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简介钱钟书简介5

2021-03-04 14:05:37 字数 4998 阅读 9711

1楼:穆子澈想我

钱钟书(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诗词》英译本出版。

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的故事

1、少年生活

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钟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钟书四岁,伯父教他认字。六岁,送入秦氏小学,不到半年,因为一场病,伯父让他呆在家不再上学。

后来进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干脆自己教钟书。

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给一铜板让他去买酥饼吃,给二铜板让他去看小人书。钟书经常跟伯父去伯母娘家,那有一个大庄园,钟书成天贪玩,耽误些功课,伯母娘家人都抽大烟,总是半夜吃夜餐,生活无规律。一回来,父亲见钟书染上许多坏毛病,大骂,但他总不当着其他孩子的面骂。

钟书十一岁,考取东林小学,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尽管父亲负责他的学杂费,但其它开支无法弥补,没有作业本,他就用伯父曾钉起的旧本子;笔尖断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

钟书十四岁考上桃坞中学,父亲在清华大学任教,对钟书的作文始终不满意,他从此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的书,渐渐地他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2、代父写序

钱钟书18岁时考入美国圣公会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他常为父亲钱基博代笔写信,由口授而**,由**信而代做文章。

一次钱钟书代父亲为乡下一家大户代作墓志铭。偶然间,他听见父亲对母亲称赞那篇文章,这是钱钟书第一次听到父亲称赞他,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杨绛晚年回忆,钱穆的《国学概论》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请钱基博为之作序。

钱基博就让钱钟书代笔。序写好后,父亲一个字也没有改动。《国学概论》出版时,没有人看出这篇序是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的。

2楼:匿名用户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

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钱钟书进入中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

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他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因此,他的英文几乎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

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

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

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与陈衍老人的交往更体现了这一点。

陈衍,号石遗,晚清“三大诗人”之一,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遗老人对当时的诗人学者甚少许可,但是对钱钟书却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钱钟书从清华回无锡,石遗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

有一次,石遗老人说起清末大诗人王运:“王运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钱钟书对曰:

“应该是个矮子。”石遗笑说:“何以知之?

”钱钟书说:“王死时,沪报有滑稽挽联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遗老人点头称是。

又说王运的著作只有《湘军志》可观,其诗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遗室诗话》中只采用某两句,但已记不起是哪两句了。钱钟书马上回答:“好像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

石遗老人不由得惊叹:“世兄真是好记性!”

钱钟书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

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

他打了很多次**,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

”**电视台开辟了一个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拚死往里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起来大约是8个小时的时间,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称:

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钱钟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上写文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火化当天,在现场送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

还有一些人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钱钟书的遗孀、著名学者杨绛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火化间的门关上时,别人劝她离开,她说:

“不,我要再站两分钟。”她眼睛里隐隐有泪花。钱钟书的遗体火化后,根据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抛洒。

“这样的大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来的,可能就会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吧。

先生就活在书里。”

3楼:匿名用户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

钱钟书的简介

4楼:匿名用户

1、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2、1910年10月20日(公历11月21日) ,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

3、1925年,钱钟书十五岁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4、1990年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好评。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5楼:匿名用户

钱钟书(1910.11—1998.12.

19),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

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1935年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回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湖南师范学院、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北京图书馆英文馆刊顾问,南京**图书馆外文部总纂。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共**宣传部《***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共**对外联络部毛选英文编译定稿小组成员。

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一级研究员。“文革”中受冲击。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免)、文学所研究员。

1993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是第

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

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蒙和钱钟书的作品简介或赏析

1楼 亦若菲洁 长篇 《青春万 岁》为王蒙19岁时创作,是其进入文坛的代表作品。《青春万岁》集理想主义 英雄主义 浪漫主义于一身,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烂漫的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1981年,该书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 1986年,该书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奖。 《青春万岁》是王蒙...

钱钟书作品赏析,钱钟书作品赏析 5

1楼 匿名用户 钱钟书先生以学术和 誉满天下,于是乎,《围城》 《管锥编》和《谈艺录》的煌煌盛名,掩盖了其散文的光芒 似乎很少有人称钱钟书为散文家了。殊不知,钱钟书的散文,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文笔老辣,机趣盎然,嘻笑 讥讽 幽默 夸张拟人 引经据典 类比取譬 笔法 俱成文章,文风行云流水,几达于 无...

对联:“钱钟书不爱钱,钟书”,上联 钱钟书钟书轻钱 下联麻烦大家对一下

1楼 陈再雨露姬 马识途只喜草,识途 2楼 残烛老翁 这个联出得很巧,意境高雅,用字巧妙。能找到工整合律的对句,并非容易。 3楼 九鸾香 武三思别动武,三思 同学给我出个上联,钱钟书钟书不钟钱 4楼 倦了的翅翼 蒋经国经国非经蒋 这个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在知乎上的回答 上联 钱钟书钟书轻钱 下联麻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