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南邕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
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楼:花樱童话
由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分类: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天气特点:气温下降、秋高气爽,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南方“秋老虎”,雷暴活动较多。
处暑的相关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3楼:挥剑諾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什么是处暑 处暑节气的由来
4楼:匿名用户
一、 什么是处暑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二、处暑节气的由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5楼: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节气的由来自然是出自于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传说,而在一些古书中记载,处暑节气含义为暑去,即为炎热的离开。
人们在处暑这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
处暑的节气由来是什么?
6楼:
处暑的节气由来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的意思,而古时“处”则代表终止的意思,所以就用“处暑”二字代表暑气即将过去的意思,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面的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
7楼:匿名用户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分类: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天气特点:气温下降、秋高气爽,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南方“秋老虎”,雷暴活动较多。
处暑的相关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几个?二十四节气是怎么由来的?
8楼:匿名用户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独到之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分别为,春季六节气,夏季六节气,秋季六节气,冬季六节气。
9楼:yl白雪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是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的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度,所达到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 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度,就形成了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轨迹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划分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每月2个节气。
10楼:箫洒舞剑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历史由来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
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1] 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处暑过后还会冷吗,节气处暑过后还会热吗?
1楼 alphag的春天 处暑过后,气温会逐渐下降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 太原 西安 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
小区内的马蜂窝该由谁来处理,小区内有马蜂窝该由谁来处理?
1楼 武汉环亚i医院 和小区物业反应,物业工作人员会联系消防员或者其他专业人员处理的 2楼 匿名用户 物业。必须的,处理不好,就打110。 会处理。 小区内有马蜂窝该由谁来处理? 3楼 威武大中华 可以联系消防,城管,有物业先找物业,让物业找消防 居民小区马蜂窝谁来处理 4楼 匿名用户 居民小区发现...
节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什么,节能减排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楼 橙色笑话 一 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能耗消费总量排在世界第二。而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缺乏,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30 左右。 在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的长时期内也将难以缓解的状况下,节约能源已是刻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