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化的宗教,宋朝的文化背景

2021-01-16 22:28:21 字数 5336 阅读 1444

1楼:诺哥哥_亳

与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与汉化。后周时,周世宗下令限制佛教,废除各地非敕额的寺院,又贬斥儒学,废除孔子后代的免税权。宋太祖建立宋朝,致力于统一全国,加强**集权制的统治,在一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周世宗的政策。

宋太宗任用文臣执政,儒学随之逐渐兴起,佛教也渐流行。宋真宗自称“礼乐并举,儒术化成”,大力提倡儒术,同时又提倡佛教,信奉道教,建立起儒佛道的思想统治。然而整体来说,宋朝宗教以道教较为兴盛,北宋许多帝王如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都信道教,**支持提倡,使北宋道教大盛,南宋较衰,但余风仍在民间。

佛教在后周周世宗时,曾受打击,宋初渐复,但宋徽宗崇道抑佛,又略受打击,南渡后又复,在佛学研究上比之唐代要黯然消沉。此外,民间尚有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 。

北宋11世纪的孔雀明王画像佛教在五代十国时期,于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各国流行。宋初,宋廷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李蔼作《灭邪集》反佛,宋太祖说他是“非毁佛教,诳惑西姓”,把他发配沙门岛。宋太宗进而认为佛教“有裨政治”,在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处修建寺庙,在开封设译经院翻译佛经。

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在益州雕印大藏经,宋太宗时雕版完成。这是第一部印行的佛经总集。宋真宗更加大力提倡佛教,撰写《崇儒术论》的同时,又作《崇释论》,说佛教与孔孟“迹异而道同”。

宋真宗继续建寺译经,并亲自作佛经注释。宋真宗统治时期,成为宋朝僧徒最多,佛学最盛的时期。当时管理佛教事务的**机构是左右街僧录事,隶属于鸿胪寺。

各州府或大刹设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务。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当于出家许可证,没有度牒就属于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为了控制僧尼人数,限制寺院的规模。

但是自神宗朝起,为解决财政短缺,**开始将度牒货币化,度牒沦为国家的敛财手段。其后度牒买卖始终参与国家财政运转,徽宗时期和绍兴年间尤为严重。佛教宗派以禅宗和净土宗最为兴盛。

而禅宗之中又以临济、云门二宗最为繁茂。净土宗相对禅宗而言更为俗化。原先艰深的理论被阐释的更加简单化与口号化。

玉皇大帝像道教在宋朝变化繁多,十分兴旺。宋朝管理道教的机构是礼部所属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现了内丹派南宗、正一天师道(参见正一道、天师道)、忠孝净明道(即净明道)和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

最后全国形成了真大道教、正一天师道和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宋太祖时,道士们进见,劝他“无为无欲”“恬淡寡欲”,太祖不予理睬。宋太宗召见华山道士陈抟,赐给封号,命南唐降臣徐铉校正道书,又在东京、苏州等地修建道观,道教逐渐得到朝廷的提倡。

宋真宗是道教的狂热的信奉者,对人说:“释道二门,有补世教”,又说:“三教(儒、道、释)之设,其旨一也”。

宋真宗和道士们编造神话,说玉皇在他梦中传告赵氏始祖是轩辕帝。宋真宗尊玉皇为玉皇大天帝,赵氏始祖为圣祖天尊大帝,布告天下。参知政事丁谓等制定礼仪,大事祭祀。

并且在东京修建玉清昭应宫,表明他是道教的忠实信徒。宋真宗又命王钦若主持续修道藏,搜编道书四千三百多卷。全国各地大修道观。

道教得以广泛流行 。

祆教、摩尼教与景教被称为“三夷教”,于晚唐时先后被禁。祆教在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摩尼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

北宋的方腊和钟相起义都与摩尼教有关。伊斯兰教方面,唐朝时,穆斯林开始到中国进行**,宋朝伊斯兰教的影响更大。穆斯林在西洋与南洋**中占优势,他们负责市舶司,最著名的是蒲寿庚。

犹太教徒主要分布在宋朝开封一带,当时被称为“蓝帽回回”、“天竺教”等。他们自称“一赐乐业”教徒,极有可能是以色列的音译。他们是现今开封犹太人的祖先 。

宋朝的文化背景

2楼:你我悖道各苍凉

背景: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

宋代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3楼:浮生若水

1.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

2.开放批判的创新思想

3.积极实用的经世理念

4.中庸内省的理性态度

5.激烈高昂的民族意识

4楼:匿名用户

重理性道德,民族观念强,市民文化繁荣

5楼:匿名用户

贴近市民生活文化繁荣

宋代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啊。很急!!谢谢了

6楼:要当技术宅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

与唐朝不同,一般的**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钟爱戏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场充斥衣服鞋物。

宋朝文学思想与晚唐的文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唐太宗坚决反对齐梁的绮丽文风,要求作品有利于政治宗教,提倡内容与艺术并重,以气势与感情取代艳情来开创新天地,即所谓兴寄与风骨。

随着唐朝没落,文坛出现淡泊境界,崇尚高情远韵,追求形式技巧的潮流。到了晚唐,回归绮丽文风,追求诗歌情韵之美。

7楼:匿名用户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戏曲。传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我们应该充分评价元明清诗文词的成就,但其未能超宋越唐,则可断言。如果说,宋代诗文词(特别是文和词)是元明清作家们不断追怀、仰慕的昨天,那么,元明清**戏曲的大发展就是宋代刚刚发展起来的白话**和戏曲的灿烂明天了。

宋代继唐代以后出现了又一个诗歌高潮。虽然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宋诗》,但其总量超出《全唐诗》好几倍则是无疑的。宋代诗人大都一生勤奋写作,作品众多,如现存苏轼诗二千七百多首,杨万里四千多首,陆游近万首,远比唐代李、杜为多(李诗近千首,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充分说明宋诗繁荣的盛况。

巨大的数量往往体现为一定的质量。作为一代诗歌,宋诗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发生了显著的新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思想内容看,宋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方面都有所扩展,但又缺乏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中追求远大理想的积极昂扬的精神;而在抒发民族斗争中的爱国忧国的情绪上,又比唐诗炽热和深切。

这是由时代的条件决定的。宋朝比之以往的几个统一王朝来,是**集权最为集中的朝代。这一方面对巩固宋朝统

一、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和抵御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侵扰,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军权集中带来了宋朝军队训练不良,战斗力削弱,政权集中带来了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腐败无能,财权集中又刺激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享乐。所以开国不过三十多年,宋太宗时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的农民起义,人数达数十万。正是在积贫积弱局势逐渐形成、社会危机急剧发展的情况下,地主阶级中的有些改革家就出来倡导“变法”,改革弊政,形成了变法运动。

王安石就是杰出的代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诗歌中反映民生疾苦、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政治斗争的现实主义倾向,都和这种社会政治情况有关,跟变法运动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如梅尧臣《汝坟贫女》、《田家语》;欧阳修《食糟民》、《边户》;王安石《兼并》、《省兵》;苏轼《荔支叹》等一批作品。

但是如同变法运动只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缺乏远大的政治前途一样,在宋诗中也缺乏唐诗中积极昂扬的政治进取精神,往往悲慨多于壮歌。这是一。其次,宋朝从开国之初直到灭亡,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不断侵扰和威胁之中,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朝代中最缺乏抵御力量的软弱王朝。

宋王朝对他们一再割地求和、输币纳绢、称臣称侄。但是,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和**,尤其是广大汉族人民群众,是不能忍受这种受侮辱、被奴役的处境的,他们表现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因此宋代诗歌中(包括词)所反映的爱国思想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宋初路振《伐棘篇》对国耻国难的慨叹,苏舜钦《庆州败》对败于西夏的“羞辱中国堪伤悲”,苏轼《祭常山回小猎》、《和子由苦寒见寄》等所表达的“与虏试周旋”的决心,都是例证。

而在北宋灭亡以后,更成为南宋诗歌的基调。伟大诗人陆游正是在南郑戎马生活中找到了创作的生命,为苦难的祖国歌唱了一生;在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谢翱、林景熙、郑思肖、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增添了最后的光彩。这是唐诗中所没有的。

8楼:匿名用户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男不当兵”“学而优则仕”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与清朝***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除晚明外再也没有出现过象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宋学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其与佛、道思想相结合,诞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

“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之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

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人们应当去人欲,存本心,到达清明寡欲的境界,陆九渊之思想经过之后明朝大儒王守仁的继承发展,成为新的哲学体系—心学,在明朝中叶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

除了理学与心学之外,宋朝晚期还出现了第三种学术势力—浙东事功学派,其由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所组成。史学

与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学特别发达。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宋贤史学,古今罕匹”。

宋朝有多个官方修史机构,如起居院、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会要所等。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属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长达十九年(加上《通志》超过二十年),共二百九十四卷,叙事上起周烈王廿三年(西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

采用编年体方法书写,为后人提供了一本系统广博的史书。随后,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通鉴纪事本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鉴纲目》,共五十九卷,可谓《资治通鉴》的简略版。

史学家郑樵写成《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此外重要的史学著作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会要》和《五代会要》。

著名的地方志有《太平寰宇记》、范成大《吴郡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吴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等。此外宋代编修了不少与史学相关的类书,著名的“宋四大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宋朝人的一天作文,宋朝人的一天作文300字

1楼 xie大家知道 快乐的一 天五彩缤纷的童年里,有高兴的一天,有悲伤的一天,有幸运的一天,有倒霉的一天,还有快乐的一天 那天是新年的第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和爸爸 妈妈,还有我表弟一同开车到九龙游乐园。 一路上,我觉得天好像比以前更蓝,云朵好像比以前更白,花儿草儿都在跟我点头微笑,一切都显...

唐朝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唐朝文化的重要影响

1楼 匿名用户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 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深,除了国力强大 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 天下太平外,更突出的亮点就是辉煌灿烂的文化。解密唐朝文化繁荣基因,我们不难发现,其间 的引导功不可没。 在统一 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 佛教 道教与儒学,并称 三教 ,...

唐宋元明清文学的代表形式有哪些,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1楼 匿名用户 唐诗 如李白的《蜀道难》 《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宋词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元曲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汉宫秋》 明清 如吴承恩的《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2楼 匿名用户 唐诗 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 宋词苏轼 陆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