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中表情的概念是什么,请问“幼儿心理学”具体解释一下?

2021-01-13 14:50:46 字数 6238 阅读 9824

1楼:相爱

关于幼儿心理学当中的表情,它的概念对于一个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对于表情给他们的感受应该是非常直观的,比如说微笑就是高兴,难过就哭泣,他们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非常显著的第一印象,但是我们要去触碰到幼儿敏感的内心,能够发现其实他们的心里的想法都是非常天马行空的,对于现在一些年龄段的人来说,看似比较幼稚,其实更是一种纯真浪漫的表现,我们对于幼儿的心理要更好的呵护,真的是要从非常小的细节当中去体会到他们的用心。

请问“幼儿心理学”具体解释一下?

2楼:云南万通汽车学校

预览:幼儿心理

学名词解释:

1、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动机(2)心理过程(3)个性。

2、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环境:就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5、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7、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8、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9、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10、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有时周围发生了别的事,他也不会察觉到。

11、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14、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15、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17、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它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俗语叫做分心。

18、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中去。

1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1、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2、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23、“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24、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25、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26、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27、知觉的选择性: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时间内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而人总是有选择地以个别或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28、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由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但人并不认为它是许多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29、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理解性。

30、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31、无意记忆是指没有自觉记忆目的和任

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

32、有意记忆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记忆。

33、运动记忆是指对自己的动作或身体运

动的记忆。

34、情绪记忆是对经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

记忆。35、形象记忆(狭义)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

识记各种材料,如婴儿“认生”现象,就

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36、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

等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的内容是通过

语词表达出来的,故称词语逻辑记忆。这

种记忆出现得比较晚,是随儿童言语的发

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37、机械记忆是在不了解材料的意义的情

况下,只根据材料的表现形式,采用简单

重复的方法进行的一种记忆,即所谓的“死

记硬背”。

38、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

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

39、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

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40、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

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41、偶发记忆: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

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

出现的其它东西。

42、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

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

理过程。

43、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

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

想象。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

象。44、有意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

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5、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

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

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这一客

体新形象的过程。

46、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

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

象的过程。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

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4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

括的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

48、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

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49、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

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

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

行的思维。

50、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

行的思维。

51、问题情境是指那些在幼儿的生活和活

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

5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

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分别加以

思考的过程。

54、综合是在头脑中把各个不同的部分

或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思考

的过程。

55、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56、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

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57、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

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

58、书面言语是人借助于文字而表达思

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

59、内部言语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

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

语活动。

60、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

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表情,

听者需结合当时的情境,审察手势表情,

边听边猜才能懂得意义的言语。

61、连贯性言语指句子完整、前后连贯,

能反映完整而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从

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的言语。

62、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

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

63、适应性告知实际上是儿童要促使别

人听他讲话并且想方设法影响别人,即在

传递思想。

64、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

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

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

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65、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

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

验。66、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

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

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

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

同伴之间的关系。

67、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

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

结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中。

68、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

价。69、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

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

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

70、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

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

持性和自制力等。

71、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

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

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

是个体对其存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

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72、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000000000

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

应的大小)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方面。

73、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

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

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

质外貌。

74、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

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75、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76、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

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

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

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

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

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

77、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 是

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

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

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

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78、性别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

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79、道德的发展是指个人的那些符合社

会规则的道德品质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对各种是非标准的掌握(道德认

知)、道德情感体验及道德行为。

80、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

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

作、谦让、援助等。

81、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

他人或物的行为

82、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

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

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

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

与方式。

83、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

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84、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

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

85、男女同一化就是指一个人身上同时具

有男性和女性的特点。

86、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

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

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

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87、移情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88、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

扰自己实现目的和满足需要时的情绪状

态。音域是指从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韵律活动是指随**而进行,并与**相

协调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它包括律

动、舞蹈以及其他节奏活动。律动是指随

**而进行的一系列模仿动作的组合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什么用处,学习幼儿心理学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楼 匿名用户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与幼儿在一起,能否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活动是非常有趣而且独特的。 二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

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1楼 joy柒末染 幼儿的行为是充满情绪色彩的,有的人甚至认为,幼儿是 情绪的俘虏 ,不少心理学家都承认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认为情绪不只是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和副现象,情绪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他心理过程中所不能代替的。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它的这种作用在学前儿童身上更为突出...

并集概念中的“或”怎么理解,并集概念中的“或”怎么理解,请具体解释一下,谢谢

1楼 檼韬 或 是指那个元素属于集合a 或 属于集合b 并集概念中的 或 怎么理解,请具体解释一下,谢谢 2楼 梦魅 并集中的或和一般的或不一样,比如说1或2,并不是单单指两选一,而是1,或2。或1和2 集合中的并集概念中的 或 字该如何理解? 请您回答得简明易懂 ,为什么不用 和 呢?两者有什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