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微笑着帰郷
活下去,活出来。人生活的这两个境界,活下去的是生存,活出来的是生命。有的人为了活下去或迷失自我或太过自我,这样的人生因为目标很低,所以活得很俗;有的人为了活出一个人真正应该有的价值和生命来,他们寻求真理,认识真我,这样的人生因为目标很高,所以活得很雅。
不要光想着活下去,更要努力活出来 ,而是要突破自己,突破这世界的约束,发现不同的自己,发现自己想不到的事,发现那种欢乐~
哲学不只是智慧,更是明白自己,帮助别人,提高自己的思想。
2楼:匿名用户
哲学被中国的很多大师称为智慧之学,字面上的意思也是“爱智慧”。
一直以来都认为这个说法只是一个“老调”而已,没什么可以说的。但通过近一段时间在豆瓣哲学人小组的“厮混”,发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处理一些的噎人之语。典型的有“哲学是自己的”,“智慧是不可言说的”,“你就是读几本书,就有智慧了吗?
” 回过头看看问题中“追求智慧”之说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声明一下,这是我的一个问题,大师们应该都没有这样说过,大师说得一般是爱智慧。智慧可以是关于一个人的形容词,这很少会出问题,出问题往往是在作为名词使用的时候,如古希腊的爱智慧,中国的有智慧,有慧根等等。日常这样说作为隐喻往往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一些读书很少的人对一些概念作实体主义的理解。
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追求智慧与爱智慧意思是一样的,只是“爱”与“追求”相比在“获得”方面的意思不强,所以我使用“追求智慧”以突出哲学是智慧之学隐含的这层“获得”的意思。
很多读到哲学是“爱智慧,就以为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的哲学是这些大哲学家思考的精华,亦即为这些大哲学家智慧的精华之留存。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理解,按照内容来看尤其是古希腊哲学家基本上是在“胡说八道”。如果我们脱离按照罗素提议”哲学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理解,把哲学理解为活动,活动的结果即结论未必重要,关键是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使古希腊人和后来的与古希腊哲学更好结合的拉丁语教会地区获得了政治智慧,而没有进一步发挥追求智慧这个过程的东正教会地区则一事无成。
按照“活动”来理解哲学,我们再看看前面列举的噎人之语,“哲学是自己的”吗?既然哲学是一种活动,希腊人通过讨论认识问题,和假设存在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使人在行动中具有智慧,这是为了使政治行动具有基本的合理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带着这个目的,而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在形成真理。柏拉图使用的是辩证的方法,即列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而不设结论;亚里士多德也列举当时流行的各种关于自然界的看法,而他只取一种,这也是告诉别人,为了自己的体系,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体系的观点。
哲学这种复杂的活动,使参与其中的人获得从事政治的智慧,中世纪西欧人想获得智慧不是选择一种结论,而是要参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观点,然后在这个对立的师徒中选择适合自己对现实世界关注的那一个观点,继续发挥,所有人都会在希腊哲学的结论上填补自己的理解,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以上是中世纪人是如何使用古希腊哲学的。现代人有了更好的行动指导框架,我们就更不能关心哲学字面上的意思了,总不能不如古人吧?
哲学背后的行动使我们拥有智慧,因为此,古希腊的哲学在现在依然是重要的学习能容,那个活动我们不能去参与了,除非使用时空机器回到过去。现时代的哲学是一个更复杂的活动,很多人连做活动观众的能力都没有,这种能力不是天赋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听**演奏花一小点精力就可以是一个有素质的欣赏者,而作一个哲学观众需要的时间与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乐手的时间相当。很多人听到这一定被吓跑了,觉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只是为了欣赏别人的活动是否太傻了,答案有点不好理解,就是,急需欣赏别人活动的人都是一些专业的学者,这些学者为了在自己的学术活动中有智慧而必须关心哲学的前沿问题。
看到这里,我提出我的看法:以一个自以为深刻的只关心自己的“小哲学”来对一举一动都扰动人文学术的真正的哲学予以排斥,反对别人的讨论,是一种基于无知的狂妄。这样说的人,说的 “哲学”,其含义并不在西方哲学的定义之中,他们可以继续以他们理解的方式讨论哲学,但以为没人可以否定他们,他们就可以使用哲学这个词语,就可以对也使用同一个词语的叫做哲学的活动方式指手画脚,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这种人学的是文科就有点无知近乎于无耻了。
“你就是读几本书,就有智慧了。”这样说的人估计是理屈词穷才这样说的。按照现在的观点看,哲学作为一种活动,使西方人在中世纪行事比同时的中国来得智慧,最起码为后来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早期比较重要的殖民扩张是1204年以威尼斯为首的拉丁人侵占君士坦丁堡,这个行为的目的与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一样的。
基本上,读书不见得智慧,不读书智慧的可能性更小,智慧要根据行为来判断,只是有些东西使人倾向于智慧之举,如多读书、多讨论、逻辑思维能力强、理解力强。读书不必然使人智慧,只是没人用读书来证明自己智慧,所以“你就是读几本书,就有智慧了。”这句话批驳无效。
讨论时引用他人观点是增强理解的方法,对别人著作的讨论和阅读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思维框架,对我而言这是最好的组织自己思维的方式,一个有组织的思维才能有效地与人讨论、批驳、证明、理解。
读书也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因为智慧还有一个与读书相辅相成的**----参与实践。除了政治学大师,读几本书肯定不如政治家有政治智慧,但有一点是必然的,就是政治家一定也要读很多书的。在世间生活,读书多少要看理想和从事的工作,任何理论都是指导实践的,但无法替代实践,只要是实践必有核心价值,读的书使自己适合核心价值的把握就可以成为实践中的高手。
很多人在实践中不能游刃有余,读书可能是改善现状的方式,这里的读书也包括培训。
最后,我的结论就是哲学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大师们追求智慧时的一种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当时的人获得智慧。
从哲学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那么,应怎样全面正确
3楼:葬魂赤衣·袅
①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
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从哲学与方**的关系上看,哲学是世界观与方**的统一;③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
本题属于限定性主观题,考查哲学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全面性。要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与方**的关系、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角度作答。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
4楼:风中的纸屑
1、基本释义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同时,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起源
源自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philein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
5楼:小
“哲学”一
词源于希腊文“φιλοσοφα”一词,意思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而在汉语中,“哲”的本义就是智慧,因此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者追求智慧之学。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这个世界会有一个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就是世界观。但这些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是自发形成的,把这些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自觉地用精密的逻辑,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就成为了哲学。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
世界观和方**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也不存在脱离方**的世界观。
所以,哲学也是关于方**的学问,也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也是方**的最高表现。从形式上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是如何将两者的有机结合的学问。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认识和具体方法的指导。
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就成为了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从内容上看,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思考哲学问题
如何理解“哲学是智慧之学”,怎样理解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1楼 雨中漫步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总结 不同时代的科学基础 决定哲学概括总结的范围和内涵 即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 以及指导对自身和世界的改造 所以 哲学是现世 现实的科学基础 的智慧 对现实科学的概括总结 如何理解 哲学是智慧之学 2楼 匿名用户 从词源考证的角度,哲学本身就是 智慧学 ...
“哲学是智慧之学,学好了哲学,人就会充满智慧,变得聪明起来
1楼 百度用户 1 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它是一门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确实能起到开启智慧的作用,所以该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 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由于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也就会存在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 非科学的哲学,不但不会使人聪明,还会把人引入歧途...
怎样理解“哲学就是爱智慧”,如何理解哲学意义上的爱智慧,其对人类
1楼 张力老师 哲学是从古希腊产生。在古希腊语里边,哲学的含义就是爱智慧。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哲学普遍存在着误解。 批评哲学的人要求哲学证明自己是科学,维护哲学的人则力图证明哲学是或者应该是科学,其实他们都误解了哲学的本性。因为哲学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和要求哲学是造成误解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