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鉴赏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诗词意象”是什么意思

2021-01-06 16:34:11 字数 6266 阅读 3638

1楼:呃等我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诗词中的意象。大多的意象指的是景物,通过这些景物(意象)表达作者在诗中想要传达的感情

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比如苏轼的《赤壁》,里面描写的意象都有历史内涵

赏析古诗词中,意境 和意象是什么意思

2楼:啊啊我我我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

“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

扩展资料

意象的起源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

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比喻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称之喻象(由比喻产生的形象)。

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

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3楼:匿名用户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

4楼:水墨的音色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表达什么意思?

5楼:南有乔木

1、月亮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3、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

4、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6、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的《醉花阴》)

7、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0、柳——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在《雨霖铃)。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13、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14、鸿雁——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等情感。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 南朝乐府 民歌《西洲曲》)

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6楼:永恒第一定律

你走运了,我刚好整理的有,分享给你了

常见意象示例

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器物类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

古人:明志、自省、鞭鞑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7楼:oic的面条

柳树,离愁;船,漂泊无一

关于意象的古诗

8楼:学院派鱼多多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冰雪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释义: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柳树

《送别诗》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释义: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4、长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是我返回的路程?

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5、鸿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长山 一作 长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释义: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电影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电影的文化内涵就是说电影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电影的精神内核,电影的艺术特色是说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所用的拍摄技巧和手法。这两个特点一个是没在的,一个是外在的 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楼 漫步丶蝴蝶 中国当代电影 新时期 从1977年开始到现在,进入一个蓬勃发展...

文化意象是什么意思,古诗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1楼 梦雪露 意象是文艺美学中的概念,而文化意象从属于意象,是相对于自然意象而言的,是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尤其增加了文化翻译的难度。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有关。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寓言 文艺作品中,慢慢...

什么是“冬至”文化内涵的真正意义

1楼 1 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 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 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 小年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 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 冬至节亦称冬节 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