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他是犹大
你说的很对,中国即便是是九年义务教育,都得付出很多费用去读书。上了学,还得环环应试教育考验,到了大学后,感觉又上了天,从此无拘无束。根本培养不出人才。
也因此中国(不含华人)从未有过诺贝尔奖。
2楼:查红玉
淡定,中国部分重点大学的本科教育还可以,只是研究生教育总体很差罢了,体制问题
3楼:永远的面包
也许事实就是这样的,很多大学不在是前十几年的大学了,现在很多学校都只是为了赚钱,等毕业了给学生发个毕业证,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学分,平常的期末考试纯粹是应付,等毕业了上了工作岗位什么都不会,真的都不如小学没毕业的同龄人,至少人家在社会上时间久了在工作的岗位上有了工作经验。
近些年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些杰出人才?原因何在?
4楼:匿名用户
不久前《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随着中国大学的扩展,中国每年毕业的工程类本科生比美国多四倍,但绝大多数质量低劣。这些人中,只有十分之一能胜任跨国公司“外包”到中国的工作。要知道,跨国公司一般把最尖端的技术留在国内。
外包出来的工作,多属于低端的创造性不高的重复性工作。连这样的工作也才有十分之一的毕业生能适应,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干什么?有着这样的高等教育,创新社会还从何谈起?
现在是反省过去几年高等教育改革的时候了。反省的开端,是问一个基本问题:我们投入了那么多钱,大学的课堂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也必须带着这个问题,设想下一步的改革。
在我看来,我们首先要改革的,是以考试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我自己在国外教书时,就反复对学生强调一点:你们在高中时,一天到晚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发现“你不知道什么”,所以你们总要死记硬背。
如今进了大学,我们更关心的是“你知道什么”,你要通过讨论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和所能贡献于世界的东西表达出来。你毕业后找工作,别人雇用你不是因为你记住了哪个皇帝哪年死的,而是你能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对你的雇主有用。大学就是要培养你这种能力。
这也是讨论班的意义所在。
第二项改革,则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研究。最近,一些美国的教授提出,要维持美国的创新力,必须要求每个大学生做研究。实际上,在美国一些好大学,你就会发现许多学生参与由教授亲自主持的研究项目。
到香港读书的一些大陆学生也反映:在那里,学生常常要参加教授领头的研究团队,和大陆的大学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道理很简单,只有通过实际的研究,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懂什么,不懂什么,能为社会提供什么,还有什么欠缺,体会到创造知识的艰辛。
这样的过程,不仅增加他们的创意,也刺激他们更有目标地学习新的东西,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用我们的老话,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也只有这样,让我们头痛了几十年的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才能被克服。
所有这些,并不需要大笔的经费,需要的是许多像郑也夫这样的教授。大学的管理者们,应该把眼睛放在这些能够真正改变教学的人身上。
5楼:匿名用户
我感觉自己处于:
教育领域 “封建” 时代 走向 “民主”时代的过渡期~~~~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何谈为什么?
不要和别人攀比什么 人上人~~~
而是去思考,你所在的领域做出了什么贡献【我相信这就是国外的“人上人”吧】
我真的不好意思在说什么“研究生”~~~
我被自己“恶心”到了~~~
6楼:匿名用户
怎样算是杰出人才?学以致用的就是杰出人才。我们常说学校填鸭式教育培养出完美的应试人才,但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国家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我们不乏高端的科学家、学者,适合本科生的中层职员和中层干部却严重供过于求,可是生产线工人、基层劳动人员却奇缺,我觉得这是畸形的,刚好与许多发达国家相反,人家的高级科技人才、中层干部、职员、一线劳动者构成了完美的金字塔模型。
扩招培养出大批本科生,而一家生产型企业如果有1000员工,其中中层干部、职员绝不会超过50人,可悲的是我国目前就是个制造基地。
尤其是80后,我们这一代现在基本上都快30了,我们背着买房的重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拼命,没有福利分房,没有毕业分配,什么都没有
7楼:中秋月
腐败。思想腐败,社会状况腐败
8楼:
因为人才都去当房奴了,没心思去进步,你要是去进步,你就得住大街
9楼:匿名用户
不是没出人才,而是人才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埋没。最终被埋葬在沙土里。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人等到最后只能变成一堆黄土而已。
10楼:匿名用户
国内的教育体制存在提高的空间
11楼:匿名用户
是宽进宽出了。谁还学习啊。
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12楼:众神影歌
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可以向权威们挑战。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使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我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
钱学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一位有杰出贡献的科技功勋,堪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一代楷模。而已经功成名就的钱学森,始终孜孜以求的依然是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他的思考和追问,也依然直指时代前沿高点,振聋发聩!
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级科技人才?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级科学大师?中国的大学究竟怎么啦?
如果不是社会公认的大师级科学家钱学森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界和科技界精英们大概还会照例驳斥辩解一番。甚至会认为是对中国知识界的歧视和偏见,是对我们的教育科技成就的漠视。如果说这是德高望重的钱老的最后“问责”,那么谁该为此“负责”和回答呢?
或是也同样会无动于衷而没了下文?假若因此而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正视,并促使局面发生根本改观,我们是应当铭记并感谢钱学森这最后的大声疾呼的。诚如钱学森所言,“人云亦云,缺乏创新”,中国的科技学界如此,人文学界不同样如此吗?
钱学森的现身说法或许更有说服力,也让我们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有这么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制约,一是自由宽松的学术风气,一是广博深厚的知识滋养,一是人文精神的思维启迪,一是要有创新思想。
其中第一点是制约和阻挠因素,后几点则是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我们的问题恰恰是多了制约因素,而缺乏后几项必要条件。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者是谁?
谁该首先有所改变有所行动?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发展所急需的顶尖人才又咋能培养出来呢?再回望一下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思想大家和文化艺术大家对科学精神的社会启蒙,以及其对科技大师产生的精神孕育和智慧启迪,这一人才培育的规律和机理就变得更清晰了。
顶尖科技人才和科学大师的产生,需要冲破神权与王权封建思想的社会牢笼,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启迪,需要创新思想的自由表达的氛围环境,这些固然都需要我们的社会给予稳定的制度化提供与保障,但首先还应是人文知识学界的使命和职责。因为我们社会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研拟,其思想源往往直接来自于我们的人文知识精英“智库”。可不幸的是,正是我们中国人文知识学界的失责,不仅使自己作茧自缚,更遑论去给教育科技界以思想启迪和启蒙了。
这一系统性的社会文化病障,是不可能指望紧靠撤换一两个教育部长就能简单解决的。
曾几何时,“臭老九”们终于重新扬眉吐气,并作为知识的化身而再次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推崇和敬仰。又曾几何时,专家却原来与“砖家”同义,教授与“叫兽”齐鸣,**造假,博士贬值,名人熙熙来,大师攘攘去。“知识精英”的汉语词意变换若“小姐”,乱哄哄今昔两重天。
怨谁呢?怨社会大众没知识吗?怨工人农民没文化吗?
实践检验也再次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知识精英”们身上的臭气酸气腐气,并不是靠权力的抬举和社会大众的善意与宽容就能掩盖下去的。
为什么总是人云亦云?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愚夫,本身就不学无术,只是在滥竽充数,所以只能人云亦云;二是懒汉,懒得去学习,懒得去思考,也只能跟着人云亦云;三是懦夫,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但唯上是从,善观风向说话,也就随大流人云亦云。
而归结到一点,就是自私狭隘且霸道。因为知识学界愚夫与懒汉的存在,正是知识学界“官学”制度设计给自己留下的文化特权,普通百姓自然“谢绝入内”。知识学界懦夫的存在,则首先是出于对自己“皇粮俸禄”保值增值的本能保护意识,以不冲撞带“长”字的直接顶头上司为第一选择。
至于什么叫对国家民族有利,什么叫对社会大众有利,乃至什么叫知识分子的文化良知,都是其次再其次的考虑。甚至,根本就不能也不敢去多考虑。除非,知识和思想在被权力“招安”之外,还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独立空间。
或者说,“知识精英们”肯幡然自新并创造和设计出这样新的制度模式。
然而,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通过“学而优则仕”,中国“主流”知识精英们的文化**和权力又反过来对知识文化空间的垄断,已成为桎梏中国社会2000多年的打不破的封建思想魔咒。缺乏文化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和堕落,缺乏权力制约的文化必然导致神话和愚昧,缺乏制约的文化与权力结合的怪胎,必然成为导致人性道德沦丧和社会衰败腐烂的毒瘤。即使是现在,所谓“被增长”的忽悠文化,不正是中国“知识精英”们的杰作吗?
经济发展的先受益者和真受益者又是那些人呢?又是谁在开始重新把“独尊儒术”的祖师爷贡上“神坛”呢?中国的“知识精英”们所需的这样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自新和文化启蒙,又岂是钱学森的最后一句发问就能立马触动的。
虽然,市场经济,国际惯例,也在人云亦云。虽然,
金融危机,走出低谷,也在人云亦云。但终究,还是个人云亦云而已。
只有唯“上”的中国封建的人云亦云和唯“洋”的世界封建的人云亦云的终结之际,才是中国顶尖人才辈出之时,也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开始。今天,再寄望于主流“知识精英”的自觉与自新已经时不我待,隧道的尽头,亮光已隐约闪现。未来必定会属于中国,必定会属于人民大众。
而人民大众,正通过网络开始在加速打破“知识精英”的文化垄断。
西南联大为什么可以培养那么多杰出人才
1楼 匿名用户 西南联大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发动侵华战争。 西南联大。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
中国大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中国大学不出人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楼 叶无独 中国大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知识的问题,或者说我们要让大学生学到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太离谱了吧,几十年的大学教育什么是知识会还不知道?是的,事实确是如此,中华民族的几代人也正是因此而葬送了。 很多专家认为大学的问题是分专业太早太多,实际并非如此。中国大学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