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孙老板
意思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出处】《论语·述而》——战国·孔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扩展资料1、《论语·述而》创作背景
《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2、《论语·述而》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楼:火柴点不燃大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学习他们身上的善,并以他们身上的不善为鉴改正自己的不善。”
【评析】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语句,以前我只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向胜过我的人学习”,也就是“以比我能干的人为师”。看了这段话才知道,原来孔子的意思是:“我们不但能以比我们能干的人为师,还能以不如我们的人为师。
”觉得深受启发。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是提醒我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缺乏好老师,而是缺少发现好老师的能力。”我们不但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东西,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还可以从大自然中学到东西,中国的许多武术是通过模仿动物而形成的,现代仿生学也是人类向大自然学习形成的一个新的专门学科。
随着中国社会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之后,花大把的钱为孩子寻找老师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这种时尚反映的是一种对学习的无知。如果是学习一些专门的技艺,为孩子聘请好的知名的老师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教授孩子普通的文化知识,也去高薪聘请老师,其实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那会误导孩子,以为孩子的学习好坏主要在于是否有好的老师,而不在于孩子自己的努力。其实古往今来,许多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学成才。这些自学成才的人并不是真正没有老师,而只是学无定师,也就是没有固定的老师,他们师法自然,以别人为师、以古人为师、以书本为师、以实践为师、以一切可学之人之事为师。
3楼:灭绝师太
选自《论语·述而》
作者孔子
4楼:匿名用户
这句话的作者是孔子 ,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楼:龌鹾男人
我真晕。。
连这话都不知道是谁的?
小学墙上的宣传画你没看?
我回答你:孔子!!!!!!!!!!
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啊!
6楼:飘飘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楼:紫色‰生鱼片
俺是文盲,但是偶知道这是孔子说的
8楼:命运与梦
孔子站在“好学”的标准下,对“君、父、师”为代表的前人遗产,应该的态度,并强调选择的时候是根据当下现实为标准,不是根据个人喜好、师承等因素
详解:何谓三人?为何不是
五、十人?二人呢?这些问题,大概从来没人能回答与正视过。
其实,所谓三人,指的是“君、父、师”,三类最值得尊重的人,“三人行”,与“君、父、师”同行。人,要取法其上,难道和几个大淫贼同行,还“必有我师焉”?那是同性而不是同行。
如果按上面及通常解释,三人都是植物人,那你和三植物人同行,如何“必有我师焉”?植物人依然是人,那么其善者人如何从?其不善者又如何改?
这不是抬杠,而是原来的解释太愚蠢可笑。
“必有我师焉”,“必”,倘若;“有”,具有“;“师”,师法;“焉”,于此。孔子更注重在现实的当下印证,而对“君、父、师”,孔子并不一味肯定,觉得一定要有可师法的地方,而是更强调,如果没有其他标准,是不能确认其善与不善。这个标准,只可能是当下的现实。
“君、父、师”,无论有什么理论和看法,都不可能脱离当下的现实成为永恒的准则,这样才存在后面“择”的可能。
与“君、父、师”同行,倘若有可以师法的地方,孔子给出如下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选取,以当下的现实为标准选取,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师承、派别去选取;“善”,完善;“从”,通“纵”,广泛;“从之”,使之从,使善者广泛,将完善的在当下现实更广泛的范围中应用、检验;“改之”,使之改;将不善者在当下现实中不断修改完善。“改”,除了修改,还有强调“重新、再”的意思,这种修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断进行直到完善。
前两章说了“好学”对内圣外王的意义,本章更指出,站在“好学”的标准下,对“君、父、师”为代表的前人遗产,应该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脱离这个前提,所谓师法,不过是尸法而已。而孔子、论语,永远活在鲜活的现实之中。
白话直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用成语概括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成语
1楼 匿名用户 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用成语概括一下是 三人之行 必有我师 。讲的是 即使在很少的几个人中 也有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后人用 三人之行 必有我师 来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
求问这张剑三同人图的作者是谁,这张剑三同人图的作者是谁?
1楼 疯丫头 表示我不知道 2楼 西山居游戏 你好,图没了。 作者的话看看微博同人娘 的里面有没有类似的吧。 3楼 淡紫风穴 你上网查一下 叫 伊吹五月 ,唯美的古风图。 采纳哦 这张剑三同人图的作者是谁? 4楼 西山居游戏 大侠您好 署名 cc 如帮助到您,还望采纳 5楼 十九夜偵探 有点像cc的...
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不说两人,五人?偏偏是三人
1楼 三 在古汉语中是虚数而非确数,并非 三个 之义 行 也并非 行走 之义。 2楼 匿名用户 古文中, 三 和它的倍数代表多数,不是实指。如,三头六臂,九霄云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些数目都代表多数。 3楼 安迪布兰顿大人 古代习惯用 三 表示 多 ,所以 三人 就是 多人 ,并不是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