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引经据典正法
下面『大乘』,大乘是比喻,就像大车。古时候科技没有发明,古时候的车,大车最大的车是马车,一般是四匹马拉的车就很大,这个大车可以坐十几个人;小车是羊车、鹿车,羊拉的、鹿拉的,那只坐一个人。佛把这个比喻大乘、小乘,比喻教学,帮助你成就,达到某一个阶段。
达到近程的目标,那就是小乘,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小乘;远程的是大乘,帮助你超越十法界,这叫大乘法。现在的交通工具不一样,大的飞机都坐几百人,轮船就更不必说。它的用意是比喻「运载」的意思,帮助众生从烦恼生死这个境界超越,达到菩提涅盘的彼岸,用这个来作比喻。
2楼:佛缘深情
这个要说很多的啊……不知道怎么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大乘法涵盖了小乘法,都是唯一佛乘法。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3楼:哈怎么肥四
1、哲学理论不同
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但不彻底否认客观存在 。
大乘:主张“法我皆空”,不仅否定了主观的真实性,也否定客观的真实性,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2、修行不同
小乘:认为必须自己切实修行,甚至要出家过乞讨度日的生活。
大乘:主张信徒可以作为居士,照常过家庭生活、经营,布施即可修功德,甚至只要诚心念佛,就可以超脱轮回。
3、构成不同
大乘: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
4、修道方法不同
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
大乘:主张不仅要自渡,还要兼渡他人,认为只要虔诚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为佛)。
扩展资料
由来: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或行程之意;“小乘”的梵文为“hinayana”是小的,低等的车乘或行程之意。相应地,说大乘,有显扬之意。
现代的佛教学者,沿袭此用法,已是中性,并无显扬或贬抑的意味。实际上,“大乘”一名的渊源,小乘圣典《阿含经》便在多处提到这个名字。
1、“长阿含经”(digha-nikaya)云: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舆,一切渡人天。
2、《杂阿含经》卷二六第六六九经(《大正藏》二·一八五页上),以行大乘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者为大士。
3、《根本说一切有部 奈耶》卷四五(《大正藏》二三·八七五页中),亦有:“乃至出家得阿罗汉果,或有发趣声闻独觉乘心者,或有发趣大乘者。
意义: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解救出来。
中国若干千年来灾难重重,而在此大乘佛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众在佛门之中得到无尽的法益,灾难和痛苦得到了安抚,深受快乐。奠定大乘佛教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大乘佛教在中国儒教思想中原有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基础上,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从菩萨道菩萨行到法界实相,一乘妙理之觉悟,大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修行菩萨道广积福德资粮,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利生,令一切众生,也能获得众生平等性智的觉悟。
4楼:aaa**王
小乘就是自我解脱 最高果位 罗汉
大乘就是成就众生 修菩萨道 最高是佛果
5楼:匿名用户
小乘修身养性
也是中土中庸之道
认为修身养性就是个有品德的贤人
可是 能被其感化的人 总是小数 更多的是不认同或者被利益冲突大乘 是让智慧惠及每一个人
不论那人是富贵还是贫穷 是健康或者病痛
大乘是每一个人都能共同享有各自的平等
如果 做个比喻
小乘就是自己给自己做个发电机 发电自己用 自己造风扇自己用 自己种菜 自己吃
大乘 则是规模化
发电有发电厂
种菜有农菜场
电器有电器厂
然后让一切大众获利
6楼:匿名用户
大乘佛法里重要讲发心、动机、思想、概念;
小乘佛法里重要强调表面和形式的东西;
大乘佛法里重要强调发心和动机,如果你发心善、动机善那就是善,
如果你的发心、动机是恶就是恶,任何时候都一样。
很多人都希望能往生,其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里讲的,小乘里不讲这个。修往生法、净土法都是修大乘佛法。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净土法都变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
”却根本不考虑众生,也不想为度化众生而成佛,没有发愿菩提心,也没有发行菩提心,或者为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受持居士五戒,这完全是小乘法、是小乘的别解脱戒,这样不能往生。
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别解脱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别解脱戒。密宗里讲的受持别解脱戒的特殊的方法是密乘的别解脱戒。
什么是小乘法?什么是大乘法?什么是世间法?
什么是出世间法?这些都要弄明白。自私自利,为自己解脱,不管受持什么法都是小乘法;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大乘法。
为了今生的升官发财、健康长寿、为来世的人天福报都属于是世间法,哪怕你修的是大圆满法也是世间法,根本谈不到出世间法;为了解脱、为了超出六道轮回的痛苦,你无论修什么都是出世间法。
小乘是为了解脱的,但他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完全看心,不仅强调动机,也强调行为。但是大乘里完全看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就像树根是药,树枝树叶也一样是药;树根是毒,树枝树叶也一样是毒一样。你的语言行为也许是善的,但是你的发心动机是恶的,那么你表面上善的语言和行为也是恶;为自己怎么都不行,为众生怎么都行。
别解脱戒主要是小乘里讲,小乘里没有任何时候允许杀生、饮酒、偷盗、妄语,但是大乘里就不一样。发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前提,在不是自私自利的情况下再看具体的情况。如果你杀害他了,对他的伤害小,但是对众生的利益大,这样就允许。
偷盗也是一样,完全是为了他、为了上师三宝,就可以偷他的东西,虽然偷他的东西对他必然有一定的伤害,但是利大于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偷东西。
大乘佛法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所以大乘佛法里的解脱是究竟的解脱,大乘佛法里的成就是圆满的成就。
7楼:牛奶原味棒棒糖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
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迥)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
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扩大了成佛的范围。又,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讥讽他为“自了汉”。大乘佛教则自称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
他认为,修证需要经过无数生死,历劫修行,以“摩诃般若 ”(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强调要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
其次,从教理义学方面来说,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法有我无”,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而大乘佛教则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认为法无我,即同时否定法我的实在性。在乘佛教对“法无我”的理论分析,又可以分为两大派:
一为初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一世纪至五世纪),由龙树、提婆创立的中观学派(在我国称为大乘空宗)。它主要阐发诸法“性空假有”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诸法)都是因缘(各种条件)而起,是无自性的,因而是空。但这种空又不是虚无,其假有的现象还是有的。
所谓假有是针对小乘认为诸法在概念上是实有的理论而发的,也就是说诸法只是一种“假名”而已。龙树、提婆认为,用这样的理论来分析诸法,既不着有(实有),也不着空(虚无的空),这就是所谓的“中道观”。二为中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由无著、世亲创立的瑜伽行派(在我国称为大乘有宗)。
它主要阐发“万法唯识”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均依“阿赖耶识”(亦称第八识,藏识等)缘起,阿赖耶识能发生一切法。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法都存在于认识之中,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因此整个宇宙除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外,再没有什么实体了,因此叫做“万法唯识”。公元七世纪后,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微,密教(后期大乘)代之而起,已无重要义理可言了。
此外,大小乘佛教都有各自编集的经典作为立论之依据。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以汉译名称)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等。
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则有:《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大涅盘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龙树造)、《瑜伽师地论》(传为弥勒造)、《摄大乘论》(无著造)、《唯识三十论》(世亲造)等等。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我国,至东汉末,才开始有佛经的大量翻译。当时有两位著名的译经者,安世高和支娄迦谶。安译出大量小乘经典,支则译出大量大乘经典,在社会上都有相当的影响。
因此,在我国,大小乘佛教几乎是同时传入。然而,就佛教以后在我国发展的情况看,主要是大乘佛教的发展。小乘佛教虽也出现过一些学派和学者,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小乘佛教的各种经典、教理和戒律等只是备参考而已。
大乘佛教在我国可以说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东晋时期大乘空宗般若学受到当时玄学的影响,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对般若“性空说”的解释,有“六家七宗”之多。东晋名僧僧肇,著《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评述了各家理论的得失,对以龙树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派的思想作了通俗、准确的阐发。
这一学派发展到隋代,形成了以吉藏为代表的“三论宗”(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为所依经典),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中观学(空宗)的思想。而唐初著名学僧玄奘西行求法,回国后大力弘扬无著、世亲的思想,译出《唯识三十论》以及**、难陀等十家解释“唯识”义的《成唯识论》一书,其大**窥基又著《成唯识论述记》等,从而创立了“唯识宗”,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有宗)的思想。
什么是小乘佛法
1楼 kyoya贤 小乘佛法 就是当你接触过大乘佛法和中乘佛法的时候 都让你感觉到修行的时候非常非常地吃力 根本就理解不了大乘佛法和中乘佛法地含义 这种修行是不能坚持的 要根据你自己的天赋去修行小乘佛法 这样的经书会让你感到轻松 自然的心情就把小乘佛法完全的给接受了 只有这样的心情修经书才能坚持 才...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中的"乘"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读cheng 二声 大乘 的语意 谓大型的交通工具 所谓小乘 hi naya na ,意指采用劣小的交通工具驰向涅盘之彼岸 不强调救济世人,只专心致力于自己的道业。 这是释义的 文章 你也可以看看 第一,就哲学思想而言,小乘佛教不完全否定事物现象的实在性,大乘佛教则否认事物现象的实有...
小乘佛教的经书有哪些,小乘佛法都有哪些佛经可学
1楼 唯梅子 你要修小乘啊,那太有难度了。 那是高人修的啊。 能念佛往生净土,找个修行的中转站。 那已经不是普通人了。 至于修小乘,那太高难了。 2楼 匿名用户 阿弥陀佛 有智慧的人 不会把佛法分为大乘小乘的 一切佛法 都要学 大乘小乘本是一家没区别都是尊法 应当受持 才能成就 修出出世法 3楼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