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海毛嗑
题西林壁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品:题西林壁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2楼:匿名用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楼:小尕丹
自己写才有水平...
题西林壁的写作背景
4楼:sunny柔石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5楼:梦里心落
【写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诗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
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6楼:匿名用户
这是苏轼初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看到: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拔成峰;远近高低,形象各异。
想到: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为自身在这山中的缘故吧!
读了本诗想到:我们有时看问题,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7楼:匿名用户
最近新读了桂园著的《苏东坡 官场笔记》,我
8楼:匿名用户
作者上看下看远看近看还是看见庐山的不同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就写了这首诗,
9楼:匿名用户
看到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10楼:匿名用户
苏轼想到: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恐怕是我眼瞎了吧!读了本诗想到:我们有时看问题,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因为我们眼睛瞎了,告诉我们:看不清了就是眼睛瞎了的道理
11楼:陈友谅沛瑶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12楼:匿名用户
这些是因为他家吃饭不能太晚?一个人要求你是一个女人可以接受了一个男人!不会因为一次机会一次次被伤害我自己想好吗、不会是啊……是因为你们知道你
苏轼诗题林西壁人生哲理,著名诗人苏轼的《题林西壁》全文
1楼 百折不挠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诗题林西壁人生哲理 2楼 匿名用户 《题西林壁》蕴含对人生哲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
关于“前赤壁赋”一文的问题,苏轼《前赤壁赋》一文的问题。
1楼 小王子 1 豁达,自释 2 对仗工整。揭示人生哲理 3 借景抒情 4 运用比喻和排比 你给的分太少了吧 2楼 从小学习不好 豁达行文流畅,文笔实质是苏轼思想上的矛盾,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衬托作者豁达的心境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前赤壁赋》一文的问题。 3楼 沈...
哲理苏东坡——从赤壁赋看苏轼不少于作文
1楼 匿名用户 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 才高学博 其诗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可谓多姿多彩 思想深邃独特 所作各体诗词无所不精 从苏诗词的内容取材极其广泛 有描写山水风景的 有同情民生疾苦的 有抨击时看事体现其政治观点的 还有抒发亲情友情和人生感慨的 无论哪类题材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体现了诗人对社会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