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2021-02-03 20:41:17 字数 4817 阅读 5147

1楼:818故事先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风格 雨霖铃是婉约词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雨霖铃: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2楼:匿名用户

纤丽与雄慨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从柳咏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看宋词风格

春兰秋菊,各司一时之秀

宋人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记载,苏轼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说:“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对方回答说: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些话很形象地说明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

柳永的《雨霖铃》调名盖取唐时旧曲翻制。据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以寄恨焉”(《明皇杂录》)。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让人读之荡气回肠。

尤其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更为人称道。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此句为“千古俊句”,可见其精处。我们推想词人和意中人难舍难分、“执手相看泪眼”(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竟无语凝噎”之时,“兰舟催发”不得不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前途渺茫,相见无期,倍感苦闷惆怅,他借酒消愁,而结果只能促进人愁更愁。

无论今宵酒醒何处,离愁总是有的,而诗人睁开眼偏偏目睹勾人离愁之物——晓风中飘动的勾起人万般柔情的柳枝和天边的一弯残月。我们知道,古典诗词中“杨柳”是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陵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杨柳和离别便联系在一起。“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

那弯残月更让人浮想联翩,“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还有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人陷入一种人世聚散离合的深深感叹之中。一叶孤舟,夹岸杨柳,天边残月,画画萧疏错落。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凄迷阴柔,俏丽多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作家的婉约风格。

苏轼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语)。他和同派词人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并形成了峭拔雄壮的词风。

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道路。它的出现对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们再看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气。

3楼:818故事先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风格 雨霖铃是婉约词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雨霖铃: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4楼:匿名用户

苏轼和柳永分别为宋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的文学风格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是古典名作中风格迥异的佳作。

一、雨霖铃运用赋体,以辅叙见长,体现了柳永“以赋为词”的特点,柳永的辅叙与众不同,不再讲究含蓄的深微曲折,而是尽情的描绘。

二、从题材上看,赤壁怀古体现了苏轼的“以诗为词”的特点,苏轼从离情别绪、男欢女爱的狭窄范围里跳出来,走向人生社会的广阔天地,咏史、吊古、纪游、谈禅、送别……各种各样的事务,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一善歌之士,“我词何如耆卿?”那人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形象地说明了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鉴赏比较

5楼:岂不思

先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

“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只是借“赤壁”之名咏写古事,抒发感叹。上片最后两句,是整个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片对周瑜的追怀。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

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再看《雨霖铃》这是一首离别之作。作者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壮豪放、旷达飘逸,《雨霖铃》婉约清丽、缠绵绯侧,各有特色。

从题材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读来精神倍增;《雨霖铃》描写的是秋夜恋人离别,表现作者的依依之情,“怅饮无绪”,更突出作者因即将与恋人离别而烦燥、忧思之情。

从主题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了作者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豪情壮志。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道出人生易老,宜早建功业的感慨;《雨霖铃》表现的是凄凉的离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日亲相爱的恋人,一旦分别,留恋难舍,“泪流语噎”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表现出难分难舍的深深爱恋。

从表现手法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概括和抒情的方式,的是宏伟的画卷:古战场,抒发的是豪放的感情:建功立业,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整个词的豪放气势便跃然纸上,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壮大了整首词的宏伟气势,展现一幅壮伟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描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发出功业难成、花发早生的喟叹,但这不是哀婉细腻的抒情,而是壮怀激烈的感慨;《雨霖铃》采用的是细腻的白描,委婉的抒情,恋人离别当然不可能是豪壮的场面。

“寒蝉凄切”、“怅饮无绪”衬托出离别的凄婉,描写了这样一个具体而细腻的画面:秋雨霖铃刚停,秋蝉在树上凄凄地鸣叫,天色将晚,即将分别的恋人,双手相执四目相对,泪流满面,哽噎无语,哪有什么心情在帐篷内饮酒?渲染的完全是一种凄凉的气氛。

从语言上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的是崇高壮美的景象,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雨霖铃》表现的是感伤柔美的意象,读者未免不受影响,读着读着自然而然便觉得自己也似与恋人离别。

苏柳这两首词表现了不同意象,也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对于我们都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借鉴的意义,在文学史上具有永不磨灭的光辉。

6楼:匿名用户

苏轼的那首代表作是豪放派的,而柳永一直都是婉约派的中坚力量,一个是报国迟暮,一个是羁旅愁思。

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不?

7楼:匿名用户

含蓄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抒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

作为一种隐秘、微妙、复杂的内在感情,若从正面去直接刻划,纵然字斟句酌、呕心沥血,也难以言之凿凿,尽如人意。机灵的诗人深谙此道,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达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所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冯煦说柳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意”(《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道出了个中底蕴。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和苏轼的经历给人什么启示

1楼 玉羽真 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 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人间如梦 ,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总的来说,启示是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2楼 跳跃全垒打 把握人生,不要虚度。 念奴娇 赤壁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为什么能如此了解周瑜的

1楼 乐观的小僵尸 中国古代的文人是非常喜欢读书的 而且也更喜欢钻研历史 因此比较了解 望采纳 谢谢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为什么能如此了解周瑜的形象?仿佛曾经亲眼见过周瑜一样? 2楼 北极之远 苏东坡在当时可是举世闻名的大才子,史书读得暂且不说,关键是他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行文能够巧妙得达...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文言文中的江山如画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表面上写景,其实是一种衬托,形容三国英雄众多 2楼 匿名用户 就是广义的江山美好啊 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之意的一句 3楼 匿名用户 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之意的一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楼 匿名用户 具体描写 江山如画 之意的句子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