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看落花凋零,飘摇随流水,会使人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从而产生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
这样,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
综观宋词史,在宋代诗人的词作中,落花意象比比皆是。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纤巧细致的特点,更容易表现优美、悠闲或忧愁的情绪。故而落花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采用落花意象的词人,通常是借落花来表达那种生命易逝、命运难料的情怀。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状态。
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宋朝的发展是一个从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北宋前期境内比较安定,但在逐渐迁移的过程中,国势渐微,尤其是到了南宋,国力已大不如前。这也造成了南渡之前后词人词作的不同。
大体上宋代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士大夫阶层。他们多沉浮于宦海,有报国之心,却难以为统治阶级所真正接纳,从而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这一类型,在宋代词人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以晏殊、欧阳修为例。
提起落花词,不得不提晏殊。作为一个性格中庸的丞相,他虽身居高位,但却无法很好的施展抱负。落花的意象,可以自然为他表达对个人际遇的无奈和悲哀。
在耳熟能详的《浣溪沙》中,他这样写道:“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通过“落花”这两个富有生命流逝色彩的意象,明确地集中和体现了 “伤逝”之情。
而欧阳修与晏殊又有着很大不同。虽欧阳修词作不多,但仍多次出现了“落花”的意象。如《蝶恋花》中: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以女主人公的命运来寄寓自己压抑而禁锢的心情,和抱负无法施展的落寞。 他深知自己是世俗收入甚少的不遇者。
故而以“落花”的命运来宽释自己,去安顿遭遇到不公平的命运时所产生的悲愤情绪。
第二类是失意文人 。这类文人几乎完全与政治绝缘的,但这并非他们不愿为之,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弊端等使他们大多没有跻身政治的渠道,从而流落在社会底层。这类文人的命运更为压抑、苦闷,在他们的落花词中,多爱抒发自己的私人情感。
这里以秦观和晏几道为代表。
秦观的《江城子》中:“飞絮落花时候、
晏几道在《临江仙》中写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寓于暮春的落花描绘之中。
第三类,是女性词人。这类词人比较特殊,但也不可忽视。对落花的感慨,可以归结为美丽凋零引起的哀伤。
宋代女性词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李清照和朱淑真。在她们的词作中也常出现“落花”这一意象。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和朱淑真的落花词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一登楼。”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由此可见,作为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多借落花意象表述自己对家国的忧思、以及对自己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而失意的文人,则更多了些离愁别绪;女性词人的落花意象却更具有落花本身的自然特征,惜春伤逝,年华老去。
花的凋零,是大自然的规律,但在宋词中,落花已成为了某种美好事物逝去的表征。花落是指春的匆匆离去,暗含了人的盛衰沉浮、生死聚散。这个意象,表达了多少词人对生命的压抑感和紧迫感。
诗词中“落花”的意象是什么?
2楼:sc瘦脸**
“落花”是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采用“落花”意象的词人,通常是借落花来表达那种生命易逝、命运难料的情怀。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状态,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
扩展资料:
关于“落花”的意象诗句:
1、《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译文:想要趁着花朵未落之时折取下来,物色一个美丽的侍女赠送给她。
赏析:此处的“荣华未落”,其实是比喻诗人容颜未老;“及……”的句式,则是“恐美人之迟暮”的另一种说法。
诗人委婉表达对落花的想象,用象征手法,直接将花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这种美人迟暮的忧虑,将在后世诗人那里成为一种惯用的手法。
2、《前溪歌》:“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
译文:花落逐水而去,为什么当顺流回来,回来也不再新鲜。
赏析:诗人写出落花随水一去不返,轻微的叹息声中似乎隐隐传出生命流逝的无奈。这一声低低的叹息,也将成为一种惯性,而“流水落花”的意象组合,将成为中国诗歌中最凄美、最伤情的场景。
3、《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译文: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赏析:落花抒发诗人心境澄明意象,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落花中人们纵情游乐,饮酒欢笑。
3楼:硬币小耗
诗词中”落花“的意象是指:.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示例: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
分析: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分析: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二、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示例: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分析: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3、“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红楼梦》
分析: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三、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示例:1、“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分析: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4楼:a蘑菇云
“落花”
古人见落花而伤怀,大多因移情所致,从落花想到自己,折射出对人世短促的感伤。唐陆龟蒙的《惜花》:“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诗人为花生愁,正是替自己的未来担忧。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是这种伤感的情调。
所以“落花”
有指慨叹时光流逝,
有指伤感的心情
有指不可挽回无可奈何的事情
5楼:细胞跑跑跑
喻时光流逝,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在。
6楼:匿名用户
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但是,对于植物来说,开花并不是目的,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人说:世界因为人的存在而有意义。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事物经由人物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宋代词人有哪些?
7楼:余额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史达祖 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
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其词工于咏物。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王沂孙?~约1290年,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宋亡,归隐。
晏几道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柳永?~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姜夔 1155~1121?年,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
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
张先 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都官郎中。
张炎 1248~?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李之仪(公元1080看前后在世),北宋无棣(今属山东省)人。考取进士后,做过编修官(编写史书的官)。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陈与义(1090--1139),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刘辰翁(1231--1297),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叶梦德(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绍圣四年(1097)进士。徽宗时,累官司龙图阁直学士。
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贡献。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张泌字子澄,淮南人。生卒年不详。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官司至参知政事。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
万俟咏 (万俟读作mo qi莫齐,是复姓)(?-?)字雅言,里居不详。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
阎选的词流传的相当少,而且从前也少有称道。其实他的词作象秀竹青翠,十分赏心悦目,读起来相当有味,真是有“粉而不腻,浓而不艳”的妙处,很值得仔细吟味研究。
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孙光宪,字孟文,陵州人。为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兼御史大夫。
顾夐,蜀王建时,给事内庭,擢茂州刺史。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魏承班的词风以浓艳为主,描摹细腻,有柔情似水,“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处。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绍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入。一生不仕,浪游江湖。
曾觌(1109-1180)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康与之(?-?)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属河南)人。
李重元,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