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八旗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献记载:
旗人将军岁领俸银180两,养廉银1500两,白中米石折银144两9钱,四季津贴银1700两,每年可支领银3524两9钱。
副都统岁支俸银155两,养廉银600两,白中米石折银126两5钱1分,四季津贴银500两,马乾折银152两2钱8分,米豆草折银174两,每年共可支领银1707两7钱9分。
协领岁支俸银130两,白中米石折银108两1钱5分,马乾折银121两8钱2分4厘,每年共支领银359两9钱7分4厘。
佐领岁支俸银105两,白中米石折银71两4钱,马乾折银81两2钱1分6厘,每年共支领银257两6钱1分6厘。防御岁支俸、米、马乾等银共180两1钱1分。
骁骑校年支俸、米、马乾等银共142两6钱8厘。
笔帖式因出身不同,岁支银115两6钱8厘或103两2钱5分8厘或80两9钱7厘不等。领催岁支俸、米、马乾等银共96两3钱3分。
轻车都尉岁支银255两2钱8分7厘5丝
甲兵岁支饷银、米、马乾等银共84两3钱3分。
所以,可见,八旗兵的待遇是最高的。
古代士兵一月俸禄多少
2楼:匿名用户
你待说个具体年代
和具体兵种啊
在某些年代的某些兵种根本就没有俸禄
只是管吃管住
古代士兵服装上一般会有一个“兵”或“勇”字,这是什么意思啊?
3楼:匿名用户
“兵”是国家的正式武装力量,拿国家的俸禄,死后有很高的体恤,“勇”是民间招募的,是临时性的军事力量,只在招募时给饷银,有战功也不赏,但是到了清朝后期,八旗和绿营兵的战斗力下降,朝廷只能依靠团练乡勇去镇压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勇"的待遇才有所提高 多见于清朝雍正时期,由于对西北用兵绿营兵不足,在民间临时招募的。这种情况多见于清朝。
4楼:悍泥巴
那是清代的事,清以前可没有。
“兵”字表示绿营兵,即满清治下的由汉人组成的军队。八旗子弟入关后堕落得厉害,康熙时就不能打仗了,康熙以后,满清就靠绿营和蒙骑镇天下了。
“勇”字表示乡勇,即李鸿章、曾国藩他们组织的湘军、淮军之类。到了洪秀全同学干大事的时候,绿营兵也不能打仗了。于是满清不得不允许汉人地主组织“民兵”,以对抗太平军。
这些“民兵”的号服上就写着“勇”字,以示和正规军区别。
5楼:匿名用户
士兵、勇壮。
前者是正规兵,后者是团练地方民兵。
多见于清朝
6楼:匿名用户
兵:正规军的士兵。勇:临时招募的军事力量。
古代士兵模样的人旁边有把剑是什么成语
1楼 匿名用户 解甲归田 金山词霸 拼 音 ji ji gu ti n 解 释 解 脱下 甲 铠甲 脱掉军装 回家种地 出 处 汉 杨雄《解嘲》 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 解甲投戈 遂作君臣之仪 得也 示 例 方明将军 十多年了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古代士兵前面一个士兵在扫的成语 2楼...
中国哪个省的士兵最有战斗力最勇猛
1楼 匿名用户 首推湖南人,湘军是世界上最狠的。 无湘不成军 ,湖南人打仗勇敢 不怕死,敢打敢拼,湖南是中国将军元帅之乡,湘兵的战斗力是世界上最强的,抗日战争中湖南省是当时输送兵员最多的省,第二才是四川省,全国16次大会战,作为主战场的湖南就有6次大会战。 从明清开始,湘军就参加过抗倭 平太平天国 ...
为什么士兵只听将军命令,古代将军造反,为什么士兵不听令于君王而是听令于将军?
1楼 匿名用户 将军只是一个称呼,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战场上面的各种战术的应用,战机的把握,以及得失的权衡说得文艺一些,那是一门艺术,而一个部队不论是百八十号人的,还是万人级别的,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想法,如果战斗的时候,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多乱,情形可以脑补一下鬼子进村的村民,逃跑的,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