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栾梓维锐书
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
2楼:匿名用户
重庆是一个历史名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以江州(今重庆)为府,后几易其名(改渝州、恭州),为历朝重镇。南宋时,赵敦封恭州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于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929年重庆正式设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西迁重庆,并于同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
1940年定为陪都。1949年重庆解放后,为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驻地,属西南行政委员会管辖。1953年3月改为**直辖市。
1954年7月西南大区撤销,生态市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永川地区与
3楼:匿名用户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中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朝为渝,北宋改为恭州。
孝宗淳朝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淳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4楼:匿名用户
重庆有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是古巴国的国都。在历史上,它的名称变化甚多,有过江州、巴州、楚州等名称。隋初改为渝州,取意于古渝水(嘉陵江),重庆位于嘉陵江之滨,故名渝州,所以重庆至今仍简称为“渝”。
北宋徽宗时改名恭州。南宋孝宗时,其第三子恭王赵悍封于恭州,后来孝宗禅位,恭王继位为帝,是为光宗。光宗即位时,照例要将封地升州为府,遂取名为重庆府。
从此以后,重庆一名沿用至今,今则为直辖市名称。
重庆的来历
5楼:beling不琳
对于“重庆”名称的由来,现有三种解释:
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而名。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这是“二庆”,故以双重喜庆,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
因祖(母)父(亲)二人均临光宗登基庆典而名。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即被命曰“重庆府”
。是合取比邻两地的地名为名。另据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载:
“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间,故曰“重庆”。
拓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
16万,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有中国火锅之都、中国会展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之称。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重庆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还有中国(重庆)自由**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6楼:北境陌上子
“重庆”地名的来历: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夔州路(治奉节)管辖,短暂属西川路和峡西路,两宋大部分时间属于夔州路管辖。
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7楼:周进才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
1357年,明玉珍西征,四月攻占重庆,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至正二十一年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
历时9年,1371年被大明政权所灭。
8楼:匿名用户
重庆得名,始于南宋。
公元1189年,偏居江南,苟且偷生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某一天突然心灰意冷,决定提前让位,宗室赵惇戏剧性的被选中。
唐宋时期,皇家宗室一般都会象征性的“遥领”一块封地作为“食邑”,但也仅是一种荣誉加衔,并不具有实际管辖权。南宋,由于中国北方早被金人占领,宗室“食邑”多选择“川峡四路(即四川)”辖区内某个地方二级政区城市。地方一级政区城市通常为“路(省)”行政中心所在地,直接隶属朝廷。
宋代的“州”分为“都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六等,重庆当时叫恭州,是地方二级政区中最末等的“军事州”,曾是宗室赵惇“食邑”的象征性封地。
赵惇刚升恭王,接着就被选秀做了皇帝(即宋光宗),自然高兴得忘乎所以,遂将“恭”改名“重庆”,意欲“双重喜庆”之意。按照礼制惯例,赵惇曾经“食邑”的象征性封地,跟着鸡犬**成为“潜藩”之地而改称“府”(即重庆府),以示尊号。不过,因“恭州改重庆府”属“最末等军事州奢府名”,有尊号而无尊位之实,所以仍标旧制,重庆府原有属县并未因改府而升其地望为次赤、次畿,重庆及属县依然隶属奉节“夔州路”管辖。
本以为,这是一个“双重喜庆”,结果却是一场国家悲剧!
这个赵惇,不仅不忠不孝,历史口碑极差,更悲剧的,还是个精神病。史书载,此人“性好猜忌”,只做了2年皇帝就疯了,成为天下笑柄。宋绍熙五年,其父宋孝宗病死之时,他竟然也不去服丧,这在古代可谓是大逆不道的恶行!
天下人都在看赵家的笑话,导致国家局势不稳。赵家宗室赵汝愚、赵彦逾等人被迫秘密联络,发动宫廷政变,废除了赵惇皇位,由他儿子赵扩即位,即宋宁宗,改年号庆元(1195年)。不久,这短命皇帝赵惇就一命呜呼了。
“重庆”在宋代就成了一个笑话!
不过悲剧还没完,赵惇这个即位的儿子宋宁宗,又是一个智障,史书载,宋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宋朝江山,一直被外族韩侂胄、史弥远2个权臣操控。
国家就这样被玩过来玩过去,宋朝赵家最终灭亡已是历史必然!所以说,重“庆”其实是国家和个人的一场重“悲”。
9楼:匿名用户
山即是城,城即是山.
清末名臣张之洞曾这样吟咏重庆:“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重庆市区在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嘉陵江和长江流经的河谷、台地、丘陵地带。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因此叫别称山城,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山城。以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为例,它是典型的低丘、台地地貌,整个半岛就是一个突起的山脊,朝天门沙嘴海拔168米,解放碑地区平均海拔249米,枇杷山海拔340米,鹅岭海拔约400米,而这些落差都是在9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岛上,你可以想象城市的高楼大厦是怎样的起伏,道路是怎样的徊转,山城是多么的有特色了。
”山城是重庆的别称,其实山城是一种建城形态,因为重庆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城,所以山城在某些时候便特指重庆。国内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山城”,如重庆辖区内的涪陵、万州,山东青岛老城区等等,都是建在山上的城区。
说到城市别称,国内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别称,如 昆明:春城
武汉:江城
青岛:岛城
济南:泉城
拉萨:日光城
等等,城市的别称一般都是根据城市的特点来的。
10楼:匿名用户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中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朝为渝,北宋改为恭州。
孝宗淳朝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淳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11楼:匿名用户
重庆地名的由来和建置沿革
·陈国生·
重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嘉陵江蜿蜒其间。今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将万县、黔江、涪陵两市一地所辖行政区划入重庆市,设立重庆自辖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
重庆从周初巴国定都江州到现在已有3000年历史。如果从禹娶涂山的传说算起,更在4000年以上。但“重庆”作为地名出现在史籍上却比较晚,已发现的记载“重庆”这一地名的正史文献时间,最早的是《宋史》“光宗本纪”和“地理志”。
关于重庆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宋制:
在继位后均升为府等)而名。重庆在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六(1189)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为帝,于是取双重庆贺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是为“重庆”得名之始。二是合取两地的地名为名,因重庆位于绍庆与顺庆之间,即取双“庆”之意为府名。
至于重庆简称“渝”,则因重庆曾三度为渝州州治(隋开皇元年至隋大业三年,唐武德元年至唐天宝元年,唐乾元元年至宋崇宁元年)而得名。
在殷州时期,重庆属以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直到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大将张仪灭了巴国,重庆地区才统一到秦国版图之中。秦****在原巴地设置巴郡。
汉承秦制,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又在全国设置了检察地方的13个“刺史部”。这13部虽系检察区域,但却成为后世地方政区州、郡、县**制的监觞。重庆地区属益州刺史部。
隋统一全国以后,实行郡、县二级制,在重庆地区共设7郡20县。到唐太宗时又划分全国为10道,分道监理地方事物,今重庆地区分属剑南道、山西道和江南道。除“道”这种检察系统以外,全国实行郡(州)县二制,重庆地区在唐中期大致设置13郡(州)48县。
宋代在重庆地区的行政区划事实上基本依照唐制,但在名义上和层次上有不少变化,例如改唐时“道”为“路”,由于“一路之事,无所不包”(《文献通考·官制考》),故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域,一改隋以来的州县二级制为路州县二级制。
元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全国共设置了10行省,重庆地区属四川行省。在省以下辖路、府、州、县,废除宋代军监制度。今重庆地区共设置2路1录事司2府9州21县3长官司1安抚司和2军民府。
民代不称“行省”,而称“布政使司”,其下仍设府州县**制。今重庆地区属四川布政使司,分置重庆府、夔州府,下设3州25县。清代又改布政使司为省,今重庆地区属四川省,到清末重庆地区共设2府2直隶州1直隶厅及2州1厅24县。
**三年在重庆地区设东川道,共辖36县,其中达县、宣汉、渠县、开江、万源、大竹等县不在今重庆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机关西迁重庆,1939年定重庆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今重庆地区直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驻重庆市)的川东行署区(驻北碚),包括壁山、万县、涪陵、酉阳4专区全部及大竹专区的粱山、垫江二县,其实重庆仍为**直辖市。
1954年虽改重庆为四川省的地级市,但直到1958年重庆还是计划单列市。1983年***再次决定将重庆市列入全国首批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辟为外贸口岸。
重庆北碚称碚城的由来是什么,重庆北碚称碚城的由来?
1楼 兰竹儿 北碚,也称碚城。位于重庆西北部,因为嘉陵江北岸有巨石伸入江中。北碚背靠缙云山,前临嘉陵 江,青山绿水环抱,风景秀丽,人文丰富,是重庆的后花园以及主要的文化区之一。 《巴县志》 北碚自古为巴县辖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巴县的一个小乡村。清康熙年间设巴县白碚镇 江中礁石为白色,故名 ,...
国庆节的由来故事,国庆节的由来故事100字
1楼 肆意 1949年10月2日, 人民 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前赴后继 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
重庆渝北西区未来怎么样,重庆渝北未来发展
1楼 时间被盗 需要根据当地的 政策,以及对该地区的开发来 。以及公司 住宅 交通都要考虑 2楼 匿名用户 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 3楼 匿名用户 未来还可以,但是还需要黑多年 重庆渝北未来发展 4楼 匿名用户 向北,是重庆城市发展的方向。从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的建立,到 明确在渝开发 两江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