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特殊生与普通生融合教育,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生的融合教育

2021-01-12 08:05:57 字数 5567 阅读 1486

1楼:翰林学库

特殊需要学生

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

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相关概念—特殊需要

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双语或加强普通话)

讨论:个别差异一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吗?(不一定)

个体之间有高瘦胖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不)

视力有1.2与1.5之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不)

小结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达到一定的度)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超常学生和障碍学生:(残疾学生和问题学生))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处境不利:语言差异和地域等)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关注的是障碍学生)

术语说明:障碍——残疾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中国大陆: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7种。

中国台湾:

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即超常或天才)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见下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有障碍学生重点介绍10类

特殊需要学生: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自闭症)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注意缺陷)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

1.概念

鉴定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通过检查、测评或其他方式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鉴别诊断出来的过程。

2.原则: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

3.过程

小结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采取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工具。

普校教师的任务(配合)

平时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观察或发现班级学生中有异常或疑似特殊需要的学生要进行初步的筛查了解,向学校和家长反映情况,为干预、诊断和评估提供信息,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筛查、干预、诊断)

四、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

(一)障碍学生的非典型发展

非典型发展,又称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速率以及身心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地生长和变化,而是超出了正常发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低70为智力障碍学生,大于130为超常学生)

案例重度智障碍儿童:10岁还不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超常儿童:3岁会心算1亿减1等于几的算题,4岁会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5岁半懂得“正负数”、“0”的概念,以及负数的减法。

(二)残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残疾影响学生发展的领域:身体发育、感觉运动、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行为交往、生活自理

(三)残疾可致代偿功能强化

代偿是指当体内出现代谢、功能性障碍或组织结构受损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结构形态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四)残疾引发特殊的教育需要(学习信息(盲:盲文,磁带等)、目标(金字塔目标分层)、内容(取向调整)、时间、方式(工具:如计算器)、环境、辅具(沟通障碍)等的改变)

(金字塔目标分层设计)

小结: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的关键提供支持服务,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

第二讲:融合教育概述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1、教育隔离:(1)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普通教育、特殊教育

(2)同一教育体制内的隔离:种族、身份、性别、贫富、地域……

2、融合教育:同一体制内接纳所有学生的教育

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3、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特殊教育

(1)特殊教育即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旨在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教育对象:残疾学生的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10类障碍学生的融合

(2)为何要“融合教育”?起源对特殊教育隔离安置的反思

早期隔离安置模式:弊端

特殊教育(特殊学校)——隔离:标签化、排斥、歧视、低期望、不平等(弊端)

融合教育:接纳、去标签、尊重、平等

二、融合教育的演进

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三阶段)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融合改革运动

1.“正常化”(normalization)

二十世纪中期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主流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非机构化运动。

2.“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

“回归主流”是20世纪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掀起的融合教育改革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之回归主流生活,从而拉开了特殊教育融合实践的序幕。

3.“一体化”(integration)

一体化是20世纪中期受正常化思潮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的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并为一轨,为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教育改革运动。

4.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全纳学校是指,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从而建立一个没有排斥、歧视的融合学校。

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生的融合教育

2楼:芥末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保证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一环。

国许多地区积极开展随班就读的教学研究,在如何处理好教学中“整体”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正确处理整体与个别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的班级集体教学,但单一使用这种班级集体教学对于随班就读的班级来说不可能满足残疾学生的个体需要,而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师人员的限制不可能实行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因此许多随班就读学校便采取了集体教学为主,伙伴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在集体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个体需要。

四川省一些地区在正确处理随班就读整体与个别教学中几个环节所取得的经验是:(1)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个别关系。

一是在教学程序上从开始到结束,都给残疾儿重以充分参与的机会;

二是在课堂提问时,将备课时设计好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别提问正常学生与残疾学生;

三是在课堂训练中,基本题要求全班学生做,容易题可让残疾儿童做。

(2)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做到“讲解与形象示范相结合”、“语言表达与态势表情相结合”、“解释启发与主体获得成功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都照顾到残疾学生,看他们听清了没有,看懂了没有。

自闭儿到底需要怎样的融合教育

3楼:匿名用户

融合指的是让自闭症等特殊孩子进入普通班级,成为普通班一份子的教育方式。近年来,随着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政策推行以来,各位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适应主流的教育,纷纷把孩子送往普通小学就读,那收效怎么样呢?

简而言之,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让自闭症儿童等特殊需要儿童回归主流教育的基本理论,让特殊需要儿童不再在隔离的特殊环境中学习,而是回归到普通班级和普通小孩一起学习,并且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每个小孩的学习。这样看来,融合教育模式或许更有利于自闭症孩子,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目前,真正能做到这些要求的学校屈指可数,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普通小学的师资配备不到位,还不能真正做到融合教育所要求的这些,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帮自闭症孩子回归主流。

融合教育和回归主流有何不同?

在普通班的时间不同: 回归主流指的是特殊班的学生在部分时间进入普通班参与非学科的活动。而融合班的学生是全时进入普通班。

普通班课程调整与否: 回归主流时,普通班的课程未做调整,特殊学生只是跟着普通学生的进度上课。融合班则需调整普通班上课及评量的方式以使特殊生的需求能得到满足。

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能够对自闭症儿童**起着积极的作用。关于推行融合教育,有如下建议:

自闭症儿童的融合应考虑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与需求自闭症儿童与很多正常儿童一样也有许多心理需要,需要在一个有爱、安全的环境下获得各种新的经验,融合要以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为基础。

从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程度出发自闭症儿童进入融合班,要从自闭症儿童的自闭倾向程度考虑,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可以尽早实现融合。低功能的自闭症幼儿,不提倡过早融合,强调早期的干预训练。

健全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性的支持健全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是实施融合教育的必要条件,健全的法律法规能明确责任、义务和权利,整合有限的资源,促进融合教育,使教育的发展更符合所有儿童和家庭的需要。

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近几年来,使用电脑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普遍。建立无障碍设施,建立资源教室,改善在融合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学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负责制定个人训练计划的专业人士、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形成三者的良好互动,增强**干预的效果。

融合的支持性构架由相关的专家或特教老师制定自闭症幼儿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并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反馈及观察,调整教育**目标和方法。班主任老师主要做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例如:座位、替孩子选择固定友伴、班级规范的适应,并且机动性地与其他任课老师转达孩子的特质。

除此之外,随时向特教老师通报孩子在团体生活中发生的状况。针对自闭症儿童存在的问题弱势补强,这部分可以根据儿童特质作设计,所以在方法上不拘形式,如游戏**为主,融合应用行为训练法的正向行为支持与问题行为分析等。

对自闭症和其他特殊儿童而言,如果仅仅是将他们与正常儿童安置在同一个教室,也并不是真正的融合。因此,实行融合教育必须有一大批具有相应知识能力的专业人员,尤其是懂得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融合教育中担起自己的责任,运用特定的技能来促进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成功的互动。

同时专业人员的介入也大大减轻了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

家长如何与中学生沟通怎样教,家长如何与中学生沟通 如何教育孩子的学习 怎样

1楼 匿名用户 中学生处在青春叛逆期,这时候家长与孩子交流也处于自然隔阂中。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也不理解家长的苦心。 v 关 注 小先生de微课堂 ,更多教育方法和技巧,课内知识总结与分享 。 有时候,换位思考更好一些,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为孩子榜样,言传身教,孩子通常都喜欢这种引导式,启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