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航海线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

2021-01-14 14:47:28 字数 3608 阅读 3605

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本是亚洲大陆东缘、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全境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几百个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岛面积22.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

日本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千米领土就有80米长的海岸线,国内的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很少超过100千米。

日本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大都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湾内多良港,日本的很多城市都坐落在这些港湾附近。日本现有港口1087个,重要港口有107个。据统计,1982年在世界货物吞吐量超过l亿吨的6个大港口中,日本占去4个,依次为神户、千叶、横滨和名古屋。

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海岸和海峡这些特点,为日本发展海上运输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现代工业所需要的主要燃料和原料,大部分靠进口。实际上,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每年进口物资多达6亿吨,约占世界资源**的30%左右。依靠进口大宗的资源,加之国内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日本的工业非常发达。

但由于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地面崎岖,山脉纵横,平原狭小,而且分布零散,这对日本的经济活动有很大限制,其发达的工业区又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而且,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已趋于饱和状态。这些因素,使日本必然要到国外寻找市场,这就决定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势必要走加工**的道路,使产品的大部分销往国外市场。

据统计,日本工业品中船只的80%,汽车的40%,合成纤维品的70%,钢材的30%都要靠国外销售。大量进口原料,大宗口工业产品,都依赖海上运输。方便的海运条件,又促进了沿海工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日本经济严重的对外依赖和岛国的地理特点,促使日本造船工业发达,海上运输力量十分庞大。自1956年以来,日本造船总吨位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海运成为日本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手段。日本商船队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11%左右,仅次于利比里亚,居世界第二位。

上述的这些自然和经济特点,使海运业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如果航海线中断,其经济即陷入瘫痪。因此可以说,航海线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

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2楼:是嘛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马六甲海峡,沿岸美丽富饶。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热带丛林遍布两岸,高达60米的常绿树随处可见。

各种藤萝攀缘植物,像天罗地网缠绕在巨树之间。两岸又是热带橡胶、锡和石油的重要产地。西北端的槟榔屿,风光秀丽,被誉为“东方明珠”。

扩展资料

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容易发生淤积。水下有浅滩与沙洲,巨轮搁浅事故时有发生。

有人预计,由于两岸泥沙迅速淤填,在1000年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可能相接,马六甲海峡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

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3楼:太阳

日本本国资源贫乏,原料、燃料需进口,产品需要出口。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的必经之地。

所以,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由于日本的特殊国情以及马六甲海峡独特的地理位置。

日本的国情就是人口多,资源少。特别是缺少各类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所以日本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矿产资源以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并且把生产出来的物品运往世界各地的市场。而这一切,除了少量货物通过从俄罗斯上岸走西伯利亚铁路去欧洲,以及发往东亚、东南亚以及美洲的货物,其他发往欧洲、非洲以及南亚和西亚的物资都需要走马六甲海峡。

而马六甲海峡则是东亚地区与欧洲、非洲沿岸以及西亚、印度交通的必经之地,船舶可以通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和太平洋。虽然可以绕道其他海域,但是绕行时间长,不经济。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

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它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从外国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每年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据估这数字在20年后将增加一倍。占了世界的海上**的四分之一的份额。世界四分之一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

例如:在2003年,一天估算有1千1百万桶石油(约170万m3)经过马六甲海峡。

所以对于日本来说,马六甲海峡是海上生命线。

4楼:匿名用户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

5楼:非常呆板

日本的是90%的外来石油进口国。

而进口的90%来自中东

这些运输的游轮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相当于海上高速收费站)你说不走高速成嘛!? 其实也可以……

所以 就是这么个意思别当真

6楼:匿名用户

日本所需资源,特别是战略物资石油,严重依赖外来输入,日本进口的石油几乎全是用从中东经过海路运输到日本的,马六甲海峡是其运输的必经之路,若是该海峡被别**事控制,就等于遏制住了日本发展乃至生存的咽喉。

7楼:百掣尹永福

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

日本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是?

8楼:匿名用户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非洲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他的西北端沟通。水深25~200米,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6假古城而得名。

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9楼:卩s無名氏灬

关键在石油等战略物资

,以及日本出航问题。

首先,日本是一个石油的等战略物资奇缺的国家,日本的众多战略物资都需要进口。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石油。日本本身就是一个石油短缺国家,并且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很深。

因此,日本的石油就更需要从外部进口。日本的外来石油,主要是从中东地区、俄罗斯等地进口。而其中最多、最主要的就是中东地区。

而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到日本,就肯定要经过印度洋,过太平洋,才能进入日本海。而经由印度洋的时候,为了减少战略成本,就必定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因此,这一海峡就成为了日本进口石油的一个重要关隘。

另外,日本为了突破和平宪法,继续其争霸世界的目的,日本就必须要走向海外。而其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阻碍,也是马六甲海峡。

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为什么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1楼 沙漠也长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最根本的就是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要把这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

对日本来说,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相当重要,原因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马六甲海峡是东南亚战略要地,是连通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主要航道。它承担着全球1 3货运量和约50 的石油运输量,也是东北亚国家海上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 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缺乏,必须依赖从外国进口。石油被称为 工业的血液 ,日本主要从西亚进口石油,油轮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日本9...

航海线为什么不是直的,飞机的航行路线为什么不是直线?地图上的线不是飞机的真正飞行轨迹。

1楼 匿名用户 你看到的弯曲的线,其实是最短距离。在航海上,我们一般使用的都是大圆航线,就是两点间最短距离,再通过其他途径绕开危险海域 水文 气象等危险 ,形成实际航线。 其中,你看到弯曲航线肯定是在图上,地图和常用海图一样本身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变形出来的 所谓等圆柱正切投影,代表 墨卡托投影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