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气候的古气候学,古气候的古气候学发展简史

2021-02-27 05:51:42 字数 5728 阅读 3907

1楼:┊妆雪雪

(copypaleoclimatology)

古气候学是研究地质时期气候形成的原因、过程、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即根据物质成分、沉积岩结构特点和生物,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推断各地质时代的气候。古气候学的研究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化学、大气物理学和天文学等密切相关。

古气候的古气候学发展简史

2楼:遠

古气候学是研究地质时期气候形成的原因、过程、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即根据物质成分、沉积岩结构特点和生物,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推断各地质时代的气候。古气候学的研究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化学、大气物理学和天文学等密切相关。

19世纪早期,古气候的研究材料主要**于欧洲和北美。由于当时北美前寒武纪晚期冰川沉积尚未发现,所以认为整个地质时期的气候都是温暖的,直到第三纪气候才开始变冷,到第四纪更新世出现冰川。把高纬度地区指示温暖气候的沉积与化石,认为是热带或**带气候曾达到极地附近的证据。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南大陆发现晚古生代冰碛物以后,地质学家不再把冰川看作是更新世特有的古气候现象。于是对高纬度地区曾存在温暖气候的事实产生了另一种解释,即地质时期古地理面貌与当今不同,各大陆及相对的极地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位移。这就是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之一。

与此同时,先后有不少论述古气候的论著,从而奠定了古气候学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利用现代大气物理学研究成果,古气候学在研究方法、测试技术、古气候成因研究以及应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还把地球的热平衡、辐射分布、大气环流、洋流、气候带等理论应用到古气候的研究中去。此外,还对影响古气候的地内和地外原因进行深入**。

另一重要的进展是根据氧同位素对古气温的测定。60年代以后,古代海洋和大陆温度定量恢复方法的发展,对第四纪大冰期陆、海、冰古地理的恢复,大气海洋一般环流模式及冰期气候的模拟,及地球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的研究等,使古气候学取得了很大发展。[1]

3楼:tootoo耳朵

19世纪早期,古气候的研究材料主要**于欧洲和北美。由于当时北美前寒武纪晚期冰川沉积尚未发现,所以认为整个地质时期的气候都是温暖的,直到第三纪气候才开始变冷,到第四纪更新世出现冰川。把高纬度地区指示温暖气候的沉积与化石,认为是热带或**带气候曾达到极地附近的证据。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南大陆发现晚古生代冰碛物以后,地质学家不再把冰川看作是更新世特有的古气候现象。于是对高纬度地区曾存在温暖气候的事实产生了另一种解释,即地质时期古地理面貌与当今不同,各大陆及相对的极地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位移。这就是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之一。

与此同时,先后有不少论述古气候的论著,从而奠定了古气候学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利用现代大气物理学研究成果,古气候学在研究方法、测试技术、古气候成因研究以及应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还把地球的热平衡、辐射分布、大气环流、洋流、气候带等理论应用到古气候的研究中去。此外,还对影响古气候的地内和地外原因进行深入**。

另一重要的进展是根据氧同位素对古气温的测定。60年代以后,古代海洋和大陆温度定量恢复方法的发展,对第四纪大冰期陆、海、冰古地理的恢复,大气海洋一般环流模式及冰期气候的模拟,及地球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的研究等,使古气候学取得了很大发展。

古气候研究资料的优缺点有什么

4楼:home不知道

地质学术语,古气候

是指现代气候以前的气候,包括历史气候和地质时期气候。在地质学上,指地质时期气候。古气候的研究,在地理学和气象学上,对于了解气候变迁、现代气候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有重要作用;在地质学上,对于地层划分和对比,地壳演化研究以及矿产资源成因和探测都有指导意义。

地球气候变迁遗留的痕迹很早就被人们所注意。中国北宋时期的沈括通过对延州(今陕西省北部)化石的观察,提出在当时气候条件不宜竹类生长的延州,可能在“旷古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的观点。1686年,英国r·胡克根据波特兰角的海龟化石和巨大的菊石,认为该地过去气候曾经是比较温暖的。

1840年,瑞典j·l·r·阿加西根据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堆积,第一次提出地球气候史上曾出现过冰期气候。20世纪初,德国a·彭克和e·布吕克纳著《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将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大冰期划分为4个冰期(后又划分成5个冰期)。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古气候进行了研究。

中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曾对历史气候作了大量研究,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年)一文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普遍注意。

古气候的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古气候的

5楼:星星爱弘基4嘏

气候变化早为人们关注,洪涝、旱灾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死存亡休戚相关。自从有文字以来,各地旱涝灾情的记载随处可见,可见气候与人类关系之密切。

近年来,人们又议论着一个新的话题:世界气候真的会越来越暖吗?世界气候变暖真能把南极大陆的冰盖融化吗?海平面真的会因此而出现灾难性的上升吗?......

过去,环境变化并未被人们重视。然而,近来,人们在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关心着环境状态的演变。诸如,城市空气是否变得污浊,饮用水和食物是否被污染,南极臭氧洞是否能向北移动威胁人类的安全,......

要评价现代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自然地要考证过去气候和环境的历史资料。然而,有观测记录的历史气候资料,最长的只有数百年,而历史环境资料就更短了,真正有观测记录的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科学家们知道,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准周期长短不一,有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因此,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资料,是研究未来气候和环境演变的基础。

我国气候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首先采用古代文字记载、物象等手段,恢复了我国5000年来的气候演变,成为世界上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一个里程碑。然而,恢复古环境资料,恢复比5000年更古老的气候资料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冰芯

正当气候学家和环境学家冥思苦想的时候,冰川学家帮了大忙。

冰川学家在研究南极大陆冰盖的年龄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时,采用了钻取冰岩芯样品的方法来测定冰川的年龄和形成过程。他们发现,从冰川的冰岩芯样品中,不仅能测定冰川的年龄及其形成过程,还可以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相应年代的二氧化碳等大气化学成分含量,开辟了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新的道路。

由于南极大陆的冰盖厚度深达几百至几千米,而且气候极其寒冷,成冰过程中无融化现象,因而,从这儿钻取的冰岩芯样品能较准确地代表历史气候和环境的真实状况,这是南极得天独厚的条件。

记载表明,从南极大陆冰盖获取的冰岩芯样品,至今已超过2000米,获得了15万年以前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资料。 首先,谈谈怎样获取冰龄的资料。南极大陆冰盖是由积雪本身的重量长年挤压而成,称作重力冰。

在南极地区,由于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每年的积雪形成一层层沉积物,年覆一年,从底部至上逐渐形成一层层的冰层,越向上年代越新。冬季气温低,雪粒细而紧密;夏季气温高,雪粒粗而疏松;因而,冬夏季积雪形成的冰层之间具有显著的层理结构差异,宛如树干的年轮一样,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只可辨认约90米厚的冰层,代表近500年的冰沉积。

要测定100米以上深度的冰层年龄,必须采用氧同位素方法。

所谓氧的同位素,即同属氧元素(o)但具有不同质量数的氧原子,如16o,17o和18o就是氧的三种同位素。氧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就是它的质量数,显然,18o的质量大于16o。18o不易蒸发,16o易蒸发。

因而,在夏天高温时,水中所含16o减少,故18o/16o的值增加;冬天低温时,18o/16o的值减小。据此,测定冰岩芯中各冰层的18o/16o值的变化,即可确定冰层的年龄:其比值的每一起伏为一年。

有了冰层的冰龄资料,再进一步确定各冰龄的气温和降水,便有了历史气候的最基本资料了。

原则上,可以根据各年冰层厚度来确定当年降水量。其条件是,必须选取风速很小地区的冰岩芯资料才能排除风吹雪的影响。如,在南极内陆区域,由于风速小,冰芯资料最理想。

用冰岩芯提取古代气温资料的方法,可通过如下途径来进行。

首先,实际测定一组现代南极冰盖上某点的气温以及相应时间降雪中18o/16o的值,得到南极地区气温与18o/16o值关系的曲线;之后,把过去某一年冰层中18o/16o值与上述曲线比较,即可知道当年的气温。

原苏联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南极东方站0~2038米的冰岩芯样,从中提取了15万年以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资料。

获取古环境资料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大气化学成分而定。

二氧化碳与气候的密切关系,早为世界关注。因此,获取二氧化碳历史资料的问题首先得以提到日程。

在南极地区降雪堆积并挤压成冰层的过程中,总会保留下冰间空穴,,保存着当年的空气。在分析冰岩芯样品时,分析冰芯中滞留氧泡的大气化学成分,即可测得其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了上述测定冰龄的前提,二氧化碳的历史演变资料即可得到。

依照同样方法,还可分析得到诸如甲烷、氮等气体的历史资料。

从冰岩芯样品中还可分析其它各种元素成分的历史资料,如:硫,砷,氟,钾,......这些都是研究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同钻取冰岩芯样品分析古气候和古环境资料的思路一样,从南极地区的湖底沉积中钻取岩芯,也可得到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历史资料。

为什么从湖底沉积物的柱状剖面中能够提取古气候和古环境的信息呢?

大家知道,在气候严寒的极地条件下,温度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温度高,有利于植物生长,温度低,植物生长受到限制。可见,有机质含量高和植物残体丰富应指示相对高温条件;反之,有机质含量低和植物残体贫乏应指示相对低温状况。

据此,可以用湖底沉积物样品各沉积层中的植物残体含量变化来定性地描述历史气温的变化趋势。另外,由于南极地区气温低,植物有机体分解缓慢,因而,湖底沉积物中能保存较多没有完全分解的或比较完整的植物残体,为我们通过湖底沉积物来反演历史气候变化资料提供了可能条件。

南极地区湖底沉积物样品的年龄是采用14c方法测定的。要知道14c方法测定年龄的道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14c。14c即原子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

其次,我们要知道14c的性质。在自然界中,所有含碳物质均在与大气不断地交换,而产生新的14c补充于该含碳物质中;同时,按照放射性衰减的规律,14c又在不断地减少,如此补充和衰减的综合结果,使所有含碳物质中的14c含量保持动态平衡。然而,一旦含碳物质停止与大气交换(如:

生物死亡,碳酸盐沉淀理藏于地下等),14c得不到补充,原来含有的14c将按其衰减规律减少,即每隔5730年左右,14c含量将减少一半。

了解了14c的性质,14c测年法也就不难明白了。从埋藏在地下的生物残体或含碳样品中,测定含碳样品中14c的原子数,再与现代自然界里相同含碳物质中14c的原子数相比较,就能知道样品的14c原子数减少了多少,根据其半衰减周期为5730±40年的规律,该样品的历史年代就可找确定了。

南极地区为人类蕴藏了如此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档案资料,应该能为研究现代和未来气候的演变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例如,从南极内陆冰芯中获得的15万年来气温演变资料不难看出,距今2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开始上升,近1万年以来一直处于高温期间(间冰期),这与近数十年来实测全球平均气温逐渐增高的结果相符。这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变暖的有力证据。于是,有人**,未来气候将逐渐变暖,论据是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将不断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加热大气。

然而,根据冰芯得到的气温历史资料也表明,在距今约12万年到14万年之间,地球上也有一个高温期,且其平均气温值要比近1万年来的平均气温值还要高。如果说,近一万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上气温升高是由于人类及工业活动的影响,那么,距今十多万年前的高温期是否也是受人类和工业活动的影响呢?从已知的人类发展史来看,显然,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根据证明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在讨论数十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原因时,往往归咎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若仅就这数十年的情况看,的确,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正相关。然而,若仔细对比二氧化碳含量与气温变化之间关系,情况就不完全相同了。

例如,距今11万年~10万年间,气温一直在升高,但同期的二氧化碳含量却在下降。这说明,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之间,并不一定都有明显的成正比变化的关系。

可见,由南极地区冰岩芯反演得到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资料,一方面为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可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解释当今气候环境变化的原因提供有效的科学思路。

古埃及的气候,古代埃及的自然环境是?

1楼 匿名用户 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 古代埃及的自然环境是? 2楼 贞观之风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 上埃及 和地势较为开阔 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下埃及 。 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1楼 霜之火影神龙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 热 水 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 种植制度 布局结构 生产潜力 发展远景,以及农 林 牧产品的数量 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欧洲的气候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的什么特征显著

1楼 111尚属首次 您好欧洲的气候特点 以温带气候为主 海洋性特征显著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最广 最典型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洲的气候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的什么特征显著 2楼 高中专业生 欧洲西部的气候以 温带海洋性 气候为主,气候的 海洋性 特征显著。 欧洲的气候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