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单从文字上看,金文大篆中的这两个字,写法雷同。但从含义上讲,后母更合理。所以,经过论证,认为应该是后母戊鼎。
考古:“司母戊鼎”为什么要改名“后母戊鼎”
2楼:残烛老翁
单从文字上看,金文大篆中的这两个字,写法雷同。但从含义上讲,后母更合理。所以,经过论证,认为应该是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什么时候改名为后母戊鼎的,为什么要改
3楼:阿狸路路的城堡
2013年底改的。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
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
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4楼:凌霄暮霭
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
针对后母戊鼎前后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表明墓主生前乃商王之“后”.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反推,“司”应当是“后”的意思.
5楼:宝宝爱死宝宝
国博叫后母戊鼎!出土地殷墟博物馆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现在还叫司母戊鼎!还有一点!现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叫司母戊鼎!
6楼:娱乐操控者
中国学术界就是狗屎,大大的司字,非说是后字,,中国学术界难道就是一天到晚洋奴怂和否定自己国家的文化??
司母戊鼎为什么改成后母戊鼎了
7楼:11111爱上
原因:郭沫若当时把”后“字误以为“司”字。原本应该记载的是这个墓主人的身份,墓主人生前是商王之“后”,并且新说认为“母戊”并不是商王文丁之母。“后”是王后、母后的意思。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经历:1955年,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经过他的考证,发现这座商超出土的大鼎上有三个字“司母戊”。于是这座从商朝埋在地下知道几千年后出土的庞然大物叫做司母戊鼎。
2010-2011 年基本完成改扩建工程之后,国家博物馆在出版图录和专题展览中将原来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8楼:匿名用户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央视播出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后”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争论,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三个中国举足轻重的博物馆,在展示同一件青铜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馆为复制品)时,出现了不同的称谓,位于首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国内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为“司母戊鼎”。
9楼:宝宝爱死宝宝
国博叫后母戊鼎!出土地殷墟博物馆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现在还叫司母戊鼎!还有一点!现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叫司母戊鼎!
10楼:几梦清寒
之所以把名字改成后,是因为镌刻的时候是反的,当时工作人员看到第一个字是司(后反过来)下意识就以为那个反的字为司,其实真正的是后,后在古代对女性的尊称,皇后不外如是。
人们熟知的“镇国之宝”司母戊鼎,为什么后来改名字了?
11楼:jj紫色软糖
司母戊鼎是在河南出土的一个青铜器。当时这个大方鼎的出土就让人很是惊讶了,因为没想到古代工匠制作青铜器的手艺如此熟练,而且这件青铜器不是一般大小,它像宫廷剧里看到的那种放在宫殿门口的器具一样大。这么大,但制作工艺却一点都不含糊。
当时为什么叫它司母戊鼎呢?
其实是看到这个容器的内部有写“司”这个字,就将它先命名为司母戊鼎了。司母戊鼎的用途有想过吗?是用来烤肉?
还是用来盛水?其实都不是,这个鼎在古代有特殊含义,三足立起来的为鼎,是用来祭祀用的,现为国家一级容器。之前的初中历史书上写的也很明白,就是司母戊鼎。
只是过了几年之后,又有新闻说,司母戊鼎其实是“后母戊鼎”。当初听到后母戊鼎这四个字还是比较陌生的,没有联想到它只是司母戊鼎更改了一个字。当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新闻,也没太追究其中的详细内容。
现在知道了,后母戊鼎其实就是司母戊鼎。
改成后母戊鼎其实是因为有学者认为,金文上的“司”和“后”意思是一样的,不违背;而且司和后在金文上体现的可能只是镜面翻转了一下一样。还有学者认为,改成后母戊鼎是为了纪念当时王的皇后。后则为当时那个王的母亲。
商代是很注重祭祀这个礼仪的,从他们这么多青铜器当祭祀品就可以看得出来。
12楼:醉相si梦
考古学家认为“司”母戊鼎中的司应该是“后”,加上司母戊鼎存在的年代为母系社会,觉得用后更合适。
13楼:匿名用户
因为一开始由于是甲骨文,人们没有辨识清楚。而且司和后的写法非常相近且相似。
在母系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特别高。
14楼:囍月球
因为一开始是辨识错了甲骨文,司和后的写法非常相似,但是后代表厚土、母后的意思,更能代表母系氏族社会中的母亲,所以就改名了。
15楼:王爵幻之城
只是这是因为一开始专家们对鼎上面的甲骨文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将“后”错认成了“司”。后来经过大家的纠正和统一协商,认为后更能够代表母系社会的文化,所以就将“司”改成了“后”。
16楼:
鼎上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书写顺序并不固定,还会出现反写的情况,“后”反写的话,与“司”极为相似,加上当时是母系社会,用“后”意思更恰当,所以现在将鼎的名字改成了后母戊鼎。
17楼:yu妍
因为历史学家不断研究发现,鼎内刻的不是“司母戊鼎”,而是“后母戊鼎”。
18楼:星辰
因为那上面的文字都是古文,很多的文字现在也没有搞懂呢,而那上面的字也是在不断地研究中。
19楼:離寫
郭沫若先生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
命名为“司母戊鼎”的镇国之宝 多年后为何又改名为“后母戊鼎?
20楼:零径谱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1939年3月,最初由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吴培文和家人在
野地里探宝发现。召集了40多个村民,(为防止日本人发现,晚上动工)连挖了三个晚上,才把这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从13米的地底下挖上来。
不久之后听到风声的日本人多次来到村庄,企图抢走大鼎。为了保护大鼎安全,吴培文多次与日本人斗智斗勇。未果后,日本人派人跟踪盯紧了吴培文。
无奈之下,最后将大鼎秘密托付给乡亲父老,逃离村庄避难,。吴培文等乡亲为保护后母戊鼎,在吴家大院三次转移埋藏地,最终将其埋藏在吴家大院东屋,免遭日寇掠夺。直至抗战胜利。
后母戊鼎是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鼎重832.
84kg,高133cm,口长110cm,宽78cm,足高46cm。后母戊鼎--鼎身铸有精细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做工十分精细,纹路清晰。
鼎的双耳的上还有两尾鱼形。四足上铸有蝉纹。整体威武大气,厚重典雅,让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鼎内壁刻有铭文“后母戊”三个字。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和古代文字的研究,得出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为祭祀其母亲妇?n而制的(“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
n的庙号)。后母戊鼎的出土对考古有着重大意义,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作。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标志着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中国文化意蕴。
最初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的意思,于是给起名为司母戊鼎。还有学者罗振玉也表示:“司即祠字。
”祭祀的意思。于是,司母戊鼎一直沿用下来。但同时也有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对这名字有异议,(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式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显示的是“后母戊鼎”。
央视播出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后”之争从学界扩展到社会争论的话题。令人尴尬的事情是。在后母戊鼎的出土地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对鼎的命名为“司母戊鼎”。
)所以争议一直不断。多位考古学者历史爱好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带文字中,司和后是同一个字。后字意思是“伟大、受人尊敬的”,和成语“皇天后土”中的“后”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改为“后母戊”,意思是:此鼎是献给受人敬爱的母亲戊。这一解释否定了之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于是之后教科书上把司母戊鼎改为了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的镇国之宝,多年后为何改名为“后母戊鼎?
21楼:风情
后母戊鼎,原被称为“司母戊鼎”,最早是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当地村民吴培文在野地里挖宝时发现这个鼎,于是召集村民连夜挖,为了不被日本人发现,都是在晚上开工,连挖了三晚、掘地13米,终于将这座锈迹斑斑的鼎挖了出来。
但风声还是传到了日本人那里,日本多次派人来村里寻找,企图强抢大鼎。多亏了吴培文誓死保护,与日军斗智斗勇,大鼎才幸免落于日军手里。日本人见强抢不成,就紧盯吴培文,吴培文无奈之下只得将大鼎托付乡亲,自己逃离家乡避难。
后母戊鼎前后共转移过三个地点,最终埋在吴家大院的东屋地下,免受日军侵夺。
鼎内壁上刻有“后母戊”三个字,考古专家研究发现,在有关青铜器和古代文字的史料记载中,发现后母戊鼎是商王的儿子为其母亲制作的,“母戊”是她的庙号。后母戊鼎的发现对中国殷代青铜器的研究有重大历史意义。
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司母戊”的解释就是祭祀母亲戊,所以将其命名为“司母戊鼎”。罗振玉也曾解释“司”即“祀”,指祭祀。于是司母戊鼎的叫法一直延续下来。
2011年,司母戊鼎正式移至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标牌为“后母戊鼎”,央视报道该新闻后,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司”与“后”的用法一度成为争论的热点。有考古专家认为,“司”可以解释为“后”,在古代文字中,这两个字其实是同一个字。
后:伟大的,受人尊敬的。例:皇天后土
所以“后母戊”的意思为受人敬爱的母亲的戊。这一解释也彻底否定了前任将“司”解释为“祀”的用法,大部分专家学者也倾向于用“后母戊”,所以现在教科书上都是“后母戊鼎”。
为司母戊鼎写解说词,介绍司母戊鼎
1楼 语音解说 更多 7张 后母戊鼎,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 司母戊鼎 司母戊大方鼎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 镇国之宝 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 口长112厘米 口...
司母戊方鼎是为了什么而建造的,司母戊鼎是为了什么而建造的
1楼 生日快乐 而因何而造第一种说法认为 母戊 为墓主人的庙号。 司 读 祀 ,即祭祀的意思。认为这三个字的铭文表示该鼎为祭祀 母戊 而作,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该鼎即为商王文丁所铸,是用来祭祀其母。 第二种说法 司 字改释为 后 字。 后 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分,即她生前乃商王之 后 ,并且新...
“司母戊鼎”的“司”是什么意思,司母戊鼎…这个鼎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1楼 堕黑天使 释义 司 解释为职司 官司 典司。 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也有人...