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侵蚀有哪些作用简述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2021-03-06 06:33:33 字数 6017 阅读 6283

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可以把一条河流分成上、下游两段。上游,一般山高谷深,河水在坡度很大的河床里奔流,对河床产生强大的冲刷力量,我们把它叫作“河流的侵蚀”。

侵蚀作用能够切开坚硬岩石,造成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又被湍急的河水带向下游,这就是“河流的搬运”。

河流的下游,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水流也开始慢下来。结果是河水的侵蚀作用减弱了,同时,河水挟带的泥沙也渐渐沉积下来,堆在河床里,这就是“河流的堆积”。

世界上一切河流都在不停地做着上述三种“工作”,侵蚀和堆积工作性质相反,而连接这两种“工作”的桥梁就是搬运。侵蚀——搬运——堆积,三者相互连接,组成了河流全部“工作”的内容。

当然,在一条具体的河流上,上述三种作用常常是同时发生的。上游虽然以侵蚀为主,但也有轻微的堆积;下游以堆积为主,也有一定程度的侵蚀;就是到了入海口,河流的搬运作用也没有完全消失。只是那里的搬运作用已经很小,挟带的多是十分细小的物质罢了。

河流年复一年地“工作”着。结果,上游河谷不断被侵蚀而逐渐加宽、加深;下游的河床则因不断堆积而抬高。当下游河床抬高到高出河床两侧地面的时候,“水往低处流”,河水冲决河堤,另辟新的河道,河流就要搬家了。

河流改道是世界上一种常见的,也是很难避免的自然现象。只要河流在“工作”,河流就有可能发生改道。如果河流上游土质疏松,侵蚀和搬运作用特别强烈,河流下游堆积作用就会加强,河流改道的问题就比较严重。

这一点,黄河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黄河的中、上游流经土质疏松而颗粒细腻的黄土高原,地面上又很少有茂密的森林覆盖,土壤侵蚀十分强烈,洪水季节,一立方米的黄河水中含沙量竟达三百多公斤,就是说十公斤左右的河水中,有三公斤多的泥沙。平均每年黄河带向下游的泥沙总量达十六亿吨之多。河水中的泥沙这样多,到了下游,有一部分就堆积在河床里,河床必然急剧地升高,一遇洪水,黄河也只好搬家了。

为了防止黄河泛滥,我国人民在黄河下游两岸修筑成两条一千三百多公里长的大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河防大军战斗在黄河大堤上。他们不断地加固黄河大堤,在堤上种植树木,把千里长堤建成了一道坚实牢固的“河上长城”。

但是,要想**黄河,彻底解除黄河对下游两岸人民的洪水威胁,还要在黄河上、中游下功夫。也就是说,在黄土高原上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植物覆盖面积,减少流水的侵蚀作用和黄河的泥沙**。现在,这项工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已经普遍地开展起来。

2楼:云深无迹

河流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

河流的机械侵蚀作用是通过其动能或挟带的砂石对河床的机被破坏过程。

化学侵蚀作用是通过河水对河床岩石的溶解和反应完成的,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比较明显。虽然河流的侵蚀作用有这两种方式,但它们通常是共同破坏着河床的,难以把它们区分开来。

总的说来,机械的侵性作用更为主要些。河流侵蚀作用按侵蚀的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简述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3楼:半山树

河流又称地表径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流速。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

正因为如此,河流的中上游经常会出现瀑布和峡谷。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

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4]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

侵蚀作用

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

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

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co2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

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简述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4楼:半山树

河流又称地表径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流速。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

正因为如此,河流的中上游经常会出现瀑布和峡谷。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

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4]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

侵蚀作用

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

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

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co2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

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5楼:匿名用户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

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

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

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co2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

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6楼:心呦呦我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的侵蚀。

下蚀,向下侵蚀,使河流变深。

侧蚀,向河流两岸的侵蚀,使河床展宽。

河流作用的侵蚀作用

7楼:匿名用户

河流侵蚀作用是指河流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的作用。

河流依靠自身的动能对其边界产生的冲刷、破坏作用,分为: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谷、河流的线蚀作用。线蚀作用又可分为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

河流侵蚀地貌包括河流上游的“v”型谷,瀑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喀斯特地貌等。

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大而普遍,大陆面积约90%的地方都处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控制之下,降水冲蚀地表,沟谷和河流的流水,使谷底和河床加宽加深,坡面上的流水冲刷着整个坡面,使之趋于破碎。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8楼:熊猫大哥

河流依靠自身的动能对其边界产生的冲刷、破坏作用,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作用。按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

河水具有动能,流动的河水对地表岩石进行机械冲刷并使其逐渐剥离,河水中挟带的砂、砾石也不断对之摩擦和撞击,当河流流经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时,河水可溶解岩石。侵蚀作用的强弱和变化决定于河床水流的强度及组成河流边界的抗冲能力。按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旁蚀作用和溯源侵蚀3种。

河流的侵蚀作用

9楼:中地数媒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破坏,这个过程称侵蚀作用。

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一个线状延伸的凹地,称为河谷。河谷由下列要素构成(图5-7)。

图5-7 河谷组成要素示意图

a—河床;b—河漫滩;c—谷缘;d—谷坡

①谷底;②谷坡

谷底 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包括河床:河谷底部常被水流占据的部分;河漫滩:河水泛滥时才会被淹没的谷底部分。

谷坡 河漫滩两侧向上延伸到顶部的斜坡部分。

谷岸(河岸、谷缘)与谷坡相连的顶部两岸部分。

河谷形态是河流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河流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河谷形态结构不一样。因此,对河谷形态及谷中堆积物的研究,可以了解河流地质作用的发展过程和了解有关砂矿的富集规律。

河流对河谷的侵蚀,按其侵蚀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底蚀作用、侧蚀作用。

1.河流的底蚀作用

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谷底部的冲刷作用,称为底蚀作用(下蚀、下切作用)。在河流的上游,河床纵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强烈的底蚀使河谷不断被加深,常常造成 v 字形河谷,称为峡谷。

我国最大的峡谷是金沙江虎跳峡(图5-8)。虎跳峡长16km,江面宽30~60m,谷深3000多米,谷坡陡若壁立。北美举世闻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350km,最大深度1740m,两岸刀削斧凿般的景象,就是由科罗拉多河侵蚀而成的(图5-9)。

图5-8 我国最大的峡谷——金沙江虎跳峡

(据《中国地貌图集》编辑组,1985)

图5-9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据《世界大百科全书》)

上游河流在底蚀作用过程中,受岩性、构造等条件的影响,使谷底变得坎坷不平或呈阶梯状,在河床上形成急流和瀑布。

急流 河床坡降较大,岩性坚硬不平的河段,河水湍急者称为急流。虎跳峡峡谷内,江水在16km的水道中落差竟达200m,急流密布。我国黄河壶口至龙门河段是世界著名的急流瀑布区。

瀑布 河床坡降落差大,水流表现为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我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落差高达57m,巨瀑似布如帛,溅起的水珠闪银亮玉十分壮美,被专家公认为中国岩溶瀑布博物馆(图5-10)。北美尼亚加拉瀑布最大落差50.

9m,其独特绚丽的风光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区(图5-11)。瀑布并不是永存的,瀑布的跌水会将瀑布底下的河床淘深、淘空,导致上部岩石崩落,于是瀑布向上游方向退移。在河流上游大多有跌水,那里的下蚀力最大。

与瀑布后退一样,河谷因源头后退而向上游推进,这个过程称为河流向源侵蚀(溯源侵蚀)。河流通过向源侵蚀来增加其长度。当两条河流向同一个分水岭向源侵蚀时,向源侵蚀速度快的河流,会将侵蚀慢的河流的水夺走,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图5-12)。

图5-10 贵州黄果树瀑布

(据《世界大百科全书》)

图5-11 尼亚加拉瀑布

(据《世界大百科全书》)

图5-12 河流袭夺示意图

(据 r.kittner)

图5-13 河流侵蚀基准面示意图

(据徐邦梁,1998)

河流底蚀作用并不是无止境的,当达到一定深度,即当河面趋近于注入水体的水面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差,流动就趋向停止,因而河流的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这个面就称为侵蚀基准面(图5-13)。海平面是所有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称为最终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2.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流在水平方向上不断地冲蚀河床河岸,使谷坡不断坍塌,这种加宽河谷的侵蚀作用,称为侧蚀作用(旁蚀作用)。

河流总是有弯曲的,河床中的流水在惯性离心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的双重影响下,水流不能完全顺河床的弯曲流动,而是产生横向环流流向凹岸,造成凹岸变陡后退,而在凸岸则发生堆积,形成边滩(图5-14)。

图5-14 河流的侧蚀与边滩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成都地质学院普通地质教研室,1978)

随着河谷的加宽,河床在河漫滩上自由摆动,形成一如蛇形的河流,称为曲流。河道随着曲流进一步地发展,迂a、摆动、曲率不断增加,致使两相邻河曲间逐渐靠近。当洪水冲来时,极易冲断,造成自然的截弯取直。

被切断遗弃的河湾,由于泥沙淤塞封闭,形成牛轭湖,如图5-15中的尺八口牛轭湖。

图5-15 长江荆江段的河道变迁图

(据《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1980)

我国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交界一带的荆江段(图5-14),从藕池口至城陵矶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87km,而曲流河道全长竟达240km。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据史料记载,曾发生数十起截弯取直,最近的一次是1972年7月19日的沙滩子截弯取直。

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对河谷会造成何种影响

1楼 爱v绝对 蚀地貌侵蚀地貌分为 下蚀 侵蚀河床 侧蚀 侵蚀阶地 谷地 溯源侵蚀 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 下蚀 ,因此在...

河流的侵蚀作用的趋势,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和方向

1楼 匿名用户 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的固体物质破坏河床 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的方式有溶蚀作用 水力作用和磨蚀作用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 1 下蚀 又称底蚀 河流向下侵蚀 刷深河床 1 下蚀的原因 2 侵蚀基准面 3 河流的纵剖面 4 河流的平衡剖面 2 旁蚀 又称侧蚀 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

河流的侵蚀作用会使河流形态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与变化

1楼 暖忆江南 河流侵蚀地貌包括河流上游v形谷 瀑布 峡谷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西南 红色沙漠 石漠化 喀斯特地貌等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以造成哪些地貌?影响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楼 熊韫玉 河流作用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 侵蚀阶地 谷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