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以下哪种不是偏好的性质

2021-02-26 08:38:54 字数 3603 阅读 4174

1楼:匿名用户

完备性:任何两个消费组合都是可以比较的。反身性:任何消费组合至少与本身是同样好的。传递性:如果消费者认为消费组合x≥y,y≥z,则x≥z,“≥”表示偏好。

偏好的经济学名词

2楼:落帅

偏好,是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它包括传递性、非饱和性、完全性三部分。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可以根据某些客观指标,也可以基于因心理感受而给出的主观判断。

每一个消费者拥有一个特定的偏好,消费者基于偏好对商品做出主观价值判断,并据此对商品及其数量组合所带来满足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偏好生成原因:示范效应(环境的影响)

突发事件可改变或加强偏好(某突发事件给予一个改变或加强偏好的信号)

天生偏好(先天决定的偏好,比如对酒的偏好,有些人天生对酒精过敏等等)偏好-实质因素

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 个人偏好

个人偏好是人的个性中能够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的基础道德共识,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限制和引导个人偏好、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个人偏好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自我中心的潜在价值取向、偏离“常规”的行为方式等,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公共秩序的侵蚀。

适时更新社会公德规范,使其符合人性化的发展要求;适度限制和矫正个人偏好,使其向维护公共秩序的方向发展,有机协调二者的内在冲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消费偏好

消费偏好的定义

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商品、商店或商标产生特殊的信任,重复、习惯地前往一定的商店,或反复、习惯地购买同一商标或品牌的商品。属于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常在潜意识的支配下采取行动。

常见的偏好主要有:习惯。是由于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定型化,经常消费某种商品或经常采取某种消费方式,就会使消费者心理产生一种定向的结果。

这种动机几乎每个消费者都有,只是习惯的方面及稳定程度不同。

方便。是成员把方便与否作为选择消费品和劳务以及消费方式的第一标准,以求在消费活动中尽可能地节约时间。

求名。是成员把消费品的名气作为选择与否的前提条件。购买活动中,首先要求商品是名牌。

只要是名牌,再多投入货币也甘愿。多是基于成员对名牌商品质量的信任,有时也受成员情感动机的影响。但是,偏好受收入和产品**的约束。

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于所购买或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爱好胜过其他商品或劳务,又称“消费者嗜好”。它是对商品或劳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偏好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

偏好的重要性质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费者对于商品组织的偏好程度是有顺序的,偏好的有序化具有偏好公理中所规定的行为公理。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消费心理效果中一个重要概念,即消费者对同类产品和服务中对某些品牌的嗜好;是消费者接受广告信息而对某特定品牌的可接受的心理程度

投资者偏好

在进行个人理财规划时我们发现:不同的人由于家庭财力、学识、投资时机、个人投资取向等因素的不同,其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个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表现出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

偏好因此风险承受能力是个人理财规划当中一个重要的依据。

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一般分为五大类:

保守型投资者、中庸保守型投资者、中庸型投资者、中庸进取型投资者、进取型投资者。

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

流动偏好这一概念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是他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的流动偏好)之一。其目的在于说明利息率对投资量,进而决定就业量这一中心问题。流动偏好用曲线表示则为货币需求曲线,在图形上呈向右下方倾斜状至流动性陷阱的起点。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其中提出流动性偏好概念。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投资决定于利率, 而利率又决定于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是由**银行控制的,如果货币供给既定,那么,利率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实际上表 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偏好保持现金而不愿持有资本去获取收益(利润),是出于各种动机:或是出于交易的动机,为便于应付日常支出;或是出于谨慎的动机,以便应付意外的支出;或是出于投机的动机,以备投机取利。因此利息就被认为是对人们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偏好的报酬。

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是由**银行的政策决定的,它的增 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流动偏好的作用也可以影响到利息率的降低,但是,这种降低总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为,当利息降低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就不肯储蓄而保留现钱了。在图形中,这种利息不能再低的一定点之右,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此时,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息率再不会下降。

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用“t”表示偏好(是哪

3楼:胜华电缆技术官

^是正态总体未知方差的均值检验。几句话说不太清楚,我试试看。假设n个样本来自n(mu,sigma^2),sigma未知,想要检验:

mu=a.方法是计算t=(xbar-a)/xsig。其中xbar为样本均值,xsig为样本的样本方差。

如果t很大或很小,使得它在分布t(n-1)的双侧0.05分位数以外,则否定mu=a的假设。类似地还有相应地单侧检验。

如果对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等概念不熟悉,建议你查看任意一本理工科概率统计书籍,抽一块时间系统的看一下。

请问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的偏好问题

4楼:

严格偏好,不是“<”就是“>”

弱偏好,不是大于等于就是小于等于

无差异,就是等号“=”

可见两种消费没有无差异的情况,即不存在“=”关系那肯定就是严格偏好了啊

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偏好次序的问题

5楼:波士商学教育

完备性:任何两个消费组合都是可以比较的。

反身性:任何消费组合至少与本身是同样好的。

传递搜索性:如果消费者认为消费组合x≥y,y≥z,则x≥z,“≥”表示偏好。

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理论

6楼:匿名用户

符合的,该消费者对20,19的偏好大于18,15

7楼:花影橄榄

当**为(500,400)时选择(18,15)成本15000,若消费(20,19)成本为17600,很明显选择前者是因为后者消费不起;而**为(300,550)时若消费(18,15)成本为13650,消费(20,19)成本为16450,这个成本明显高于前者却选择了后者,说明消费者更偏好于后者的。所以是符合的

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用“t”表示偏好(是哪个英文)?

8楼:匿名用户

经济学中的“偏好”英文对应为:preference。

这里的t应该是作者自己命名的。

9楼:匿名用户

什么地方拿t表示偏好了?

微观经济学教材哪本教材比较好,请问自学微观经济学,哪种教材比较好?

1楼 匿名用户 曼昆《经济学原理》不错,分微观,宏观两部。属入门级别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属于中初级。 如果只了解只读第一本就可以了 2楼 维多利仙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我是修南开大学金融双学位的,老师推荐买的是这本教材。 请问自学微观经济学,哪种教材比较好? 3楼 讨厌自己丶 1...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教材中的偏好单调性是什么意思

1楼 恋劳 偏好的单调性是指,如果一个消费组合所包含的每种商品的数量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的一样多,那么,这个消费组合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一样好。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教材中 单调性monotonicity说的是 愈多愈好more is better mib 因此要维持效用无差异就必须至少 一财货增则另一...

微观经济学中替代品的作用是什么,经济学中什么是 生产性替代品

1楼 匿名用户 例如 本来在你心目中面包和饼干是一样的 价值都是5 今天你肚子饿了 想吃面包 ,但是附近没有卖面包的或者面包卖光了,又或者面包涨价了,所以你选择用饼干代替,同时你可以选择吃面条,吃水果代替。这是饼干面条水果就是替代品。用来代替你本来想买的 2楼 e号布丁 当某一商品的 时,人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