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的古义和今义,“是”的古义和今义

2021-01-24 22:06:22 字数 6600 阅读 6607

1楼:匿名用户

或以前就是国家的国,因为最初的国家是没有疆域的概念,因此那个外面的方框是后来才出现的。

现在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或者的或。

2楼:他_是白羊座

古义①《代》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

②《副》有时。《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副》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④《副》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⑤《形》通“惑”,迷惑。《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或失道。”

3楼:匿名用户

古:有时 今 :或者

4楼:白苦景他老汉

古意:有的,有的人。今意 或者。

5楼:段沅墨

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者

6楼:弭恺浦采枫

古有时,倘若,有,代人和事物.......

今也许,稍微

说一下是哪篇文章,不同的有不同的意思

或的古义和今义

7楼:暴走少女

古义:①《代》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

②《副》有时。《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副》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④《副》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⑤《形》通“惑”,迷惑。《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或失道。”

今义:①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或许。

②或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或然。或则。

③某人,有的人:或告之曰。

④稍微:不可或缓。不可或忽。不可或缺。

扩展资料:

一、或的数字含义:

1、“或”在数学逻辑连词中的符号表示为: ∨ 例: p或q 记作 p∨q

2、新闻中的“或”“拟”“将”

3、“或”表示有可能进行某事,通常****于匿名或消息灵通者。

4、“拟”表示打算做某事,这种消息来自**、组织的主动公布,当有并非十分正式,只是有计划和打算。

5、“将”表示将要做某事,这是组织机构将进行的活动(常专指**按计划进行的工程项目),这是很正式、很确定的。

二、详细释义:

1、本义:

读音:yù。

造字:形声。从囗,从弌(yī)。

字义:【动】边防巡逻。守卫国境。

【名】国防。边防。

解释:弌义为“持戈巡逻”。囗指“国家”、“四境”。囗与弌联合起来表示“持戈巡逻在边境线上”。

古籍:《说文》: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

2、转义

读音:huò。

字义:不确定。不肯定。不一定。或者。

解释:边境巡逻,遇到敌情,具有不确定性,故本字在读音为时,表示一种“或然性”、“概然性”的概念,由此从实词转为虚词,衍生出“或许”、“或者”这一类表示“不能肯定”的词汇。

8楼:匿名用户

或 古义:1.有的人 2.或许,也许 3.又

今义:1.或许,也许 2.或者 3.稍微

若满意望采纳

9楼:—雪菲儿

古义:1.有的人 ,有时2.或许,也许 3.又

今义:1.或许,也许 2.或者 3.稍微 4指其中的一个

10楼:匿名用户

或的古义;如有

今义;指其中的一个

11楼:匿名用户

古义:1.有的人 2.或许,也许 3.又

今义:1.或许,也许 2.或者 3.稍微

12楼:迷路

古义:有的人;有时

今义:或许

13楼:匿名用户

古义:有的;今义:或者

“是”的古义和今义

14楼:学院派鱼多多

是【 shì】

一、古义:

1、对的,正确的

示例: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释义:过分地饮酒,以至于把头都弄湿啦,虽有孚信但也是不对的。

2、概括之词。

(1)、示例:是人

释义:犹人人,任何人。

(2)、示例:是事

释义:事事;凡事。

3、此,这

示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释义: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4、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示例: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释义: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

5、订正

示例:是正

释义:订正;校正。

6、遵从,以为法则

示例: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释义:“先王”的“礼义”“法令”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改革是正当的。

7、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示例: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释义:各国有了模范形象。

8、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示例: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释义:其原因就是,当山谷中的水快速冲击后,沙石便被冲走,这才是巨石挺立的原因。

9、表示让步

示例: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释义: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10、尝试。

示例:是猜

释义:试猜。

11、像;似

示例:是言不是语

释义: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12、很,非常

示例:是处

释义:极为紧张处;到处。

13、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1)、示例:是则

释义:虽然,虽则

(2)、示例:是则是

释义:是即是。虽则是。

14、商业、职业或**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示例: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释义:上下不和睦,那么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就无法决定。

15、帮助宾语提前

示例: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释义: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

二、今义:

1、 表示解释或分类

示例: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表示存在

示例:满身~汗。

3、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

示例: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表示适合

示例:来的~时候。

5、表示任何

示例:凡~。~活儿他都肯干。

6、用于问句

示例:他~走了吗?

7、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

示例:天气~冷。

8、对,合理,与“非”相对

示例:~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

示例:~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

示例:~,我就去。

11、 这,此

示例:~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

示例:惟你~问。惟利~图。

13、 姓。

扩展资料:

常用组词:

1、是非

释义: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示例:是非问题

2、是非不分

释义: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示例:这样是非不分,真是糊涂了。

3、是非曲直

释义: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

示例:是非曲直,你还不明白吗?

4、是非之地

释义:有麻烦的地方

示例:这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5、是古非今

释义:指对古代的事物采取肯定的态度,对现代事物采取否定的态度。

示例:从来都是是古非今,不知道时代在进步。

6、是故

释义: 因此;所以。

示例: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苏洵《六国论》

释义: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

7、是可忍,孰不可忍

释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表示决不能容忍。

示例: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义: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15楼:匿名用户

古义:1、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对、正确。

古文出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释义:确实迷途还不算远,觉察到今天的正确,昨天的错误。

2、用作代词,意思是:这;这个;这样。

古文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

释义: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是否正确。

3、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凡是;所有的。

古文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释义:所有的话都开放了,只有那牡丹花还早。

4、用作动词,表示判断。

古文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释义: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

今义:1.表示解释。

2.表示存在。

3.在并列二句中,置于前句,表示虽然。

4.表示正是、恰当。

5.表示凡是。

6.表示列举事物的区隔。

7.表强调。

8.用于问句。

9.对的、正确的。与[非]相对。

10.指示代词。指这。

“是”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

白话版《说文解字》: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是”字的组词/造句:

1. 表示解释。【组词/造句】:他是老师。

2. 表示存在。【组词/造句】:他跑得满身是汗。

3. 在并列二句中,置于前句,表示虽然。【组词】:东西好是好,就是贵了些。

4. 表示正是、恰当。【组词】:这阵雨下得是时候。

5. 表示凡是。【组词/造句】:是朋友都会如此。

6. 表示列举事物的区隔。【组词】:鸭是鸭,鹅是鹅,别弄混了。

7. 表强调。【组词/造句】:是谁说可以走的?

8. 用于问句。【组词/造句】:你是走路,是搭车?

9. 对的、正确的。与「非」相对。【组词】:自以为是、积非成是、莫衷一是

10. 指示代词。指这。【组词/造句】:出差回来是日,他就写好报告并上呈长官。

16楼:临落挽

古代汉语中“是”多做指示代词用,意思是“这,这个,这样......”;

现代汉语中“是”多为判断动词。

如:“是以谓之文也”中的“是”为指示代词,意思是“这”;

“老师是蜡烛,为我们点燃了激情”中的“是”是判断动词,表判断。

此外还有如下解释:

古义:1、正,不偏斜。《说文》:是,直也。

2、对的,正确的。《淮南子·脩务》:立是废非。

3、此,这。《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赞同; 认为正确; 肯定。清· 刘开《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义: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处。

2、表示答应的词:~,我知道。

3、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4、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石头的。

5、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扩展资料:

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3、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5、卑鄙:古,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今,品性低劣。

6、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7、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8、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9、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10、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但的古义和今义是什么,但古义和今义

1楼 暮静雨 但1 只,仅,只是 愿如此。 凡 凡是,只要是 。 分 只要 。 2 不过,可是 工作虽辛苦, 没有叫苦的。 3 徒然 何 远走,亡匿于幕北苦寒无水草之地为? 4 姓。但姓。 5 旧时北京古书店邃雅斋货价暗码,谓数目一。 2楼 马贞和浩宕 但 只 古义 但 但是 今义 但古义和今义 3...

消息的古义和今义,“及”的古义和今义

1楼 岁月就这么说 消息 xi o x 这个词应用比较广泛,新鲜事就叫消息,还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 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1 消长,增减 生灭 盛衰。 《易 丰》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

却的古义与今义,但古义和今义

1楼 匿名用户 却的古意中有停止后退 却步 使后退 却敌 拒绝推辞 却之不恭 推却 今意有去掉 冷却 忘却 2楼 典纬隗建白 但 的古义是只,仅,徒然。 今义是只,但是 表示转折 , 3楼 栋源柴善和 古义 1 只 仅 2 徒然 今义 1 表示转折 2 只要 凡是 3 仅 只 4 姓。 但古义和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