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三”在古汉语中是虚数而非确数,并非“三个”之义;“行”也并非“行走”之义。
2楼:匿名用户
古文中,“三”和它的倍数代表多数,不是实指。如,三头六臂,九霄云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些数目都代表多数。
3楼:安迪布兰顿大人
古代习惯用“三”表示“多”,所以“三人”就是“多人”,并不是确数。
4楼:三国小诸葛
三和九在古汉语中都表示是虚数,指很多,而非确数,并非“三个”之义;如有时“走”也并非行走之意,而是“跑”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自己的慢慢总结!!
5楼:
三不是确数 指的是多人的意思
6楼:匿名用户
那你为什么偏偏问这个问题,不问别的,问孔子去吧!
7楼:匿名用户
三”在古汉语中是虚数,指很多,而非确数,并非“三个”之义;
8楼:小白温暖
在文言文中,三不是具体数字,只是泛指“多”而已。
9楼:峰晔
对,古时候三并不是三个,而是几个。
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不是“二人行必有我师”?
10楼:
三个人在一起就比较有稳定性,就好像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一样,两个人比高低需要一个参考点,就是第三个人了,有了这个支点后双方才能在交往时保持心理的平衡!所以孔子只说三人行而不说二人行,因为二人很难成群!
具体还得问问孔老夫子了,呵呵。。。
11楼:鲮鱼罐头
无“三”不成“几”
量词,几个人的意思
12楼:匿名用户
我记得是一个典故,是说孔子成名之后,在旅行的路上碰到一个木匠(忘记了),他发现这个木匠木工技术很好,然后他们一起走,又碰到一个铁匠(也忘记了职业,囧!)他发现这个铁匠技术也蛮好,所以就认为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而他们都可以当自己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应该是在《子曰》里面的吧。
13楼:虽左但右
三是虚词,多的意思。三人行,是几个人走在一起,不是三个人走在一起。
14楼:香馨竹薇
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是由《论语》中出来的,那典故中应该正好有三个人在一起吧,故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现在是引伸为别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
15楼:匿名用户
三是虚词,就是多的意思,不是数量词的,
16楼:匿名用户
在文言文中三是虚词,就是两个以上。
17楼:匿名用户
“三人”是指三个人(人名),至于是那三个人我不太清楚。
孔子为什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不说四人行或则两人行等呢?
18楼:匿名用户
古代汉语中,三的意思就是众多.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19楼:匿名用户
无聊的问题.我也很无聊.所以来回答.我觉得你该去问孔子.也许孔子本想写二 结果多写了一笔. 四是无法多写一笔就写出来的
20楼:匿名用户
三人成众........知道了吗?
21楼:匿名用户
事不过三 所以三是最大的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三人具体都是谁?
22楼:匿名用户
孔子带着**周游列国,路上碰到臭皮匠 ,卖臭豆腐的和 乞丐,**掩鼻而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故三人应该是: 臭皮匠 ,卖臭豆腐的和 乞丐
23楼:匿名用户
以理解为三人是指多人,也可理解为“即使有三个人在一起,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为孔子在这里有所限制,至少连同自己要有三个人。为什么不说“两人行必有我师焉”?
因为两人就没有选择,也可能其中一个人就是自己的死对头。 结论,把其中的“三”坐实求义,未尝不可。
24楼:匿名用户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注意:三人行,不可理解为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而应理解作在一起行走的多个人当中。在古时,
三、九泛指多次,是概数,不是确数。
25楼:匿名用户
3人并不是特定的3人 而是指多个人
26楼:夙婕史和暖
代表德/智/体三人。因为每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呗。
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什么不是两人或者四人?
27楼:匿名用户
这是个典故。至于三人四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
“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28楼:寻找金子的人
三只是指一个数字而已.寓意是几个人当中,定会有一人比我们强.但这个强字.并不是定指学识.可以是多方面的.因为事事都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见解吧.....
29楼:匿名用户
三,在中国古文中,
三、六、九等是指虚指
也就是用这几个数可以代表很多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人都有比自己长处的地方回答的可以吗?
30楼:单色河
二人成双,三人成行。
此处三人代指几个人。
31楼:王小谣
三指的不是确切的三,而是指多个,三人必有我师,就是周围的人肯定在某方面能够指引自己。
32楼: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而且三并不是单单只代表三个人,是许多人.
33楼:匿名用户
楼主的问题很好玩,谢谢
34楼:长孙子阳
3在古代指很多或者几个的意思.例如老子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不是老子不会数数只会数到三,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的概念中三就是最大的无穷的很多很多的意思.这样明白了吧哈.
35楼:匿名用户
三在这里就是多的意思,
36楼:匿名用户
三人指的是你,我,他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什么是三个人呢?
37楼:王者
三人指的是多个人。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原文解释】: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三,泛指多数。
【现代解释】:许多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点和缺点,他们的优点我要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要改正;如果没有要自己注意,加以防范,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都可以是我的老师。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读解】:比喻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我们应该去多向别人学习,而不是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后半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选择他们中的优点跟从着学习这些优点
38楼:村上**
您只是看到了一个层面 或者说这句话还有下半句您没有看到 下半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就是 几个在一起 如果这几个人 其中有比你高的人 比你有学问的人 自然我们要向他学习 是“必有师”这叫做“择其善者而从之”学别人的长处
如果几个人在一起 这些人的品行都不如你 甚至有些是土匪和强盗 这个“我师”从**来呢?孔子的后半句“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 我们照样把他们(不如我们的)当做老师 我们学的是他的反面 如他是一个强盗 我们不学习他强盗的一面 我们以他为鉴 学习他的反面 使自己不向坏的一面发展 他有毛病的一面 我们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这趋势 有的话改正 这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
所以几个人在一起 无论他们是否德行高于我们 都是我们的老师 都要向他们学习 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
39楼:匿名用户
“三”只是个虚数,泛指“几个”,意思就是“几个人在一起,这其中肯定会有人值得我学习。”
40楼:匿名用户
可能你也理解古时三人不指是谨三个人。
“你我他”,三人
孔子说必有我师,是因为人总有一技之长啊
三人行,可有你师的几率不高是因为你还不是特别了解“你我他”三人啊和他们了解多了总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吸取他们的优点,比如说口才好啊,会说话,爱运动,这样他们就成“你师”了
41楼:七厅13室
看典故话说孔子和颜回,曾参,冉有三人打麻将,颜回等三人觉得孔子在鲁国做过官,手里有钱,于是三人"做笼子",一起骗孔子的钱.
孔子最后输得血本无归,连裤腰带都押上了.
麻将散场后,旁人问孔子:"输赢如何?"
孔子说:"三人赢必有我输也."
山东话行和赢同音,师和输同音,传来传去,于是就传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个成语.
42楼:匿名用户
这里是泛指,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众”,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43楼:匿名用户
看你概率统计学得还不错。
没错,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可学习的地方。
用不着孔子说,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
如果主观不想去学习,那么《我师》就不存在了。
哪怕是几万人行,也是如此。
44楼:匿名用户
古文中的“三”常指多个,并非只是三个,孔子说这句话以示谦虚,为人要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
45楼:寂寞的小贝
古汉语的数字大多都是虚数不包含实际意思的,理解为泛指多就可以了
46楼:匿名用户
三在古代是虚数,代表多个的意思。。。
47楼:反鬻三鱼
3是虚数,古代的3,6,9都是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他也没有具体数到底是不是三千尺啊~
48楼:匿名用户
不一定说师就要什么比你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以我的理解,孔子本意是让我们多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学习它
49楼:匿名用户
首先三人在古语中指的是多人,“必”说明的只是一个人不管再怎么差劲还是有你所没有的东西,要知道一个人的成长由个多方面组成,没有人的经历是一模一样的
50楼:薇薇首领
按照古学上的观点一般古文中的具体数字都不是特指几人,而是多人的意思.
51楼:匿名用户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原意: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引申义:同几个人在一起,他们身上必定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52楼:匿名用户
老子关于万物起源的思想。语见《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所谓一,是指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未分的状态。由一生二,即产生天地或阴阳。天地阴阳交合而生三,然后产生万物。
这样,道便成为万物所由生的本体或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道 产生的,万物都统一于道。这只是个泛指
53楼:匿名用户
三,在中国文化里是个概述,表示不是一个人,多人的意思
54楼:匿名用户
过去,三是泛指多数的意识,三人在这里是很多人的意识,如三人成虎也是如此。
55楼:臻臻假假
不是特指几人而是指一群人
56楼:匿名用户
当时他是三个人在一起,有感而发,他通过对比深深的发现一个人的身上会有很多缺点,而三人并不是特指三个人,是泛指两个以上
57楼:匿名用户
古人说许多人为“三人”
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两人行就不能是必有我师?
58楼:春日野穹
能。。一人行也能必有我师。。可以自学啊,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就是说你在时间的变化中已经在学东西了。。
59楼:全采褚子骞
三人并不是指三个人,而是复数的意思~~
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60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许多同学都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说的是古代一位大学者孔子,虽然他的学问很高,但仍然很谦虚,自称与任意两人(加上自己共三人)同行,则他们中间一定有一个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这句话是孔子的一句自谦的话,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并不是各方面都要比别人优秀才可以做“师”,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比另一人更优秀,那么在这方面他就可以做另一人的老师。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也正是如此。
假如我们把一个人的才能分成德智体三个方面,如果在这三个方面孔子都是最好的,或说在三人中排名第一,那么另两人中就没有人可以做他的老师了。孔子在德智体三方面的排名有以下3的立方=27种可能
德: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
智:1 1 1 2 2 2 3 3 3 1 1 1 2 2 2 3 3 3 1 …
体: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
这27种可能中,孔子在三方面都排第一的只有一种,占1/27,而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不是排名第一的有26种可能,占26/27,也即另两人中有人可以做孔子的老师的可能性(概率)为26/27≈96.3%。
这个可能性还有另一种计算方法。孔子在德方面排名第一的可能性是1/3;而在1/3的可能性中,他同时在智方面也排名第一的可能性又只有1/3,因此他在德和智两方面都排名第一的可能性是1/3×/3=1/9。再计算下去可知,孔子在德智体三方面都排名第一的可能性是1/3×/3×/3=(1/3)3=1/27。
当然,我们把一个人的才能分成德智体三个方面显得太粗略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妨也把人的才能分成360个方面。另外,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任意三个人中,他在某一方面排名第一的可能性也不止1/3。我们假设孔子在每一行的排名都处在前1%以内,换句话说,任意一个人在任一方面排名超过他的可能性只有1%,而排名低于他的可能性为99%。
我们再来计算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可能性。在任一行中,另外两个人排名均不超过孔子的可能性是99%×9%=98.01%,而在360行中,另外两人的排名均不超过孔子的可能性为(98.
01%)360≈0.07%。反过来说,另外两人中有人在某一行的排名超过孔子的可能性为1-(98.
01%)360≈99.93%,两人中有人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孔子的老师的可能性约为99.93%。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是孔子自谦的一句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