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读后感

2021-01-11 21:16:51 字数 5196 阅读 3958

1楼:深蓝的时光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不列颠尼亚”号离去了,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了,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最终洗刷了。

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中国人从来没有丧失信心,正因为有无数人民的抗争,近代中国随历次危如累卵,最终都能力挽狂澜,柳暗花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国力增强,地位提升,但也应有危机意识,我们的周边环境并不太平,香港回归是个里程碑,鼓励我们继续努力,解决二十世纪遗留问题,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我的愿景:中华民族早日团圆。

<别了,"不列颠尼亚">读后感

2楼:匿名用户

作者重点剪辑了五个现场片段来回放,给人以真切而深刻的印象。又如“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最后一次(降下)”这些包含序数词的数量短语的反复强调,宣告了香港殖民统治时代的终结。还有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这个时间状语中的序数词,则凸显了香港回归这一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的降临,所带给人们的无比欣慰和兴奋。

其次是基数词用得精确。或使用确数,如“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这句中的加点基数词暗示了香港被占领历时之久。又如“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道,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了156年5个月零4天”,这一句中的加点基数词将时间长度单位精确到“天”,一方面突出了殖民统治历史之长,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鼓舞。

或使用概数,如“150多年”“近一个半世纪”,这些时间短语反复渲染着百年巨变的历史沧桑感。

《别了,语文课》读后感

3楼:匿名用户

今天,我读了名叫《别了,语文课》这篇课文,使我看到了男孩赤诚的爱国之心。

有一个小学生很讨厌语文课,因为语文要默写,觉得很无聊。有一次,这个小学生的母亲告诉他他们即将移民,要离开中国了。他觉得很兴奋,一想到不用再学习语文,他很是快乐。

然而,想到跟语文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反而觉得以前不应该不爱语文,他觉得很惭愧。老师知道了,送了一套语文书给他,叫他不要忘记母语。

我觉得这位小学生太不应该了,我想我们中国汉字、中国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虽然现在学起来有点难,但是,等到我们真正要离开它的时候,才感到与中国语言、文字有分不开的情缘。无论我们当初是喜爱它,还是讨厌它,在分离的时候,才知道它在我们的心里扎了根。

我们将来不管生处何地,都不会忘了它。所以不要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要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我们应该爱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多项对我们身心健康的科目和书籍。

同时更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还必须珍惜生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现在许多学生为了多点时间玩,不去认真学习,复习,结果考试时,一拿到卷子就开始后悔了。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认真复习呢?“哎,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这是一句《童年》的歌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把握今天,昨天已成为历史,而明天还是未知。不要在不能拥有时,才感到它的珍贵!

4楼:匿名用户

今天我读了别了语文课,这本书书我看到了,男孩赤诚的爱国之心,我们谁都不会忘记那片偌大的星空,那几颗稀疏的星。抬头仰望时你似乎以一种肉眼可辨的速度成长着。有人说一个人太在乎另一个人的时候就是熟晓

5楼:知道小白猫

我们谁都不会忘记那片偌大的星空,那几颗稀疏的星。抬头仰望时你似乎以一种肉眼可辨的速度成长着。有人说一个人太在乎另一个人的时候就是熟晓那个人的一切,比如癖好,再比如忌讳。

还记得刚认识你的时候还是个喜欢风信子的女孩子,到处招摇着自己的忧伤自己的等待。我用了好久才认识了每一种花色的风信子,并记下了那些沉淀着美丽的花语。你原本是不喜欢夜的,只是为了那颗并不好看的星辰,喜欢上了抬头仰望。

6楼:匿名用户

《别了,语文课》讲的是小男孩儿一开始不喜欢语文课,他发现有一节语文课特别有趣,慢慢的他就爱上了语文课,又被破,转到其他的地区,同学老师们都让她不要忘记中国话。

7楼:匿名用户

错了男孩是先喜欢上语文课后才说要搬家的

8楼:匿名用户

六年级的!不是五年级!

9楼:匿名用户

这个男孩,也就是主人公-陈小允。他从不喜欢语文课到深深喜爱语文课。张先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初二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

10楼:通关文谍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并积累。

掌握消息(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理解文章主旨。

11楼:勿枉言

形容曾经自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帝国殖民时代的结束。帝国的光辉渐渐退去

日落更重要的表示英国的撤离与实力的衰退

ps:几年前看的文章有些不熟了

12楼:匿名用户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 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 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二、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简介文题与体裁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 瞩 凝 督 荆 舰

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三、 分析课文

1、 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①***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的***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3、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 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

5、 把这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新闻,你省略了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致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6、在改写过程中你是否发现本文时间的表述非常精确,但表述形式不一致,为什么?

7、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高中语文必修必读书目,求高中语文必修必读书目的每一本txt版本

1楼 书山过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邶笪钟 《中外神话传说》 田新利 《格林童话精选》 德 格林兄弟 2楼 飘扬而过 楼主,你的问题问得详细一点啊 求高中语文必修必读书目的每一本txt版本 3楼 匿名用户 《孟子选注》 李炳英 《庄子选译》 陆永品 《红楼梦》 曹雪芹 高中语文必读书目有那些???...

高一语文必修一静女扩写,高一语文必修一 静女扩写300字

1楼 匿名用户 语文 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编辑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 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 文学 曲艺等 ,还有很多实用文 应用文 。 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

1楼 匿名用户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 不列颠尼亚 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此题来自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