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
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
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句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正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
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结合整个第三句,说的够清楚了,作者就是要把红梅给人化,把人给寓于红梅之中,具体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辈风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自况也”!他说的就是人也要有红梅那种高情,那种纯洁。
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元丰三年1080 被贬黄州。
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
“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群的品格,与题目《红梅》相映,也给人留下悬念:“红梅”何来“冰容”?
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
“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
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寒心”出自《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态”即“小红桃杏色”。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
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到此,悬念解了: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融。
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石曾有《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红”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
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定风波红梅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
“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连,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
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
“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
“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
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
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红梅这首诗诗意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百花泛指各种花,各种花都开了,春天到了,梅花凋谢了,是梅花把春天迎来的,表达为了美好明天的一种献身精神
3楼:匿名用户
《定风波 红梅》苏轼
诗词全文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词注释 【注释】: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 ,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 。“好睡慵开莫厌迟 ”,“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 ,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 ”,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 。
“孤瘦雪霜姿 ”,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 。“偶作”一词上下关连 ,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 ,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 ”,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
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 。“休把闲心随物态 ”,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 ”,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
“休把”二字一责 ,“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 。“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 ,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 。
下面“ 诗老不知梅格在 ”,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的红梅诗意
4楼:匿名用户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
一、评点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首章追忆往昔,从先死者发想,创业未成,死而不已.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境界与此类似.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气概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诗前小序,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
“旋围解”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次章头悬国门,末章取义成仁,皆由“断头”二字起.
“创业”一句回首平生,表情无限.此二句实写,以下转为虚写.
“旌旗”借指部队,“阎罗”借指反动势力.此二句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死了斗志犹存,其精神足以惊天也,泣鬼神.“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猛烈高亢,笔力千钧.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次章面对当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与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
“烽烟”借指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引用汪精卫《狱中杂感》成句.头悬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之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
“飞来”,轻快,欢欣,联翩而至.纸钱祭死者原为具民族色彩的行为方式.以捷报当纸钱来抒写将军的愿望,壮而不悲.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末章思绪驰向未来,宣言甘为信仰献身,预言革命必将胜利.此章与裴多菲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相得益彰,可互为参照进行阅读.
主动献身,心无贰志.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前两章“百战多”“烽烟正十年”相呼应.“应有涯”表明对战争的态度:“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语出《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最后一句勾勒革命胜利后的美景,是向往,亦是“取义成仁”的必然结果.
二、郭沫若曾赠**诗曰:“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同志在最艰难、最困苦、“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的这组绝命诗,以其崇高思想、炽热激情和从容不迫的气度.
证明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仰之弥高.
三、这三首七绝,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崭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在语言上,发挥诗重想象和幻想的特点,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这种语言上“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使诗意更为新奇、生动.例如,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思想用了“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几种说法,较之直接表述,有以下好处:
(一)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恨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土英魂共斩阎罗的哀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更深一层)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梅花这首诗的诗意,王安石的梅花这首古诗的诗意
1楼 萌神落6畖愒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 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 凌寒独自开 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 暗香 。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安石变法失败,...
红梅这首诗赞颂了红梅什么样的品质
1楼 花花 《红梅》,就是以其独有的品格,与污泥浊水而不染。她,刚正不阿 一身正气 外柔内刚 刚柔相济,恰到好处地把 红梅品格 充分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信心 胆识和胆略,以美不胜收触觉让人钦佩 敬仰不已。 红梅这首诗赞颂了红梅什么优秀品质 2楼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
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诗意是什么,清明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1楼 大愚若智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的意思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 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 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