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忆江南忆梦
比兴与起兴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起兴: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二、侧重点不同
1、比兴:比兴没办法单独表达,无法截取某个片段,需要看全文的意思和内容,然后来参照全文意境去进行理解。比兴基本的艺术运思与表现方式。
2、起兴:起兴更加侧重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起兴侧重在单个句子或意思的表达。
三、出处不同
1、比兴:宋王安石 《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白话译文:整天无所事事,毫无兴致,都没有可以一起玩的。
2、起兴:《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起兴,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白话译文:天下统一之后,竟说秦国将亡,诋毁朝廷,这都是不该说的话,大不道的话。
2楼:百度用户
起兴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3楼:梭椤纪之轩
提问的,搞混了。比兴是风雅颂赋比兴六艺中的两种,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通常说的起兴。最常用的的例子就是《孔雀东南飞》,借徘徊反顾的孔雀起兴。
孔雀向东南飞去,犹豫徘徊,不忍离开,再引出一场恩爱夫妻生死别离的人间悲剧。这是运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它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启发联想。
这里借徘徊反顾的孔雀起兴,一则以孔雀比喻仲卿夫妇,暗示他们的不幸遭遇,引起下文;再则借以造成一种难分难舍、凄凉悲怆的气氛和情调。在古诗中言夫妇别离往往用双鸟起兴。
比兴是什么?起兴是什么?比兴和起兴有什么区别?
4楼:heart琅小
比兴原本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
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寓现实社会的内容和深厚真挚的情感。
二者的区别:
1、概念不同:比兴是一种艺术原则,起兴是一种表现手法2、含义不同:比兴包含了“寄情于物”、“情景交融”,“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等多种手法,起兴只是叙事之前的铺垫
5楼:热心网友
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以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
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
(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起兴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
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
- 兴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6楼:匿名用户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简单来说,比兴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7楼:萧樊
所谓比兴原本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即以此物比彼物也。比兴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寓现实社会的内容和深厚真挚的情感。
什么是比兴?
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以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
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
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
- 兴分起兴和寄托两种: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用这个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便是寄托。兴在表现上比「比」更曲折幽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远,耐人回味。
兴和比常常合一,既是兴又是比,「兴中有比」。
2.如何把赋比兴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 比/兴: 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夕阳秋风、云山雾水、香草美人、花鸟树木、淡月疏星等等都是词人感情和心志的寄托,却很少把他们的心灵之窗敞开,让读者直接窥视。这样,表面看来是写风花雪月、闺房儿女,其深层含义就有可能是身世感慨、君臣大义、家国兴废、人格操守,这就形成了词的婉约风格,读词也更有味道
3.有没有好例子?
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
- 兴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8楼:还好不是你
“比”和“兴”是《诗经》里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就是“六艺”中“赋比兴”的比兴。其中”兴“是指“起兴”,比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9楼:缥宇
“比”是比喻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
起兴与比兴有什么区别拜托各位了 3q
10楼:自由记瞧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
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
“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
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
《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采纳哦
蒙古是如何兴起的,蒙古是怎么兴起的?
1楼 漫阅科技 13世纪前的蒙古蒙古族名称始见于唐代。当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室韦诸部中有一蒙元室韦部,居望建河 今额尔古纳河 之东。蒙元即蒙古的唐代汉文译名。 辽 金 宋时代,又有萌古 朦骨 盲骨子 萌古斯 蒙古里 蒙古等异译,或与其他部落一起被泛称为鞑靼,又称黑鞑靼,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 汪古部...
离骚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诗经中的有何区别
1楼 匿名用户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在离骚中进一步发展为独特的意象,即 香草美人 意象群 2楼 董晋菅鹤轩 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
我老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情不感兴趣
1楼 匿名用户 因为你没有兴趣爱好, 或是你没有想要的理想, 要是你有目标了, 可能就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 在奋斗的过程就会获得快乐。 我老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情不感兴趣 2楼 可能心情不好导致的,这个时候什么都不用做?可以给自己放两天假,去看好看的风景,去吃想吃的美食,去见想见的人 心情自然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