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说明什么如题

2021-01-13 21:32:15 字数 4241 阅读 5208

1楼:匿名用户

说明该药物的血药浓度比较高,组织分布就相对较低。

2楼:匿名用户

说明药物容易溶解在血浆蛋白里

《药理学》关于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题目

3楼:匿名用户

置换机理都是竞争bai性du与血浆蛋白结合。但各个

化合zhi物的竞争dao能力各不同,这是化合版物本身物权理特性决定。只有做了血浆蛋白结合对比实验才能得到哪一个化合物置换能力更强的结论。编书的人总是看了很多研究文献,才总结归纳出来的,应该以教科书或参考书(手册)记载的为准。

4楼:章桂花检燕

就是有多少药物(百分之多少)和血浆里面的蛋白结合!

药物要和血浆蛋白结合才能有效的随血浆全身循环

到达病变部位产生药理效应!

在血浆蛋白结合率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有什么特点

5楼:冰雪阳光久久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进入血液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占血液总药量的比例。

各种药物以一定的比率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血浆中常同时存在结合型与游离型。而只有游离型药物才具有药物活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并“储存”于血液中,起到药库的作用。

对于药物作用及其维持时间长短有重要意义。

结合分为可逆性、饱和性、非特异性、竞争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运速度以及作用强度和消除速率。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药效平稳。

结合率低的药物体内消除快,同时作用时间短,药效有很大的波动。

药物内源性性化合物也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发生竞争性置换作用,两种以上的

药物联用时,可相互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结合力强的药物能从蛋白结合部位上取代结合力弱的药物,使后者游离型数量增加,导致药效和毒性反应亦增强。其影响程度可因后者在体内的分布容积不同而异。一般只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以

及**指数低的药物在临床上的这种相互作用才有意义。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有哪些

6楼:仍俺湃浊柴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进入血液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占血液总药量的比例。 各种药物以一定的比率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血浆中常同时存在结合型与游离型。

而只有游离型药物才具有药物活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并“储存”于血液中,起到药库的作用。对于药物作用及其维持时间长短有重要意义。

结合分为可逆性、饱和性、非特异性、竞争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运速度以及作用强度和消除速率。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药效平稳。

结合率低的药物体内消除快,同时作用时间短,药效有很大的波动。 药物内源性性化合物也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发生竞争性置换作用,两种以上的 药物联用迹订管寡攮干归吮害经时,可相互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结合力强的药物能从蛋白结合部位上取代结合力弱的药物,使后者游离型数量增加,导致药效和毒性反应亦增强。其影响程度可因后者在体内的分布容积不同而异。

一般只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以 及**指数低的药物在临床上的这种相互作用才有意义。.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什么特点及临床意义

7楼:各种新人类

这个对药物动力学很重要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二、临床意义:

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结合率不相同.

药物只有在游离状态(没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候才有效.

有些药物结合率高有些结合率低,因此作用不同.

比如:a药结合率为10%,b药结合率为99%,在相同的条件下若是药物结合率都下降1%,那么a药游离的量增加1%,在原来的基础上变成11%,只增加了十分之一;

而b药游离的量也增加1%,结果就导致b药游离的量变成了2%,也就是原来的2倍.像这样就容易引起b药的中毒等不良现象.

所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临床上需要仔细研究.

8楼:匿名用户

1.结合是可逆的,结合与分离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结合后因相对分子质量大,不能跨膜转运,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3.具有饱和性,血浆蛋白减少,则游离型药物增多,故营养不良的患者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

4.同时应用两种能与同一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可发生竞争置换现象。

9楼:匿名用户

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不同的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不同,主要是能和血浆蛋白形成可逆的复合体,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当游离态的药物的浓度下降的时候就会由结合态向游离态转化。达到动态平衡。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竞争对用药有何影响

10楼:匿名用户

( l )水杨酸盐、保泰松、双香豆素类、长效磺胺类等与甲苯磺丁脉、氯磺丙脉合用时,后两者可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被置换出来,从而致血糖过低,乃至发生低血糖休克。

( 2 )水杨酸盐、磺胺类、峡塞米、对氨基水杨酸钠与甲氨蝶吟合用时,甲氨蝶吟被置换,可致其作用和毒性增加。

( 3 )水合氯醛、依他尼酸(利尿酸)、甲芬那酸(甲灭酸)、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可致凝血障碍。

( 4 )阿司匹林、磺胺苯毗哇与甲苯磺丁脉、胰岛素合用,可致低血糖休克。

( 5 )保泰松、水杨酸盐、双香豆素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可致磺胺类药物过敏反应增多。

( 6 )阿司匹林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致糖皮质激素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强。

( 7 )乙胺嚓吮与奎宁合用,可致奎宁毒性增强。

( 8 )米帕林(阿的平)与帕马奎(扑疟喳)合用,可致帕马奎毒性增强。还应注意某些疾病也可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从而使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作用和毒性增强,故应注意调整(减少)剂量,常见的有:

( l )肾功能不全:使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类、保泰松、吠塞米(速尿)、巴比妥类、氨苯蝶吮、洋地黄毒普类的血浆蛋白结合减少。

( 2 )慢性肾衰竭:使苯妥英钠等酸性药物(奎尼丁、普蔡洛尔、氯丙嗦则增加结合)的血浆蛋白结合减少。

( 3 )尿毒症:使磺胺类、甲状腺素、苯妥英钠、氯贝丁醋、洋地黄毒昔等的血浆蛋白结合减少。

( 4 )肝硬化:使地西浮、苯妥英钠、奎尼丁、氨苯蝶吮的血浆蛋白结合减少。

( 5 )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使吗啡、普蔡洛尔、保泰松、异戊巴比妥、苯妥英钠的血浆蛋白结合减少。

( 6 )低白蛋白血症:使奎尼丁、地高辛、地西浮(安定)、苯妥英钠、甲苯磺丁脉、华法林、泼尼松、洋地黄毒昔等的血浆蛋白结合减少。

影响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其他有关因素

( 1 )阴离子价越高,结合力越强。酸性药物结合力比碱性药物强,而且一般碱性药物被置换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2 )小儿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中游离药物浓度为**的1 . 2 一2 . 4 倍,对药物敏感性显著高于**。

( 3 )老年人或低白蛋白血症(烧伤、肿瘤、心衰、肠道疾病、创伤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

11楼:小锋

磺胺类药物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嗪也与白蛋白结合。

碱性药物与α1-糖蛋白结合:β-糖蛋白和α-酸性糖蛋白

虽然量比白蛋白少很多,但在癌症、关节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可增高,能与奎宁结合。

特点:(1)可逆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极少数是共价结合(如烷化剂)。

药物在血液中转运时,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快速达到动态平衡。游离型药物→透过生物膜→血液中游离型药物浓度降低→结合型药物,释出游离型药物。

(2)饱和性

血浆中蛋白有一定的量,与药物的结合有限,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性。

当药物浓度大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时→饱和→游离型药物急剧增加→毒性反应。

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浆蛋白过少(如肝硬化、慢性肾炎)、变质(如尿毒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毒性反应。有些药物在老年人中呈现较强的药理效应,与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减少有关。

(3)竞争性

两种药物→竞争结合同一蛋白→置换→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导致中毒。

如:保泰松→结合型双香豆素→游离型→浓度增加→出血倾向。

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如磺胺药→置换胆红素→ 此外,注射白蛋白可与药物结合而影响疗效。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2楼:匿名用户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作用时间长,代谢慢,半衰期长,半数致死量大。

药理学关于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题目

1楼 匿名用户 置换机理都是竞争bai性du与血浆蛋白结合。但各个 化合zhi物的竞争dao能力各不同,这是化合版物本身物权理特性决定。只有做了血浆蛋白结合对比实验才能得到哪一个化合物置换能力更强的结论。编书的人总是看了很多研究文献,才总结归纳出来的,应该以教科书或参考书 手册 记载的为准。 2楼 ...

a药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b药,两药并用后可使b药

1楼 匿名用户 临床意义 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结合率不相同。药物只有在游离状态 没与血浆蛋白结合 时候才有效。 有些药物结合率高有些结合率低,因此作用不同。比如 a药结合率为10 ,b药结合率为99 ,在相同的条件下若是药物结合率都下降1 ,那么a药游离的量增加1 ,在原来的...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小这句话怎么解析

1楼 匿名用户 对于单室模型的药物而言分布容积vd与体内药量x和血药浓度c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vd x c。 药物分布容积的大小取决于其脂溶性 组织分配系数及药物与生物物质 如血浆蛋白质 的结合率等因素。如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其组织分布较少,血药浓度高 分布容积就小了。 2楼 匿名用户 好像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