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侵蚀作用会使河流形态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与变化

2020-12-10 11:44:55 字数 5602 阅读 9108

1楼:暖忆江南

河流侵蚀地貌包括河流上游v形谷、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西南“红色沙漠”、“石漠化”、喀斯特地貌等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以造成哪些地貌?影响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楼:熊韫玉

河流作用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3楼:轩车干乐园

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峡谷,瀑布等。因素:流量的大小,河流落差的大小,岩石的性质(软硬),植被的多少等

简述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对河谷会造成什么影响

4楼:匿名用户

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侧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侧蚀使河流沟谷加宽,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形成槽形河谷。

下蚀使河流沟谷加深,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地区,河流形成v形河谷;溯源侵蚀分布于河流源头处,是河流源头变得更远一些。

5楼:匿名用户

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朔源侵蚀、侧蚀和下蚀。侧蚀使河流沟谷加宽,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河流形成槽形河谷。下蚀使河流沟谷加深,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地区,河流形成v形河谷;溯源侵蚀分布于河流源头处,是河流源头变得更远一些。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6楼:竭斯善绮丽

三种类型及影响:溯源侵蚀(使谷地伸长)、下蚀(使河流加深)、侧蚀(使河流展宽)

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正因为如此,河流的中上游经常会出现瀑布和峡谷。

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

简述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那些类型,对河谷会造成哪些影响

7楼:great何

三种类型及影响:溯源侵蚀(使谷地伸长)、下蚀(使河流加深)、侧蚀(使河流展宽)

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正因为如此,河流的中上游经常会出现瀑布和峡谷。

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

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工程的影响

8楼:一杠青年

一般来说广义bai的侵蚀,也就是du河流的工作zhi过程,

分为dao三个步骤:侵蚀专-搬运-沉积。侵蚀指属的是水流的冲刷,包括侧向和垂向。这三个过程的趋势是削平大陆,填平海洋。

河流是水流与河床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水流作用于河床,使之发生变化而河床反过来又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结构。二者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推动河流永远处于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

9楼:毋子歌

一是河流酸碱度,二是河流冲击力,三是工程基础的土质如膨胀土等。四是导致工程基础排水不畅等。具体防护参见顺坝,丁坝等

10楼:斗妞

对工程影响的话要具体工程来分析的!

河流又称地表径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回流速。河流的侵蚀作答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

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

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对河谷会造成何种影响

11楼:匿名用户

类型:溯源侵蚀:向河流的发源处侵蚀。下蚀:垂直于地平面向下的侵蚀。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也就是对两岸的侵蚀。

对河谷产生的影响: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上游地区延伸。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形成v型谷。侧蚀:使河谷变宽,河流横向发展变宽。

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形态?

12楼:不是苦瓜是什么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1、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二、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

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3楼:匿名用户

河流侵蚀地貌包括河流上游v形谷、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西南“红色沙漠”、“石漠化”、喀斯特地貌等。

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扇(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14楼:匿名用户

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分别可形成a峡谷、溶洞、沟壑(黄土高原)

b三角洲、平原、冲积扇、岛屿等等。

15楼:高中专业生

河流侵蚀形成沟谷、v形峡谷,河流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6楼:凌若尚溪

河流作用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17楼:磐冰

侵蚀:河谷,河床,沟谷

沉积:河漫滩,三角洲,冲积扇

简述河流侵蚀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18楼:一杠青年

侵蚀作用

河流依靠自身的动能对其边界产生的冲刷、破坏作用,包括冲蚀、磨蚀和溶蚀作用。按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

河水具有动能,流动的河水对地表岩石进行机械冲刷并使其逐渐剥离,河水中挟带的砂、砾石也不断对之摩擦和撞击,当河流流经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时,河水可溶解岩石。侵蚀作用的强弱和变化决定于河床水流的强度及组成河流边界的抗冲能

下蚀作用

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使河床成沟床加深。下蚀方式有:①河水对河床岩石的直接撞击冲刷;②河水以挟带的岩石碎屑对河床岩石的撞击和摩擦;③对跌水基面处的凹坑(壶穴)掏刷(见河流袭夺);④河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进行溶解下蚀。

河流下蚀作用大小主要由河床水流的强度和组成河床边界物质的抗蚀能力决定。河流流速愈大,对河床边界物质的冲击能力愈大,则愈利于将石块和泥沙颗粒卷入水中带走。不同物质的抗冲能力不一样,粒径在0.

05~0.5毫米的细砂最容易被侵蚀河流作用,随粒径的增大(中、粗砂、卵石)或减小(粉砂、粘土)抗冲能力都增大。不同岩性的基岩抗冲能力不同,据实验研究,运动状态下不同岩性推移质的磨损系数分别为:

石英岩 0.58×10-3,变质岩1.53×10-3,沉积岩6.

75×10-3,风化的火山岩11.10×10-3。地壳构造运动对下蚀作用也有影响:

地壳急速上升时河流比降加大,下蚀作用增强;地壳稳定或下沉时下蚀作用减弱。 旁蚀作用 又称侧蚀作用,水流侧向的侵蚀作用,使河床左右迁徙或谷坡后退。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等方式,结果是河床摆动,河谷加宽,并形成曲流。

溯源侵蚀 又称向源侵蚀,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是下蚀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过程是,由于斜坡上沟谷下段的水量大于上段,侵蚀作用也大于上段,出现了水蚀凹地(图1a、b),凹地的形成使河谷纵剖面变陡,因而流速变大,使水流下蚀更为剧烈,且集中在坡度最陡的凹地的上段,结果使b逐步移动到b1、b2、…

搬运作用

河流把侵蚀河床基岩和谷坡岩层的产物移动到他处的作用。其中大部分是河流作用不溶于水的机械搬运,小部分是溶于水中的化学搬运。被机械搬运的碎屑物有3种运动方式:

①悬移,颗粒悬浮于水中随水流而搬运,其悬移物称为悬移质;②推移,颗粒依附于床面,随水流作滑动或滚动,其推移物称为推移质;③跃移,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颗粒时而被悬移,时而被推移,以跳跃的方式前进,其跃移物被称为跃移质。物质的搬运方式随水动力的大小变化,当水动力减小时,某些悬移质变为跃移质,某些跃移质变为推移质,当水动力增大,变化情况相反。据试验,被搬运物的球状颗粒重量(m)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即:

m=cv 6

式中c为系数(不同河流数值略有不同)。公式表明,当河流流速增加一倍时,被搬运物的球状颗粒重量将增大64倍。具体计算推移质搬运量(称推移质输沙率)的公式很多,常用的有迈耶-彼得公式、爱因斯坦公式。

估算悬移质输沙率的公式有一度流处理公式和二度流处理公式。一度流处理公式为: 式中s*为不冲不淤临界情况下的水流含沙量,v为断面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r为水力半径,w为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k为系数,m为指数。

国内外一些河流的机械搬运(输沙)量

堆积作用

被河流携带的物质停止搬运而发生的沉积作用,也称沉积作用。沉积下来的碎屑物则称为冲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最为主要的是冲积平原。图2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沉积。

图2中v*为摩阻流速,cod线为各种不同粒径泥沙的临界摩阻流速v*c的连线,eof线为泥沙的沉速。根据这两条曲线河流作用的相对位置,泥沙沉积条件可分为3区。①区(cod线以上):

v*>v*c,则只有上游来沙量超过水流挟沙力时,泥沙才开始沉积;如来沙量不及水流搬运能力,河床就会发生冲刷。②区(eod曲线以下):v*

③区(coe曲线左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