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手机用户
过去老祖宗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中国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
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人类而来,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来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虽然没有发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组织,但孔夫子却说过一句“聪明正直谓之神”的话,等于是替神格订了一个标准。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大德拜佛示范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
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
“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
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大德拜佛示范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女人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吹幕坝铩;不要跨过**,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嗔念,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
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
最后,无论你是去哪个寺庙,郑博士都提醒朋友们注意:拜神佛一定要心诚。如果你是有特别心愿去拜的,比如求子,那么最好到相应的寺庙去求,因为各个寺庙虽然共性相同,不过,还是有自身的个性。
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禁忌
2楼:莫文灵云南
1、穿戴干净:预知第一天要去寺庙烧香,头天晚上就需要净身。神经就是洗去身上的尘埃,把自己稍微打整的整洁一点,小编这里说的“整洁”并不是你要穿的多华贵,而是干净、整齐。
穿戴不浮夸、另类。
2、进殿须知:如否有人注意到,一般的寺庙正殿都有两道门中间一道大门,两旁两道小门。而烧香拜佛进门也是有忌讳的,不是和尚尼姑最好不要走中间那道门,中间那道门被称为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而两旁的们可供香客们进出,进门需要注意,女迈右脚。男迈左脚。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这是对佛的不敬。
进颠直接跨过就是。
3、拜佛礼仪:前来拜佛的人心要虔诚,手要干净,因为手要作揖,要拿香所以要干净。前来拜佛在殿内说话要注意,勿议论,勿喧哗。
不要对任何佛像指指点点。由于前来拜佛的人比较多,大殿内**比较多,需注意,烧香拜佛时来往不要跨过**,不然会被视为不敬。
4、烧香数量:烧香拜佛,香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
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是烧香再叩头。这也是最高的规格,一般我寻常拜佛三炷香就为好。
5、拿香手势: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烧香时,香要一次性点燃,要越旺越好,而点完香如何火还没灭,切勿用嘴吹,只需横拿上下晃动香受到风吹自会熄灭。上香的时候用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完揖后就可把手中香置于香炉中。
6、磕头须知:如磕头的话就要注意步骤了,烧香拜佛是有忌讳的,不能一阵猛磕头。而要是要注意姿势。
首先你需要双膝跪在**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头往下磕。来回三次便可。
7、拜佛忌讳:烧香拜佛的忌讳有很多,而女性来例假期间最好是不要去上香.夏日女性去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
如带有小孩去拜佛,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扰了佛的清净。
8、烧香步骤:烧香拜佛时,信众取香三枝,在灯火中点燃,拿在手里,走到佛前,心要恭敬诚恳。面对佛像,恭敬站立,两手举香,用一颗纯净的心向佛,心中可默念所求,望佛能够听到。
举香时,手如问讯状。两手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脚之尾端。香要拖稳。
将香平举至眉间,与眉平齐,双目净观佛像庄严,眼观鼻,鼻观心。诚信想你心中所求。将香放下,右手拿香脚,左手插香,两香间距离为五分。
注意上香的时候不要跨过面前的**,不然被视为不敬。
3楼:青竹遗风
一、衣着庄重,不能裸露四
肢。二、寺内严禁高声喧哗。
三、寺内财物、供品不能据为己有。
四、寺内钟鼓法器不可擅自敲动。
五、面见僧人应合掌问讯。
六、**拜垫是寺主专用,不可在上礼拜。
七、烧香1~3炷即可,不要大把点燃。
八、在寺内吃僧饭及住宿,应交伙食费。
4楼:凯乐看世界
每逢佳节,便会去寺庙烧香拜佛,为自己以及家人祈福,述说自己美好的祝愿,但是你们知道在烧香时的四点忌讳吗?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拜神拜佛有什么讲究
5楼:滠鹓月落守戫
过去老祖宗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中国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
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人类而来,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来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虽然没有发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组织,但孔夫子却说过一句“聪明正直谓之神”的话,等于是替神格订了一个标准。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大德拜佛示范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
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
“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
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大德拜佛示范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女人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吹幕坝铩;不要跨过**,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嗔念,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
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
最后,无论你是去哪个寺庙,郑博士都提醒朋友们注意:拜神佛一定要心诚。
烧香拜佛有何讲究挑日子吗,烧香拜佛的讲究和忌讳有什么
1楼 8万4千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只要恭敬诚心,哪天拜佛都好,不用挑日子。 2楼 匿名用户 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3楼 无量光无量寿 诸佛菩copy萨诞辰日出家日成道日, bai都是佛经传统日子,能du够更好与诸 zhi佛菩萨结缘,具有dao 消灾增福的利好机缘。初 一 十五,等以生理常识关连,自然...
烧香拜佛的讲究?请大家给点建议,烧香拜佛的讲究和忌讳有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首先,烧香拜佛是对佛的尊重,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所以烧香拜佛一定要规范姿势动作,用自己虔诚的恭敬心去面对佛祖,烧香的各个步骤都要庄严神圣,讲究也是非常多的。我为你准备了几点讲究规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 烧香拜佛前,最好先洗漱净身,洗去身上的尘埃,穿戴干净,不能穿着另类,女性拜佛者...
去寺庙烧香拜佛是不是要连续三年,请问去寺庙烧香拜佛是不是必须要上午去?有没有什么讲究的说法?
1楼 马来西亚亚戴 《去寺庙烧香拜佛》只是一种形式 别只是做给人家看 我们需要膜拜佛陀,定期到寺庙,奉献和祭祀吗? 《佛教徒不膜拜佛陀,而是把他当老师来尊敬。佛教徒跪拜佛像以表示内心的敬仰,就如向国旗敬礼或奏国歌时立正一样。 佛教徒无需定期到寺庙,但多数的信徒都会去佛堂会见佛友或学习佛理。佛教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