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重视文化发展吗,元朝的文化发展有何成就和特征

2020-11-23 13:03:08 字数 5178 阅读 1105

1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元朝立国之初,蒙古族统治者在受教育程度、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中原士大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于是便开始礼遇儒臣,重视汉文化,并从儒家经典中学习治国安邦之道。

元世祖忽必烈具有雄才大略,他大力招揽人才,广收“江南遗逸”,重用汉族儒臣,还命汉族士大夫对皇室成员及蒙古族大臣**进行汉文化教育。

至元仁宗和元文宗时期,朝廷则更进一步“亲儒重道”,礼遇文士,尤其喜好书画艺术。文宗建立奎章阁,任命画家、书画鉴藏家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别查定,所以到了文宗时翰墨之势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元朝的文化发展有何成就和特征

2楼:万里长城

元朝的文化

特征就是多元化,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元**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3楼:匿名用户

成就:1、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元朝的统

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3、元曲作为歌舞艺术、讲唱伎艺的发展而成的新的戏曲形式。

特征:第一,科技发展上:

天文学:在元朝控制的范围内陆续设立了二十七所观测台、站,在测定黄赤大距和恒星观察等方面取得了丰富准确的数据。至元十八年(1281)正式颁布了《授时历》。

这部历法以365.2425日为一年,废除上元积年、日法,采用近世截元法,在人类历法史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地理学:《大元大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舆地图》的问世是元代地理学的主要成绩。

农学:元代三部农书的发行标志着元代农学有很大发展。

医学:元代也有很多新成就。李杲、朱震亨在伤寒、肺痨等内科学上有新的学说,均属“金元四大家”;葛可久精于医治肺痨;危亦林在麻醉、骨折复位手术上有新创造;滑寿善针灸。

数学:宋元时代,我国数学的研究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有着辉煌的成就。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1303年发表的《四元玉鉴》一书(三卷),就是一部代表作。

第二,元杂剧的发展上:

剧曲当时称为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据统计,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八十多人,作品有五百多种,保存到现在的还有160多种。杂剧是中国历代歌舞艺术、讲唱伎艺长期发展而成的新的戏曲形式。

它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元代创作杂剧见于名目的共约六百多种,现存两百多种,杂剧作家有两百人左右。13世纪50年代到14世纪初,是元杂剧鼎盛时期。

第三,文人的地位:

当时的社会人分十等,有所谓“七匠、八倡、九儒、十丐”之说,文人被贬到社会的最下层。元代文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而且作为进身之阶的科举也几乎被取消。

“仕进有多歧,铨衡无定制”(《元史·选举志》),“侥幸之门多,而方正之路塞,官冗于上,吏肆于下”(《元史·百官志》)。

其科举条例规定又极不公平,于蒙古人特优待,于汉人则特严厉。元代统治者一再作出强硬的规定,各级官吏“其长者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史·百官志》),

4楼:郁闷的华

蒙元时期是野蛮民族对文明民族的统治。

因此文化遭到大规模破坏。

蒙古统治者开始打算把华人都杀了,耕地改为牧场。后来有人劝说蒙古大汗:留着华人收税比放牧更实惠。于是蒙古开始对华人横征暴敛。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鲜明的无神论观点。《论语》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

单在蒙古人统治时期,各种宗教斜教横行。蒙古人没有文化,因此更容易信仰各种宗教。尤其是喇嘛教,在蒙古地区非常流行。

蒙古人只需要聚敛,不知道怎么合理统治,更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因此知识分子的地位非常低下,甚至不如娼妓。因此,文人和底层人民在同一地位。

文人无法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治国安邦上,智能在民间文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于是元曲发达。

文化的毁灭,文人的堕落,导致中国文明在蒙古统治时期大规模倒退。明朝赶走蒙古人后,虽然明太祖洪武黄帝有计划有步骤的企图恢复中国文明。但也没有完全成功。

明朝只能称为部分的恢复了中华文明。和宋朝比,明朝文明要落后很多。明朝知识分子也的素质也比宋朝差很多。

为什么历史上关于元朝的记载很少?

5楼:小蚂蚁爬爬赛

元朝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只98年,时间短,加上战争多,是元朝文献记载少的主要原因。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文以虞集为长,诗以刘因为著。传统的诗词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或较好的作品,但整个说来,成就不高。

而戏曲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6楼:彼岸的暗夜

元朝属于游牧民族统治,本身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

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歧视汉族,汉族与少数民族隔阂严重

汉族属于定居民族,文化更为发达,儒生反抗元朝统治,不愿进行记录

元朝不重视文化发展,对文化记录不感兴趣

衍生知识点——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王朝。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

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

元宪宗九年(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中国 ,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的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元朝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顺帝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7楼:哆啦

一群蒙古外族统治了短短98年天天搞侵略哪有闲心记录啊,他们崇尚武力,并不太重视文化。种族压迫比较严重,百姓民不聊生搞文学的当然就少之又少。即便有点功勋历史 明皇帝为稳江山必定抹杀元的一切,毕竟当时在汉人心里外族统治也是一段屈辱。

元朝时中华文化有了那些重大进展?

8楼:海烟人

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

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

……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务实的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处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有着较为迫切的发展要求。因此与宋代相比较,元朝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十分显著的。

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黄道夹角的科学数据、星辰的数量、历法等);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如生产工具)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

**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

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是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吗

1楼 闲掷葡萄 个别时期是包容的,比如康熙时期。但是明清在总体是抗拒的 盲目自大的 闭关锁国的。 中国从古到今对待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是不是有地理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 2楼 匿名用户 中国文化bai是宏观感悟式du 的文化,由于它注重文化内核zhi的宇宙性,dao其外延亦不拘泥,所以,回文化答的包...

舌尖上的中国对发展中华文化有何启示

1楼 玉卿天下 从某种意义上看,《舌尖上的中国》犹如一场文化仪式,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仪式洗礼。透过日常美食的仪式镜像,我们看到的是蕴藏在中国文化深处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图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伦理道德 价值信仰 审美情趣最生动的展现。片中凸显的对普通人的人生价值和生活信仰的礼赞,既是对中华民族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