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辏澹书法对联,对联中的书法艺术

2021-01-06 08:46:37 字数 3370 阅读 9861

1楼:匿名用户

【书法】汪能江《横云分叠嶂,落日澹平湖》(对联)

对联中的书法艺术

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楼:匿名用户

对联以书法的形式出现使之更具美感,并且对联本身为书法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形式,两者呈互相衬托、互相完善的关系,使之更具有文化价值。

3楼:丶爱薇儿

一般对联都以书法的形式写成左右两条贴岀来,另一方面书法以对联的形式展示比较普遍,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4楼:匿名用户

对联一般都是用书法写的

5楼:

对联是你展示书法的平台

6楼:匿名用户

对联就是用书法写的..

11字对联书法作品欣

7楼:匿名用户

吴荣光 行书十一字联 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作家:吴荣光

作品年代:清代

翰墨书斋对联书法作品

8楼:忠言逆耳

出句:翰墨书斋对联书法,

对句:多彩舞台吹打弹拉。

横批:快乐人生

诗词对联硬笔书法作品集(王四心签赠

9楼:匿名用户

诗梦书缘集 诗词对联硬笔书法作品集(王四心签赠本)

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版次:一版一印印刷时间装帧:

平装开本:16开

一代文学大师施蛰存对联一副(著名书法家周祥林,张

10楼:匿名用户

一代文学大师施蛰存对联一副(著名书法家周祥林、张世刚题跋)题名:施蛰存

年代:建国后

材质:纸本

类别:水墨(黑白)

尺寸:长69宽38(cm)

什么样的对联书法才是好作品

11楼:笔有千秋业

这是一篇**,解释如下:

写对联,印章不能随便盖

谈起对联书法的发展历史,刘一闻介绍,对联书法主要出现和发展时期是清代,因为***,使很多原本在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纷纷转向文字研究和小学研究,而这些原本研究文字的人也渐渐对文字本身的美产生了兴趣。对联形式很独特,又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渐渐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创作形式。

对联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秦汉时用于驱鬼的“桃符”,鲍贤伦介绍,从文献上看,至少明太祖时期民间写对联、贴对联已经蔚然成风,现在明代对联还存在一些实物,但以清代为主。从桃符到对联的发展,也可看到对联负载的民俗因素逐渐被文人所雅化,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学者的实践起了很大作用。

对联看起来简单,但在创作上要求很高。刘一闻对对联创作兴趣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工人文化宫办画展征稿,只能写***诗词和鲁迅诗词,我打算写***诗里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写着写着发现,一幅字写到下面没有上面写得好,写了下联又觉得比上联写得好,于是反复重写,把家里的纸都写完了,还特地去朵云轩买了三张宣纸写,到最后仍然觉得不满意。

那以后,我决定,要把对联写好。”

从此以后,刘一闻开始注意上海的书法家前辈们如何写对联,看老先生们怎么叠纸,怎么用笔。刘一闻也透露了一个写对联书法的“小窍门”:他当年去潘学顾家中看他写字,那时老先生们家中都不富裕,写字的案子很小,而且,在这张案子上又要吃饭、烫衣服,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才能写字。

也因为案子小,每次潘学顾在创作对联时,都把两张纸叠在一块写。当时,刘一闻的案子也不大,也学着潘先生的方法创作,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这样做有个好处,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顾及对联中用笔章法的呼应。

”刘一闻作品

在鲍贤伦看来,写对联是学习书法艺术创作最简单的方式。“现在对联样式花样百出,但我觉得,写对联最方便的书体还是正书,也就是篆、隶、楷,草书最麻烦。因为对联字与字间的大小、间距都有讲究,两边对得太好不行,对的不好又别扭。

相比下,正书更容易把握,但在正的情况下,也要试探下'边境’,在书写中寻找一种动感。”

鲍贤伦作品

说到如今对联书法存在的问题,两位书法家都不约同的感觉到,“印章”的问题最为普遍。“我在参与全国性的书法评选活动时,经常看到一幅作品密密麻麻盖满了印章,对于这样的作品,我心里面是拒绝的,真正懂的人不会这么做。”刘一闻讲了一个故事,有次,他在谢稚柳家里,正好有位客人捧着一幅画作来拜访,还说此人作品十分有名。

谢稚柳说,“打开看一下”,没想到,他打开画面一角就立刻卷起来了,对客人说,可以把画拿走了。客人好奇缘由,谢稚柳说,“印章都不会用,怎么能把画画得好。”可见打印章是很难的事情。

“我请教过谢先生,印章怎么盖才妥,他说,要看情况,最忌讳是看到有空的地方就盖印章。就像下棋一样,一子得体,满盘皆活。盖一个够了就不要第二个,盖了两三个不够可以继续盖第四第五个。

盖的不恰当,反而糟蹋了画面。”刘一闻说。

作不成对联,宁写古人的”好联“

对联从民俗走到书斋,随着书法艺术的繁荣逐渐扩大。刘一闻和鲍贤伦的对联书法都属于有个性的“文人字”,他们的作品在章法、字形、字体塑造甚至文辞内容选取上都有不同的追求和志趣。本次对话的学术主持刘恒指出,对联里包含的人文“雅”的东西不可丢掉,这些需要通过作者的文化修养去体现。

对对联书法艺术和文辞内容的共同阅读,才构成对联的完整欣赏。

然而,如今对联中”文“和”书“的脱离非常严重。鲍贤伦提出,”文“”书“关系涉及到传统书法在现在的生存状态,尽管现在提倡书法家自作诗自作联,是一种希望回到”文书合一“状态的愿望。但成为优秀的文章和诗人并不容易,不少“自作诗”“自作联”错漏百出,文辞拙劣,损害了书法原本的美感。

“我认为书法家学写诗有好处,但除非自己写得确实好,不要轻易落笔。其实,不如做一些古人集句,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书写,既体现自己的书法特点,也能表达个人的追求志趣。”

刘一闻也觉得,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确有难度,”自作联“不是想当然。”如果自己做不成联语,宁可找古人好的联语。明代有些句子像大白话,很亲切自如,大家都可能看懂。

像'有时沦茗思来客,或者看花不在家’,只要留心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

晚清文学巨匠姚燮:书法对联

12楼:匿名用户

姚燮,字梅伯,一字二石生,号复庄,又号大某山民,别署大某等十个。生于清嘉庆十年,卒于同治三年。他一生经历了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这是清帝国由表面的全盛走向全面衰弱的时代。

从民俗对联管窥书法艺术,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

1楼 繁华吥落幕 正对联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一直与各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及对联 无论从文学 书法的立场 还是从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民俗事象来看 它都是众所周知的一种艺术形式 并与文学 书法和民俗艺术等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 文化的大发展 各门类学科也在不断成熟与完善 对联也...

对联书法是他确立了对联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1楼 匿名用户 赵之谦 1829年 1 8 8 4年 ,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 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 后改字撝叔,号悲庵 梅庵 无闷等。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 海上画派 的先驱人物,其以书 印入画所开创的 金石画风 ,对近 意花卉的发展...

行书对联书法欣赏,行书五字对联书法欣赏

1楼 施申财 王羲之五字行书对联。 2楼 匿名用户 行书,庆国庆,五字对联 收藏 书法常用五字对联 3楼 匿名用户 伴我书千卷 可人花一帘 笔端通造化 意表画云霞 笔力千军阵 词源万马兵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读书清磬外 春雨暮钟时 多勉日新志 能为岁寒枝 风助飞雪舞 诗伴落梅吟 功高斯不伐 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