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很龌龊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理解的科学素养是指“会读能写”。如《英汉教育词汇》解释为①识字;②读写能力。
《西方教育词典》则解释为“一个人的读写能力和他所属的集团或文化对他所期望的读写能力。”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赫德在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在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里,第一次用科学素养这个名词来描述对科学的理解,并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1970年,赫德对科学素养的概念选择了“科学启蒙”这个词,认为科学教育的广义目的是培养一个启蒙的市民,能够使用科学的智力资源去产生一个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
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理解科学事业,认识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以有用的途径知道一些主要的概念、假说、定律和理论,认识科学中系统研究的价值,认识**过程和概念、定律和理论的关系,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观点看待科学事业的需要,认识科学繁荣的文化条件与科学事业的普遍性。目前,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理论等),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与情感。
研究专家把科学素养划分为方**的、专业的、通用的、技术的、业余的、新闻报道的、科学政策的等。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所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指通用的,即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表述、操作的能力,以及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的意志和品格。
二、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1、把握启蒙性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启蒙课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
因此,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这就是科学启蒙的含义。
2、体现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尤其对以科学**为主的教学来说,更是无法**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即使是过程,也很难完全预设与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因此,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结果到评价都应体现开放性,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又不能拘泥于这些目标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适当的机动与灵活性,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成效。
3、注重**性
**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教师引领**向学生主动**发展。
4、追求整合性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但我们也要注意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
5、突出应用性
科学**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与生活,突出应用性,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观念;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6、理解主体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楼:百度文库精选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3楼:翻滚吧独角兽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促进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
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核心素养具体执行方案
课题组成立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组织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方面专家,开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研究”。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
为确保核心素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核心素养初稿及研究报告送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征求意见。此外,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一线教育实践专家意见。
教育学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
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最后,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楼 最爱zhou周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通过兴趣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二是要注重理解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对学生的最好熏陶,更能培养学...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1楼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我认为,高中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楼 匿名用户 改变学生copy 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改革。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 勤于动脑独立思考 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