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卫填海》译文,《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2021-02-27 09:43:48 字数 5258 阅读 4340

1楼:匿名用户

精卫填海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73666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

1、北:向北方。

2、曰:叫作。

3、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

4、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

5、状:形状;样子。

6、乌:乌鸦。

7、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

8、喙:鸟嘴。

9、赤:红色。

10、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11、是:这。

12、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3、溺:淹没在水里。指溺亡。

14、故:所以。

11、堙:填塞。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它的上面(有)很多柘树。在它(上面)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喙(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叫自己的名字;(传说)这只(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而死,就不能返回(了),所以化为精卫(鸟)。

(它)经常用喙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到东海(里)。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2楼:靠名真tm难起

文言文《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次三经》。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原文: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

译文: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原文: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3楼:匿名用户

翻译如下: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湮:填塞。

出自:《山海经》,作者不详。

结构:《山海经》的篇章结构与众不同。除《大荒经》以下五篇外,其方位顺序不是习以为常的东、南、西、北,而是有悖常法的南、西、北、东。

蒙文通曾经据此为论据之一指出,《山海经》是古代南方(即古巴蜀和楚)人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方为首,后人也多袭其说。

但是,先秦典籍甚多,经现代学者梳理后,并未见到有与此类似的事例,因此,倘若单凭此点,今人少有采信。

价值:《山海经》是了解先秦时代服佩、禁忌与祭祀习俗之宝贵资料,像民俗学家江绍原认为《山海经》具有“旅行指南”的性质,用以提示古人避开和应付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神鬼精怪和毒恶生物。

伊藤清司(日语:伊藤清司)将《山海经》作为民俗资料考察,把当中的神怪分为恶鬼和善神两大类,认为其确为古代圣贤传讲的辨别万物善恶之书,以应对危险的外部世界。

地理学派认为《山海经》是一部主要记述地理事物的著作。

如日本学者小川琢治(日语:小川琢治)在《〈山海经〉的考证及补遗》一文中指出:“《山海经》一书远比一向认为金科玉律之地理书《禹贡》为可靠,其于中国历史及地理之研究为唯一重要之典籍”。

他以《山海经》来讨论战国以前古代人对“中国”边界的认识,认为那时大体上就已经形成东北为燕、辽东,北为赵、秦即沙漠南界,东为田齐即黄海沿岸,南方为楚即江南地方的空间。

4楼:爱沐恩的我

《精卫填海》文言文译文如下:

再往北走二百里地,有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长了许许多多的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外形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羽毛,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这种鸟叫精卫,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她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子叫女娃。

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作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次三经》。原文如下: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gushiwen.***

5楼:匿名用户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6楼:卡芒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湮:填塞。

出自:《山海经》,作者不详。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结构:《山海经》的篇章结构与众不同。除《大荒经》以下五篇外,其方位顺序不是习以为常的东、南、西、北,而是有悖常法的南、西、北、东。

蒙文通曾经据此为论据之一指出,《山海经》是古代南方(即古巴蜀和楚)人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方为首,后人也多袭其说。

但是,先秦典籍甚多,经现代学者梳理后,并未见到有与此类似的事例,因此,倘若单凭此点,今人少有采信。

价值:《山海经》是了解先秦时代服佩、禁忌与祭祀习俗之宝贵资料,像民俗学家江绍原认为《山海经》具有“旅行指南”的性质,用以提示古人避开和应付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神鬼精怪和毒恶生物。

伊藤清司(日语:伊藤清司)将《山海经》作为民俗资料考察,把当中的神怪分为恶鬼和善神两大类,认为其确为古代圣贤传讲的辨别万物善恶之书,以应对危险的外部世界。

地理学派认为《山海经》是一部主要记述地理事物的著作。

如日本学者小川琢治(日语:小川琢治)在《〈山海经〉的考证及补遗》一文中指出:“《山海经》一书远比一向认为金科玉律之地理书《禹贡》为可靠,其于中国历史及地理之研究为唯一重要之典籍”。

他以《山海经》来讨论战国以前古代人对“中国”边界的认识,认为那时大体上就已经形成东北为燕、辽东,北为赵、秦即沙漠南界,东为田齐即黄海沿岸,南方为楚即江南地方的空间。

7楼:牌型好吗

精卫以他渺小的力量,用嘴叼一点一点的东西,把这个还想要把海给填平。梦想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8楼:暴走少女

1、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2、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扩展资料:

一、词句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xiào):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堙:填塞。

12、北:向北方。

13、喙:鸟嘴。

14、赤:红色。

15、溺:淹没在水里。

16、焉:等于“于是”,即“在那里”。

二、相关传说故事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三、相关成语解析

精卫填海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近义词】矢志不移、移山倒海、愚公移山、坚韧不拔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精卫填海》文言文答案,《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1楼 补酱 选自《山海经》 两个其都用作代词 句子翻译 1 女娲在东海游玩溺水而不能返回所以变成了精卫。 2 经常叼西山的木头石子,来填满东海。 精卫到东海游玩 溺于水中。她化成小鸟 不断地衔南山木石 填塞东海 发誓要把东海填平,仇恨极深 立志报复。 意义 意志坚决 不畏艰难。 2楼 匿名用户 3 ...

文言文精卫填海的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原文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专首,白喙,赤足,名曰属 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

用一句话概括《精卫填海》的大意,文言文《精卫填海》的大意,用一句话概括

1楼 匿名用户 她淹死大海之后,化成了小鸟,衔起小石头填平大海,精神可佳 2楼 fbc4鏇穖绯玹 本文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通本文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通过讲述京味不停地填塞东海,赞扬了金味那种不畏艰难,艰难艰难,艰难品格,这正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楼 匿名用户 不是精卫把大海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