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语双关,你喜欢这个标题吗?请谈谈看法

2021-01-11 21:16:51 字数 4933 阅读 5769

1楼:匿名用户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

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的***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

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

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

2楼:匿名用户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此题来自“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高一必修)”,希望能帮到你

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妙处

3楼:鍠滃綋鐖光湪

通过对船名的告别暗喻对同外国统治者的告别,与此同时也是中国独立的标志

4楼:我在别狂想

简洁明了的点明叙事的地点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

5楼:111尚属首次

标题有两层意思.

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如有疑问,请追问~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谢谢~

6楼:匿名用户

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 瞬间的短新闻。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原文

7楼:莫冰

《别了,不列颠尼亚》原文如下: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彭定康端庄地看着省长的旗杆在“落日余辉”的号角声中飘落。传统上,每一位州长离任时都要举行降旗仪式。但这次情况不同了:

再也不会有总督的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patten代表英国女王统治香港五年,登上了皇家罗尔斯罗伊斯号,最后一次离开了州长办公室。

州长**建于1885年,隐藏在绿树中。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州长都对州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张和革新。随着香港最后一任总督的离去,这座古典的白色建筑已成为历史的丰碑。

下午6.15点,象征着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塔马尔营地东侧举行,离香港总部不远。停泊在港口的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和悬挂在邻近建筑上的巨大紫荆花图案,构成了这场“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时,雨越来越大了。查尔斯王子在雨中从英国女王那里读到一条消息:“英国国旗将降下,中国国旗将飞越香港。”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即将结束。

7点45分,广场上的灯光逐渐熄灭,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开始了。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位名叫edward belcher的英国队长率领士兵占领了香港岛,那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王子营附近放下米旗。

当然,最值得注意的是午夜时分中国、英国和香港交接仪式的风格变化。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刻,米兹国旗在香港最后一次被降下。英国统治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在新一天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上升而稳步上升,中国恢复了对香港的主权。与此同时,英国塔马尔军营升起了五星红旗。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被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它开始接管香港的防卫。

0.40小时后,刚刚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香港第二十八任州长彭定康登上了不列颠尼亚的甲板。在英国舰船“查塔姆”和香港水警轮船的护航下,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国旗被退役,退役的“大不列颠”号将于1997年底消失于南中国海之夜。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8楼:套套拯救世界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飨赣曛校?

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四时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四时四十分,代表英国女皇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六时十五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七时四十五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四十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

9楼:最爱尘涑

标题有两层意思。

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 瞬间的短新闻。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中“日落仪式”有什么含义?

10楼:0805粉色夕阳

应该过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希望对你学习有帮助。

《别了,不列颠尼亚》本文在报道角度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

11楼:匿名用户

答案: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分析其意义与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