因为当时海外诸国武力都不强,没有攻侵明朝海域之可能。
另有一说是,下西洋是为控制遗存在中南亚及印度北境之蒙古汗国。这也不可能,因在永乐年初,此国之可汗死亡,对明朝已没有威胁。
郑和七次下西洋,碰到三次战役,其一为帮助某一小国政权转换,一为某国想偷袭郑和船队,一为海盗集团,三者都是小战役(下篇会再详述)。有人依此视为郑和下西洋有当「国际警察」之作用。但这些只是顺途发生事件,不可能是主要动机或目的。
郑和碑文有言「及海外邦、番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由是海清宁,番人仰赖者」,可证实此言。
(三)外交方面
西洋各国对于郑和庞大百艘巨舶及数万兵士,浩浩荡荡迫临其海域,当然会有小巫见大巫,战战竞竞之感。所以「扬威跃武」做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之主要目的之一是很可了解的,并被绝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
但若只为海外展示国力,对明成祖有何大利益呢?何需花费那么大的经费及军力呢?故「扬威跃武」不可能是永乐帝的「终极」目的。
因为下西洋七次中,郑和没有占领任何一个国家或城池。故近二十年来,常常有人倡言: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
但这是表面、肤浅、「自吹自擂」,「自己往脸上贴金」之说而已。想想西洋小国会认为这是「和平」之举吗?
其实,郑和的宝船每次都载了许多宝物,送给每一个访国之国王,做为「礼物」。并且许多国家也都派使者或皇帝本人,乘郑和宝船并带了其国之特产珍奇,返回明都进贡。这些外国使者来中国后,过些时尚要郑和船送他们返国,并带回更多的「礼物」。
所以永乐年间,海外朝贡国家由洪武帝年间之几国,增至30余国。永乐死后,下西洋事停止
六、七年,以前朝贡国就不来了。宣帝初年,希望有外国来朝贡,才有第七次之行。
再者,这共28年间七下西洋,等于平均每四年一次,一次出使往返要两年,故约有一半年月,郑和船队络绎不绝之中国至西洋之间。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呢?
综观之,明初永乐之「外交」实是现代「金钱外交」之历史先例而已。
(四)**方面
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钱币等等,都极喜爱,永乐年间确也利用郑和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所以下西洋当然有某程度中外两方**作用。
但若**是主要目的,何需建造宝船
二、三百艘及每次派
二、三万人(官兵)?古今所有商船都设法用最少的船员,空出最大的船上空间做为载物之用,以增加其利润。郑和船队与一船商船队是背道而驰的。
故学界所习用「朝贡**」为郑和下西洋动机之说,是把「**」重要性过于夸大了。
(五)文化方面
原为中国东南沿海区的妈祖海神,保佑船事之信仰对郑和下西洋人员是很重要的。因为访问西洋各国有七次之多,妈祖信仰也借助此航行,传播到南洋诸国。这是下西洋文化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也是影响至今的。
但这些相互海事与宗教信仰之发展,是下西洋之成果而非其动机。
本人综合分析之结论,认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之最根本目的,是希望海外各国来中国朝庭称臣朝贡,以显示他是众望所归,真正「天命之子」而非篡位之帝。这种作为方式则是花国家大钱,买通其私人威望的「金钱外交」而已。所以永乐派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及目的是满足**帝王私欲,跟所谓国际间「和平之旅」无关。
5楼:匿名用户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家族背景:原本姓马名和,云南昆阳(今晋宁)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剌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
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
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1。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马三宝33岁时,因战功御赐郑姓,改名为和。
郑和以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候3,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
15世纪初朝鲜所制的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显示郑和时代明朝及其藩属国的世界观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目的,结果,意义等)
6楼:匿名用户
下西洋时间: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
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剌、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 明成祖朱棣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
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减少老百姓负担。
发展海外**,传播中华文明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许多**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这种**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的政治目的。
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
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
这种**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
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这种**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的。
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
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活动有政治行为的**,也存在经济行为的**。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
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下西洋的结果:完成了预期目标
下西洋的意义: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郑和下西洋的利弊,分开写
1楼 哭浪 弊 1耗费国家钱财2耗费国家兵力 海盗不是吃素的 3使统治者骄傲,为闭关锁国埋下了祸根 利1促进我国外交2促进我国与他国文化交流3传播了我国的威严4促进我国与他国经济交流 2楼 溪涓 是利大于弊 凡事都会有它的正面与负面 但主要的是我们都看到了它有利的一面 使中国几千年封闭的文化有了新见...
郑和下西洋怎样扩句,郑和出使西洋 扩句 (至少扩三处)
1楼 匿名用户 扩句就是添加必要的修饰语,让人物的形象和事件的起因或意义等更加饱满。 郑和下西洋。 原句 勇敢的郑和率领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下西洋。 简单扩句 勇敢的郑和率领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 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简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急】
1楼 匿名用户 1405年7月11日 明永乐三年 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 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 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 明宣德8年 ,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